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7歲、10歲是孩子腦部發育的3個黃金期!家長這麼管孩子最有出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腦科學來看,孩子的大腦10歲就「定型」了。

此後,孩子的行為模式、思想方式等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大的變化。

有研究稱3歲、7歲、10歲是腦部發展的轉折點,更是孩子強化潛能的黃金期。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就一定得好好把握這三個黃金時期。

那麼這三個時期到底該怎麼管教孩子呢?看下面你就知道了!

3歲

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

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這時候,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競爭意識。

  • 比如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

    但是往往講完後孩子卻毫無動靜。

    這時候不妨試著對孩子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興高采烈地開始整理。

  • 讓孩子快跑的時候,他往往會叛逆地,反而更慢吞吞。

    但是提議孩子比賽:「看誰先跑到那邊。

    」孩子就會產生鬥志往前跑了。

兒童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但是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但是他們往往還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往會本能地哭鬧、撒潑打滾。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需求,然後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儘量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比如面對哭鬧不想離開電視的孩子,可以讓孩子選擇洗澡或者聽睡眠故事,比強關電視要來得好。

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7歲

很多孩子開始步入小學,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

進入新的環境,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自己做主,所以經常跟父母唱反調。

其實7、8歲的孩子正處於天性愛玩的時候,精力旺盛,正是需要跟小夥伴玩耍去發泄的時候。

但是家長往往會拘束孩子出去玩,其實只要孩子作業寫好了,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讓他出去鬧騰。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7、8歲的孩子總窩在家裡,對身心發展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其他事情,總有磨蹭、拖延的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

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

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為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

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收拾完後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


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

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

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10歲

7歲~10歲之後,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

不過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總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

不如改用這種方式:

「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後,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

那你自己接下來想怎麼辦呢?」

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我會這麼做!」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

試著用這種提議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

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後,別忘了大力稱讚:「真不愧是媽媽的小孩!」

尊重理解孩子,藉由這種方式養成孩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

神墨萬能哥,助身邊人進步!

微信號:Zshenmo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