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最喜歡玩『湯姆貓』了,它總是學我說話。

我還喜歡看動畫片。

」今年4歲的元元從幼兒園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捧起媽媽的手機,往沙發上一靠,玩上個把小時。

元元的媽媽吳女士說:「每天下午一放學,我在做飯,他就要玩手機。

遊戲、動畫片怎麼打開,他都清清楚楚。

可是並沒有人教過他,我們做家長的以後得注意點自己的行為了。

說起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網絡的,市民劉女士說:「應該就是兩三歲吧。

孩子一哭鬧,怎麼哄都不管用,我就在手機上搜一些動畫片或者小故事,她只要一聽一看立馬就不哭了。

久而久之,我也就習慣用手機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了。

孩子現在5歲了,用手機上網、玩遊戲、看視頻,操作比大人還要熟練。

我意識到用手機哄孩子是一種錯誤的方式,現在孩子每天都想看動畫片,不給她看還耍脾氣,真是令人頭疼。

上小學四年級的萌萌已經有了自己的微信,平常和同學聯繫也會通過微信,偶爾發發朋友圈,總能引來同學們的點讚和評論。

「上學時不讓帶手機,但一回到家,她就趕緊打開手機翻來翻去,飯也不好好吃,就在手機上看一些小視頻。

」萌萌的媽媽說,「到周末她還會自己錄一些跳舞或者唱歌的視頻發在一個手機軟體上。

記者調查發現,孩子從兩三歲開始接觸網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與父母親的影響有關。

當下一些年輕父母幾乎手機不離手,吃飯、睡覺,或稍有空閒時間,就會不停地擺弄手機,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發朋友圈、玩遊戲。

有的父母從孩子兩三歲起就專門買回平板電腦供孩子玩。

網絡風險往往更隱蔽

在採訪中,有市民表示,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孩子們過早接觸網絡是必然的。

好的一面是,網絡為孩子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知識、開闊視野。

但是,大部分市民認為,孩子過早接觸網絡對孩子的身心會有影響。

市民張秉立說:「過早『觸網』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和身體發育,還極易使孩子沉迷於網絡。

此外,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而誤入歧途的事例。

提起孩子玩手機玩電腦,家住西峰區豪庭名苑小區的李先生就氣不打一處來。

「孩子才13歲,一玩起遊戲就停不下來,還把眼睛玩近視了。

慶陽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劉學仁告訴記者,近幾年來,近視低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至高中階段的幼兒、青少年居多。

「有時也很驚訝,幾歲的幼兒,也不是先天近視,怎麼就出現了視力問題。

」劉學仁說,「大多幼兒、青少年還是因為用眼不當造成了近視,電子產品的影響較大。

市民李莉經常被網站上的彈窗嚇一跳,她說:「瀏覽新聞的時候,看著看著突然就蹦出一個對話框或者小視頻,內容很多都是不健康的。

作為家長,我很擔憂,如果孩子看到這樣的信息,會不會因為好奇點進去觀看呢?」

「網絡環境複雜,而且沒有門檻,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極易被隱蔽的網絡風險影響。

網絡詐騙和盜號易導致財產風險;長期關注不良信息易誘發違法犯罪;網絡欺凌和騷擾易造成心理傷害……相比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而言,網絡風險因為脫離學校和家庭的監管,容易引發不良後果。

」市民張秉立說。

家長引導別缺位

記者採訪發現,孩子過早接觸到網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家長不能克制自己,不能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在監護、引導兒童的網絡行為,幫助兒童提高網絡素養,防止兒童染上網癮,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網友「@木須蟲」認為,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網絡社會已經浸潤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觸網」低齡化與這一大背景息息相關。

應對這一現象,關鍵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讓網絡成為孩子們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工具,而非綁架生活的玩具。

雖然孩子對網絡的探索意識和自主意識很強,但自控力依然不強。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家長的引導可別缺位錯位。

那麼,兒童「觸網」低齡化又該如何應對呢?市民王芳認為,事實上,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將孩子屏蔽在網際網路之外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

對此,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一是家長在自我約束上應該起榜樣作用,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二是多了解孩子的「數字軌跡」,儘早培養孩子的網絡安全意識;三是根據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調整教育方式,加強對孩子上網行為的引導和監督。

還有市民表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市民錢先生說:「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老師。

父母在教育和引導孩子時,除了言傳,還有身教。

父母平時要多多親近孩子,開展一些親子活動。

這個親子活動應該延長到網絡世界裡,多多關注孩子,和孩子成為同一個朋友圈的好友,共同感受網絡小家庭中的溫馨。

既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同時又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當孩子有一點偏離時,父母可以及時提醒、糾偏。

學校、社會還應多發力

引導孩子安全上網,趨利避害,僅靠家庭單槍匹馬不行,還需學校、社會等多方發力。

網友「@王琦」說:「既然兒童『觸網』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那麼,學校要將網絡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中,普及網絡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兒童網絡素養。

社會要做的就是打造好安全防護牆。

學校應儘快加入網絡安全教育,同時要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生態環境,加強網絡秩序治理整頓,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讓網警像現實社會中的警察一樣成為網絡最堅強的後盾,給孩子打造一個讓家長不再談之色變的網絡環境。

王芳認為,政府也得積極作為,及早建立「網絡分級」制度,為孩子打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網絡世界裡快樂成長。

此外,網際網路企業也應加強行業自律,營造安全網絡環境。

網際網路公司應對各類網絡不良信息主動防控,使兒童能夠正確、適度地進行網上娛樂。

比如,對未成年人使用率高的網絡娛樂、遊戲產品進行針對性地特別保護,設置防沉迷機制,對可能危害兒童的信息加強防範和過濾等。

網友「@陳晨」表達了自己的期待:「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承擔起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要責任,一起為孩子們網中成長撐好『保護傘』,握好『方向盤』。

(應受訪家長要求,文中幼兒均為化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