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讓寶寶上早教班?看完這篇文章就不糾結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需不需要上早教班?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家長的疑問。

看著周圍孩子都在上早教班,如果不去生怕自己家的會落後。

可是去了,那麼多學費,真的又能畫在刀刃上嗎?口袋育兒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我們對早教班的態度:可以上,但別把早教的重任都推給早教班。

也可以不上,在家也能輕鬆愉快的開展孩子的早期教育。

要強調的一點是,早期教育對所有的孩子都非常重要。

但早教班是早教的其中一種形式,至於要不要使用這種方式給孩子進行早教,是個人的選擇。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早教班更適合什麼人群選擇;如果要選擇早教班,應該怎麼挑選;不上早教班,可以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

先來講講早教行業的發展,你就明白為什麼現在的早教業遍地開花了。

其實早教這個行業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剛起步的,在1998年,第一家早教機構在北京成立。

到了2015年,全國的早教機構有大約1.3萬家。

早教行業被很多人視為朝陽產業,因為它的確前景巨大。

我們知道對於3-6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他們平時主要參與的是各類興趣特長班,比如舞蹈班,繪畫班之類的。

對於7歲之後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他們課下主要參加的就是各類成績提高班,雖然政策層面上並不提倡孩子上補習班,但是父母的焦慮卻並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因此補習班依然是有前景的。

而0-3歲的孩子,基本都是以家庭哺育教養為主。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的普查報告,其中0-3歲的嬰幼兒共計7000萬,同時每年我國新增新生兒數量高達2000多萬。

這是多麼大的一個人群,有人群就有需求。

對於0-3歲的孩子,除了奶粉,尿不濕這類嬰幼兒產品的消費外,現代的年輕父母們也願意為孩子的教育買單,因此我們就看到了現在的現象,早教班在各地紛紛興起,並且非常火爆。

1 | 適合帶孩子參加早教班的家庭

1、 平時自己不帶孩子,和孩子互動少的父母

2、 不能有效陪伴孩子,喜歡玩手機的低頭族

3、 育兒知識少,學習動力不足的父母

4、 願意探究新式育兒方式的父母

5、 人際圈子小,希望擴大朋友圈的父母

6、 經濟無壓力,能承受早教班花銷的父母

2 | 上早教班需要避免的心態

如果父母們選擇帶著孩子上早教班,我認為如下的幾種心態要避免:

1、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種理論其實只是一些教育機構的宣傳手段而已,但是就這樣一個理論卻讓很多的父母信服不已。

父母們從孩子出生後的每一步都害怕孩子跑在其他孩子的後面,因此不斷地比拼,造成孩子不能快樂成長,也讓自己精神過度焦慮,幸福感嚴重降低。

其實人生哪來的起跑線?孩子一生下來,它們的身體狀況,家庭環境,父母的閱歷經驗以及教育方式等等都是不同的,起跑線肯定不同。

人的一生非常的漫長,即使起跑線相同又能如何?諸多的因素也會影響著孩子的選擇和未來的走向。

因此不要感覺參加了早教班就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線上,不參加的孩子就會居於人後。

2、 早教=上早教班

很多父母認為給孩子開展早教,就是上早教班,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父母給孩子的哺育,撫摸,聆聽,對視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是早教。

可以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和孩子的每個互動,相處的每個瞬間,共同面對的每個困難都是早教。

因此千萬別指望一兩個小時的早教課能讓你做好孩子的早教,教育哪可能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就好比找個私人教練教你健身,教練也只能交給你一些健身的技巧。

想要練出完美身材,還需要你私下大量的付出和訓練,想練出幾塊肌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育人呢?

3、 參加早教班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更多的知識,為上幼兒園做準備

針對0-3歲孩子技能的學習,我的看法是要遵循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拔苗助長,讓孩子順其自然的發展是最好的。

比如孩子三個月了還不會翻身,很多父母就開始著急了,急著要幫助孩子翻過去。

其實真不用著急,再多給孩子一些摸索的時間,也許過幾天,孩子自己就開心地翻過去了。

因此孩子參加早教班,也不要期待孩子能掌握多少技能,或者因為孩子學會了某個複雜的動作而沾沾自喜。

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他們大多數能力的發展處於敏感期,父母給的刺激越適當,孩子相應能力的挖掘就越多。

但是在這個大腦細胞還在繼續成長的階段,如果父母急切的將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強行灌輸給孩子,反而會使孩子將來對知識的學習形成障礙。

4、讓老人帶孩子去上早教班和父母帶孩子去是一樣的

有很多上早教班的孩子是由老年人陪著一起去的。

年輕父母沒有時間,為了彌補自己對孩子的虧欠,於是就給孩子報早教班。

大多數的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和體力的確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因此一堂早教課下來,老人累的滿頭大汗,孩子也沒體會到親子互動的快樂,因此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

其實上早教課的真正意義在於給忙碌的父母們提供一個和孩子相處的私密空間,在這種環境氛圍中,父母們能夠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快樂,有效地學會一些能夠幫助孩子的方法。

因此我認為早教班教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幫你成為一個不錯的父母。

因此如果你願意帶孩子參加早教班,那就要親自陪著孩子一起去。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在和其他父母的溝通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並且勇敢地去完善自己,這才是早教課的真正意義。

