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育兒 防蚊防蟲是道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悶熱、潮濕的夏天,許多蟲子很是囂張,每年這個時候總會有不少關於被毒蟲叮咬的新聞。

為了保護好自己以及孩子的安全、健康,家長有必要學習夏季防蟲,以及毒蟲咬傷急救知識。

△ 蚊子

幾乎沒人能逃過蚊子的襲擊,嗡嗡叫的蚊子叮咬皮膚時會分泌唾液,引起局部紅腫、癢痛,甚至會因此感染登革熱、瘧疾、腦炎等疾病。

應對:如今,市面上防蚊的產品有很多,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安全、合適的品牌產品。

若是孩子被蚊子叮咬,可以在傷口塗抹鹼性的肥皂水,鹽水塗抹沖洗效果也不錯,都能減輕紅腫緩解癢痛不適。

當然,也可以在藥房或醫院買一些專門的藥水或中藥製劑。

△ 蟎蟲

沙發、靠墊、床墊等等,蟎蟲簡直無所不在,在溫暖潮濕的夏季更易滋生,會對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產生一定刺激。

一旦被蟎蟲叮咬,易引起炎症,傷口出現米粒或黃豆粒大小的丘疹、斑疹等。

應對:想要消滅蟎蟲,家居環境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乾燥、沙發套、被罩等床上用品要勤洗勤換,被褥、草蓆要勤曬。

不小心被叮咬後,可服用抗組胺藥,塗抹解毒搽劑,若繼發感染需考慮使用抗生素。

△ 跳蚤

這是一種寄生在人和動物體表的蟲子,生活中往往出現在寵物身上。

一旦糾纏上人,往往會躲藏在腰部、頭髮上,吸食人血,可引發季節性濕疹。

被它叮咬後,傷口會出現紅疹子,紅腫癢痛持續時間長,大概7—15天才會消退。

應對:若家有寵物,一定要做好衛生工作,寵物長久「駐紮」的地方可用殺蟲劑進行清理,避免讓孩子和它過於親密接觸。

小區里寵物常出沒的地方,以及車庫等公共區域也是危險地帶。

△ 蜜蜂

在暑假,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去戶外玩。

孩子若是不小心招惹了蜜蜂,很可能被它蟄傷。

應對:若是意外發生,家長應儘快用針尖或鑷子將蜂針挑出來,然後擠出蜂毒。

再用肥皂水擦洗傷口,塗抹上食醋。

若當時條件不允許,可折下一根帶刺植物的刺,再用清水或瓶裝水沖洗傷口,記住千萬用手抓撓。

△ 隱翅蟲

它們喜歡晝伏夜出,長得像螞蟻,體內有毒。

一般爬到人體表面沒事,但若其被拍打或壓碎,體內的毒素會沾到皮膚上,引起隱翅蟲皮炎。

應對:在戶外活動時,多注意避免接觸,若是發現它爬在皮膚上,切勿拍或碾壓,應把它彈走。

△ 蜱蟲

每年的4—10月份是這種蟲子的活躍期,去戶外遊玩或在樹林中晨練者是危險人群。

它們身上攜帶著病原體,可引發疾病,喜歡吸食人血。

人被咬傷後,通常由7—15天的潛伏期。

應對:大家可以隨身攜帶驅蚊水,最好不要在草地上或坐或臥。

若發現身上有蜱蟲,萬萬不可直接硬拽,以防其嘴上倒刺身體人體。

正確的做法是應先用酒精塗抹,再用鑷子取出,記住不可用手直接觸碰。

被咬傷後,最好及時就醫,尤其是出現高燒症狀者。

△ 蜈蚣

人體被這種多腳蟲子咬傷後,毒液會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引起劇烈疼痛、瘙癢,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情況,甚至陷入昏迷。

應對:最保險的做法方然是儘快就醫。

若情況不允許,那麼應馬上用肥皂水、小蘇打等鹼性液體沖洗傷口,以中和酸性毒液,再進行包紮,同時及早就醫。

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用碘酒、消毒水處理。

☛ 小心過敏性皮炎

一般來說,蚊蟲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分泌並向人體注射唾液。

若人體沒有過敏,傷口處只有小紅點;若發生過敏,則會起大包,甚至引起水腫,引起蟲咬性皮炎。

相對於大人來說,孩子的皮膚更加嬌嫩、敏感,更容易被蚊蟲「欺負」,且不適反應更強烈,家長要格外留意。

不過,一般不會引起發燒,家長按照醫囑給孩子用藥即可,不要過於擔心。

☛ 外出活動要警惕

當下,正是蚊蟲密度高發期,不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郊區樹林或草叢中玩。

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多注意,若發現其被蚊蟲叮咬更要小心。

一旦察覺傷口紅腫厲害,中部發黑像蟲體或結疤,孩子叫嚷痛癢厲害,甚至伴有發燒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

☛ 接種疫苗

蚊蟲叮咬除了引起皮炎意外,還可能會傳播乙腦等疾病。

為此,家長應及時帶孩子接種相關疫苗。

最後提醒各位麻麻們,最近一段時間帶小朋友外出要挑好地方:白天建議選擇有樹蔭、通風好的地方,而傍晚納涼時宜選擇空曠的地方,遠離樹木、花壇和草地。

另外,雨後最好不要帶孩子在潮濕的地方長久逗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種小蟲子你拍不起,有可能要用命來換!

夏日來臨各種毒蟲也開始活躍起來,被毒蟲叮咬的情況時有發生。小夥伴們一定要小心!日前,南京市民吳先生突然感覺脖子一陣癢疼,出於本能,他一巴掌將一隻像螞蟻的小蟲子拍死。可就在第二天,吳先生髮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