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親子作業惹怒家長?幼師說,這鍋我們不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b+老師導讀: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份不算完整的幼兒園親子小任務清單:

收集廢舊物品

(捲紙芯、瓶瓶罐罐、盒子)

樹葉拼貼畫

小調查

做小房子

做賀卡

自製走秀環保服裝

帶八寶茶的材料

帶各種水果

diy萬聖節裝扮

聖誕裝飾

diy體育教玩具

自製繪本

準備故事比賽

元宵節兔子燈or別的燈

各類思維小練習

……

這份清單可能讓家長望而生畏,而當一些牛媽交出一個個近乎完美又精緻的作品後,部分家長甚至抱怨:老師布置的哪是孩子的作業,明明是在拼爹拼媽嘛!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討伐聲」,名曰:「幼兒園不該布置作業!」「幼兒園作業是家長的負擔」等等。

但幼兒園老師們卻說,這鍋我們不背!

1b+老師

微信ID:youshikoudai006

老師眼裡的親子小任務

是小任務,不是作業!

別再「作業作業」地叫了,都說是親子小任務了,作業那是小學以後的事兒!

幼兒園老師可不要批千篇一律的「作業」!

那為什麼要做親子小任務?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在幼兒園解決,有些體驗性的、拓展性的內容,還需要課外補充加強;孩子在幼兒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任務意識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老師想要的不僅僅是孩子帶來的作品,更多地是要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並且小中大班的小任務會有所不同,大班當然更多是為幼小銜接做準備。

是親子體驗,不是拼爹拼媽!

布置親子小任務,其實是給忙碌的父母一個絕好的機會,靜下心、放下手機來和孩子待在一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究竟做了些什麼?他最近對什么正感興趣?不少家長會猛然驚覺,哇,小傢伙原來已經知道那麼多了!

手把手地查找資料、使用工具、完成作品,也許過程會不太順利,他稚嫩的小手可能拿不穩剪刀,剪出來的線條歪歪扭扭,可能上色不均,還會畫到自己的身上或你的手上,還可能你設計好的作品,他三下兩下就給搗亂了,但這又怎麼樣呢,這不是很有意思嘛?

老師其實並不在意交上來的作品有多精緻完美,反而希望家長和孩子能多一些這樣的機會,這些珍貴的親子陪伴時光才是美好的體驗。

小任務,講求的是共同完成,共同完成,不是要比誰家爸媽手更巧!

重的是過程,不是結果!

拿到作品後,老師其實對製作的過程更感興趣,一般會詢問孩子,在製作過程中,你做了什麼,正面肯定孩子的參與與付出,而不會以結果為導向,單純地評價作品做得是好是壞,所以,給家長帶來最大負擔的這部分,完全不用care,別糾結對齊與否,塗色均勻與否,越多孩子的痕跡,在老師眼裡才是更棒的!

怎麼做親子小任務?

怎麼做親子小任務,才能讓孩子喜歡家長又省力?

在1b+老師之前去德國幼兒園時,看到德國的親子小任務是做一個「昆蟲旅館」,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去搜集松果、樹枝、木屑等昆蟲喜歡的自然物,還得用木頭自己做出小房子,講真,比我們的親子小任務複雜難度大得多,但為何人家家長和孩子都那麼享受,而我們的家長卻這麼苦呢?

原因很簡單,在製作「昆蟲旅館」的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收穫了很多,一起去戶外「探險」的機會,共同製作的快樂…並且最終這個可能不太精緻的「作品」被真的放在幼兒園的戶外,孩子可以饒有興趣地去觀察發現。

這些,才是支持著家長積極主動響應「小任務」的動力!

所以回到「怎麼做」這個話題,幼兒園老師想給出一些忠懇的建議:


1.收集材料的活兒,讓孩子多做

收集材料、準備工具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請儘量不要代勞,儘可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更多的參與不僅可以提高他的積極性,覺得這是他自己的小任務,而不是爸爸媽媽的。

同時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鍊,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能幹。

2.製作過程中,增加言語交流

完成任務時,別光顧著埋頭苦幹,多說說話吧,做之前和孩子溝通,用什麼材料、怎麼製作、怎麼分工……做的過程中,可以和孩子說說一些原理、一些好方法以及指導,需要父母動手做的部分,可以反過來,要求孩子做小老師指導家長。

他的手還做不了的,就用語言來代替,利於語言發展的同時,更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維繫。

3.重視孩子自己的評價

每一次小任務完成後,別急著評頭論足,先請孩子自己說說,是不是喜歡,覺得自己哪裡做得很棒,如果是小製作的話,甚至可以請孩子發散思維,進行一些場景的想像、故事的創編等等。

通過小任務,正確正面地評價自己也很重要喲。

4.收藏、展示孩子的作品

幼兒園通常會把孩子的親子製作展示出來,到學期末再發回給家長,如果可以,在家也給孩子一個能夠展示作品的地方吧,或者是妥善地保存好,時不時地拿出來一起回味。

這對孩子來說,他更容易記住這段有意義又溫暖的經歷。

最後,1b+老師想替所有的幼兒園老師說一句:

別再誤解親子小任務,現在就開啟高質量的陪伴吧!

聲明:本文由1b+老師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內回復「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ID:qujiaohuodong

或下載app「幼師口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