孩子被寵壞的5個典型表現,中3條以上的,現在不糾正真的是毀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個周末,約了閨蜜敏敏逛街,我家寶寶有姥姥姥爺在帶著,所以我自己去和閨蜜約會了。

她家兒子航航已經快四歲,剛好周末幼兒園沒有上學,所以閨蜜就帶著他和我去了萬達。

吃飯的時候,我們去了一家西餐自助餐廳,想著這樣能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多一些選擇。

剛開始航航見到我還比較靦腆,因為我們並不常見面。

過了一小會兒,跟我熟悉了,就開始在餐廳里跑來跑去,四歲的小男孩,正是很費的時候,閨蜜根本管不住。

先是拿了個烤玉米回來,啃了一口,丟下了,不一會兒又自己拿了個蛋撻回來,吃了一口,丟在了我面前的盤子裡。

然後又突然看上了鄰桌小朋友拿著的玩具小汽車,他倒是沒有上去跟人家要,但是一直蹭在閨蜜懷裡磨媽媽去給他買。

閨蜜為了能好好跟我吃頓飯聊聊天,只得答應他等一下吃完飯馬上在商場裡給他買一個。

一頓飯吃得雞飛狗跳,我們並不常見面,所以見一次很難得,很想能坐下來聊一聊天,但是因為孩子一直在到處折騰,所以匆匆吃完飯就告別了。

回到家,閨蜜在微信上跟我說,因為孩子三歲之前一直是在老家爺爺奶奶帶著,所以很多好習慣並沒有養成,也被嬌慣得不成樣子,現在這樣的狀況,已經是近半年來她一直在糾正的結果了,言語裡充滿了無奈和後悔。

很多孩子,由於父母疏於管教,或者無條件地寵溺,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對公共場合遇到的熊孩子深惡痛絕,自己做媽媽之後,對於孩子壞的性格和習慣養成,多了一份切身感受,更深感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任重道遠,在孩子人生的頭幾年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孩子被寵壞,有5個典型的表現,來對照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愛發脾氣,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聲哭鬧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一言不合就躺在地上打滾,做媽媽的很無奈地把孩子抱起來安撫,或者是暴躁地在公共場合教訓躺在地上打滾的孩子,那場面別提有多尷尬了。

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哭鬧或耍脾氣,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大人妥協,讓自己的願望得到滿足,如果一次得逞,那麼這個招數就屢試不爽,因此發脾氣和哭鬧就成了常態。

以自我為中心,總想控制他人的行為

被寵壞的孩子眼中,他認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要唯他是從。

在家裡習慣這種相處的模式,到外面和其他的小朋友相處,他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別人也要聽他的指揮和命令。

從不幫忙做任何事

如果小朋友到了三四歲,還從來不會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幫媽媽把蘋果核扔到垃圾桶里,自己試著穿衣服穿鞋子。

這說明孩子被家人照顧得太過於周到,反而讓他沒有機會學習自己做事情,阻礙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不懂得分享

對於一歲多的小孩來說,分享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到了三四歲,還是不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那麼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冷落和排擠了,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做出改變。

從來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有的孩子會打人,搶別人的玩具,或者在公眾場合大聲喊叫,這些都是不考慮他人感受的表現。

這就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同理心」。

我們可以問他:「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是不是會覺得很疼?是不是會很傷心?那麼你打別的小朋友,他也會很疼,很傷心。

這些狀況,你家寶寶有嗎?或者你家寶寶在外面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tu)流(ca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寶寶被寵壞的幾種表現

小孩子是爸媽的心頭肉,是爺爺奶奶心中的掌中寶,捧在手裡怕壞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寵愛孩子是每個父母長輩愛的體現,但是過分寵愛則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過分的寵愛就是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