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扒扒超前教育的危害——這只是有錢人鬧著玩兒的遊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身邊很多人都說:你家條件又不是供不起,為什麼不給孩子上早教呢?對於這件事我向來不願意多說,有個過來人的朋友概括的很精準:所謂早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遊戲,早教課程的安排,就是給花錢的父母一個說法。

比如,今天的45分鐘是帶著孩子做這個遊戲的,這個遊戲在開發孩子早期人際交往能力和膽量方面有很大作用,但真的有木有作用真的只有鬼知道。

現在的中國人生活條件好了,動不動月薪10萬20萬的,大家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資,這是好事,但是中國人容易走極端。

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容易被忽悠,覺得我給孩子花錢,花的越多孩子成就越大。

有些家長也不是特別認可早教機構,但是很多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忙不能看孩子,爺爺奶奶不識字素質不高,老人在家帶孩子只求不餓不疼,這種情況下帶孩子去早教多接觸接觸還是比呆在家裡好的。

但是,這行業水太深,並不是價錢越高越好,實際上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群體性的遊樂場。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兒,三歲之前學習的目的就是如何生存,不要想著自己的孩子早教了之後就成神童了,這機率還不如中國男足世界盃奪冠呢。

嬰幼兒為什麼學不了高等數學?

讓孩子儘可能早地接受教育,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這是許多父母的夢想,但是,在嬰幼兒時期,一個孩子能接受那麼高深的知識嗎?

皮亞傑,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之一。

採用獨特的臨床法,通過對兒童的觀察,談話和實務操作等手段,多方面收集兒童心理活動的有關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提出了兒童認知發展階段,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理論之一。

出生至2歲,感知運動階段,嬰幼兒運用感覺和動作來探索獲取對環境的基本理解,出生時他們僅有對環境的先天條件反射,在本階段他們有了複雜的感覺運動協調能力。

2-7歲前運算階段,兒童利用符號系統表征和理解環境信息,他們按照課題和事物外在的表現來反映,思維是自我中心的,認為別人接受的方式和自己是一樣的,兒童通過活動增強想像力,逐漸認識到別人對事物的反應不是總是與自己相同的。

7-11歲,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獲得並運用認知運算,這種心理活動是邏輯思維的成分,兒童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他們通過認知運算,能夠理解客體的基本屬性和聯繫,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和環境,推斷他人的動機和能力增強。

11歲及以上形式運算階段,通過對運算的操作,對思維本身的思維,此時的思維是系統和抽象的邏輯思維,不再局限於具體的客觀可觀察的事物,青少年喜歡做假想推斷,因此變得相當理想主義(憤青的理論基礎),這種系統的演繹的思維,可以是他們考慮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案正確答案。

儘管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只要把知識變成兒童可以接受的性質,就可以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兒童,這個論斷的前提,教授給兒童的知識必須適合於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否則難以收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成果。

從皮亞傑的研究和他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不難看出,嬰幼兒很難去學習高等數學,因為尚未達到相應的思維或智力水平,嬰幼兒主要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這時的兒童主要是通過直接感知到事物或事物的頭腦中行想像進行思維的,還不能在頭腦中形式化符號進行思維活動,而高等數學如微積分,恰恰需要這樣一種思維能力。

兒童的智力發展會依次經歷四個階段,階段的順序是固定的,前一階段是達到後面的前提,兒童只能先經過前一個禮拜才能進入下一階段,而不能跨越某個階段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兒童發展到某一階段就能從事水平相同的各種性質的活動。

為什麼這麼多早教機構,這麼多人喜歡上早教?

朋友剛開始開早教行業的時候,覺得這玩兒沒什麼人力成本,收費比普通的學生補習便宜。

但後來發現,生意越來越不好,後來把價錢漲起來了之後才發現,要價越高,越有父母帶孩子來。

其實就是一種只買貴的不選對的的心理,價錢漲上去了,真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學齡前這一塊是個巨大的商機。

商機知道是什麼嗎?就是賺錢的機會啊!有錢在這裡怎麼可能沒有人賺?所以,現在早教的發達並不是現階段中國教育理論有什麼實質性的突飛猛進的改變,而是商人們發現了這一塊金礦,大家都想進來分一塊兒而已。

選了早教的父母覺得自己花了錢了,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傻子花了冤枉錢,恰好早教機構的人也很會忽悠,所以,正面宣傳越來越多,甚至於孩子早教機構收費的高低已然成為夫人們攀比的一個點,所以,你會發現你的耳邊每天都充斥著誰誰的孩子上了早教變得怎麼怎麼樣優秀了。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人都一個孩子的多,對孩子心就重,從懷孕起就各種作,生下來攀比就成為必然,就算一開始不去,身邊人都去,時間一長心也慌了。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我們奮鬥一輩子也比不上比爾蓋茨,王思聰他們,所以說人和人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人生就是接力賽,父母都輸在起跑線上了,很多孩子根本不在一個起點。

其實針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有父母的陪伴,有同齡的玩伴,生活的開心,有安全感,能感受到愛就足夠了。

說開發智力學會什麼技能有什麼人際交往能力純屬瞎扯淡。

言傳身教比什麼都管用,幼兒園教的再對再好,家庭教育不一致,或截然相反,只會讓孩子不解矛盾,引發心理上的困惑,好的教育又怎麼起到最好的效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