3 | 如何選擇早教班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覺得自己的確是需要去早教班,但市面上各種機構繁多,不知道如何選擇一家合適的,那麼可以看一下這些建議:

1、 不要盲目報名,帶著孩子去上一節試聽課感受下環境氛圍

現在的早教機構都會給父母們提供免費試聽的機會,或者會有試聽之類的團購課程,大概幾十塊就能去全程參與一下整個過程。

因此付款之前先去試聽,因為早教課程的確價格不菲。

以我所在的蘇南地區的價格為例,三個月的早教課程,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收費為八千元。

平均去參加一次早教課程的價格為400元,因此認真考察一下還是非常必要的。

2、 通過試聽課看看孩子的反應,再判斷是否繼續報名

早教班的主要內容就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其中包含了很多需要孩子和父母配合的活動,如果孩子不能融入其中,那麼也就失去了參加的意義。

我在早教班中就見過一些孩子,每次一進去,沒兩分鐘就干別的去了,或者直接走出教室,去找他喜歡玩的東西去了。

孩子的父母們每次都硬硬的把孩子拉回來,讓孩子幹這個做那個的,弄得孩子哭哭啼啼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有些孩子喜歡和父母坐在早教班裡一起玩,有些孩子更喜歡父母帶著他去戶外一起尋找樂趣,因此父母不要強迫孩子,讓他們自己選擇。

3、 早教老師的素質非常重要

因為我參加的早教班是朋友開辦的,所以對他們機構的師資比較了解。

現在的早教機構很多都是加盟的品牌,所以相關的品牌集團會有固定的教材。

當然其中的很多教材都是有海外背景的,以顯示權威性。

同時品牌集團會給早教老師提供一個月左右的專業培訓,當然後期也會有陸陸續續的培訓。

雖然老師們都受過專業的培訓,但是不意味著每個老師的素質都達到了標準,因此這也是考察的重點。

4、 看看課程中有沒有超前教育的現象

如果你考察的早教機構裡面,以教授孩子知識為主要活動內容,那麼我建議你直接放棄。

即使你的孩子學會了幾首兒歌,學會了幾道基本的邏輯思維題,這些對他而言也沒有什麼益處。

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玩,在玩中慢慢成長。

早教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在科學的指導下,給孩子提供一個能夠多方面鍛鍊孩子的玩的項目。

並且要求父母放下工作和手機,全心全意的陪孩子玩,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陪伴,因此超前教育完全沒必要。

4 | 不上早教班如何早教

當然還有一些父母不願意帶著孩子參加早教班,這些父母我也是非常支持的。

我周圍這樣的年輕父母也有很多,他們喜歡看各類資料學習育兒知識,從孩子的護理到孩子的心理知識無所不學,並且始終懷有學習的熱情。

平時他們願意花費時間去陪伴孩子,下班後和孩子做遊戲讀繪本,周末裡帶孩子去踏青,願意陪伴著孩子見證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

他們的孩子都帶的很好,身體棒棒的,活潑開朗,聰明伶俐。

如果父母們想在家開展一些科學化的早教,我也有幾個建議能幫到大家:

1、 購買一些早教書籍進行學習

現在關於孩子的早期教育的書籍很多,其中包含了各個年齡段孩子應該掌握的技能,和相應的鍛鍊項目。

比如一些遊戲或者親子互動之類的內容,大家可以參照著和孩子一起完成。

父母們能保持學習的熱情非常的重要,因為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需要不斷地完善。

2、 幫助孩子找玩伴其實並不難

很多父母參加早教班,主要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氛圍,讓孩子能結識更多的同齡人,幫助孩子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

其實對於0-3的孩子而言,他們還沉浸在自我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沒必要重點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隨著孩子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你會發現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會逐漸的攀升。

其實幫助孩子找玩伴,不一定要去早教班。

住在一個小區的小朋友,朋友家的孩子們,這些都是孩子的玩伴。

只要父母們願意帶著孩子走出去參與各種社交活動,你的孩子就不會孤獨。

3、 帶孩子要注重高質量的陪伴

我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每當帶著他的時候,如果我同時拿起手機在看,或者拿筆寫些東西,他總是會把我的手機扔到一邊,本子也扔到一邊。

孩子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讓我全身心的陪他玩。

從此以後,如果我每天能抽出兩個小時陪孩子,那麼在這兩個小時裡面,我就什麼都不干,只陪他玩。

陪他說話,陪他看繪本故事。

這樣的高質量陪伴也讓我看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變得非常的流暢,並且思維活躍充滿想像力。

爸爸媽媽專心的陪伴他,也讓孩子充滿了安全感,因此孩子也會表現得很自信。

4、 讓孩子從小幫助大人做事情,在勞動中找到快樂

很多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從來不捨得讓孩子幹活,怕累著孩子。

但是孩子是怎麼想的呢?如果你讓孩子幫助你做些事情,他會表現的很高興,因為你需要他。

比如擦桌子,拖地之類的活,可能你覺得這些活很辛苦,但是在孩子眼裡,這些活動充滿了樂趣。

他雖然乾的亂七八糟,但是他能從勞動中找到樂趣,而且他的腦子裡也有了幫助他人的概念,孩子也不會變得懶惰自私。

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的重要,希望父母們能多花些心思,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快樂溫馨的幼年時光!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