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走神」的孩子,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嗎?90%的父母都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匠匠老師

成長案例分析:

亮亮,6歲。

媽媽接到了學校老師的電話,說亮亮在上課的時候沒有專心聽講,很容易走神

媽媽在家裡和亮亮溝通過好幾次,但據老師反映,亮亮的表現並沒有很明顯的改善。

媽媽很苦惱,為什麼孩子上課容易走神呢?該怎麼辦?

今天,蘭海老師就和我們一起來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有上課「走神」的問題,以及家長在接到老師相關反饋時,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父母都接到過老師的電話:「你的孩子上課走神、不認真」……接到電話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大概是羞愧、生氣、傷心,實在是費解:為什麼孩子一學習起來就如此不專心呢?

亮亮到底為什麼「走神」呢?通過蘭海老師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這3個原因:

每個人有不同的信息接收方式

每個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主要是通過視覺,有的孩子主要是通過聽覺,像片中的亮亮,他主要就是通過聽覺去接受信息,看起來「不專心」,但他並沒有錯過關鍵的上課內容

家長要從生活中去觀察,孩子習慣接受信息的方式。

看一個孩子上課有沒有注意聽講,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明白了上課的內容,要看結果而不能光看孩子上課的表現

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認真」

「認真」作為一個抽象詞,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很不容易被理解。

孩子覺得自己聽懂了,並不知道自己的什麼行為屬於「不認真」,所以,老師或家長應該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如「不要往窗外看」、「不要有小動作」等。

家長需要先跟孩子了解情況

家長不能直接強制要求孩子「聽老師的話」,要先問孩子上課的感受,為他講明白老師的要求,如「大部分同學認真的表現是看黑板」等,否則會讓孩子感到委屈,也並無助於解決問題。

視頻中的亮亮實際上並沒有走神,亮亮覺得自己聽懂了,也不知道老師說的「認真」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樣一來,孩子內心也很委屈,感覺不被理解。

一邊父母說孩子「不認真」,一邊是孩子覺得自己「挺認真」,這就是溝通的錯位。

所以,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需要謹慎,不要一開始就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再去想解決的方法。

家長要先和孩子溝通他的想法,並且尊重孩子的看法,如果覺得不是孩子的問題,要跟老師溝通,讓老師也能理解孩子的行為

如果孩子真的愛走神,又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度呢?為大家分享三個小tips: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教他知識

如果孩子習慣邊玩邊學,也可以寓教於樂,把知識改成歌謠、遊戲闖關的形式,而不只是讓孩子端坐著聽講。

❷ 在孩子做一件事時,不要頻繁干擾他,讓他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有的孩子一做題,家長就在旁邊看著,「這裡寫錯了」、「腰直起來」、「不要用橡皮擦」…這樣一來,孩子怎麼可能靜得下心呢?

大聲讀書有助於提高專注力,不管是讀中文還是英文,大聲地朗讀都是非常重要的好習慣。

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讓他邊看書邊吃水果,保持一個純凈的環境。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也學習到了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

當別人說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理解,用科學的成長規律去做一個判斷:到底是不是孩子的問題?如果真的是孩子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幫助他解決?如果不是孩子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幫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環境?

具體可以從3步來做:

第一步:了解孩子對事情的想法。

可以先和孩子溝通下,了解他是怎麼想的這個事情;

第二步:我們給孩子提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要求。

當然,我們在提要求的時候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要尊重孩子在他這個年齡階段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第三步:和老師溝通,讓她理解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的問題沒有了解清楚前,父母不要給孩子的行為過早地下定義、貼標籤,這會給他們帶來暗示心理

家長在調整孩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建議在尊重孩子習慣的基礎上,把你的要求拆解成一個個小的具體的口令,這樣,孩子就會更加明白並且遵守應有的規範。

各位家長們,如果老師也和你反映孩子的問題,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要你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推薦常見的幾種類型的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

幼師必看: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怎麼教?

幼兒教育網指出,首先,教育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裡想什麼,平時主要做什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