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德國媽媽這麼教育孩子,想不成才都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們總說生娃容易養娃難,雖然小熠這兩樣都還沒有經歷過,但是也總會聽到周圍已為人母的「艱辛」。
每次孩子一哭就停不下來,
怎麼哄都不行。
昨天幼兒園老師又跟我說,
我兒子在學校推了別的小朋友。
每周都去補習班,
可是成績就是提不高。
我家孩子太內向了,
這以後怎麼和別人相處啊。
在中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家長的期望。
為了讓孩子成才,多少父母操碎了心。
但是西方的家長似乎沒有我們中國父母那麼深的「執念」,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大有不同。
眾所周知,德國人以嚴謹、聰明著稱。
每年的諾貝爾獎,幾乎有一半都是被德國人收入囊中。
可是你們有想過,他們為什麼這麼聰明嗎?難道天生就這麼聰明嗎?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沒有誰生來就是神童,家庭教育很重要。
德國有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家教系統,讓我們來好好看看,德國媽媽是怎麼教育小孩的。
玩的藝術
應試教育在中國可謂是根深蒂固,就算是幼兒園也無所倖免。
小朋友兩三歲就被送入幼兒園,然後開始學習識字報數。
小班、中班、大班,直至小學。
家長也以孩子能識多少字、會數多少數為評判標準。
而德國幼兒園則不同。
每天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都是自己找喜歡的朋友玩。
因為「玩」是首要任務,在玩的過程中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有時候,老師還會帶他們去參觀各種地方,麵包店、福利院,甚至警察局,老師還會邀請這些地方的人給孩子講基本常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
一到飯點,我們總是能看到孩子在前面跑,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端著飯後面追著。
孩子每吃一口飯,家長比中彩票還欣慰,還一個勁兒地說:「寶寶真棒,寶寶真乖」。
有些家長甚至還許諾孩子,只要吃飯,就獎勵錢或者玩具。
殊不知這樣的「求吃飯」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按時吃飯,也越來越皮。
因為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吃飯是額外的任務,只要完成就得給獎勵,否則就不吃。
而德國媽媽的教育理念是:飢餓教育。
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過了飯點,孩子意識到餓了,自然就會主動要吃的。
慢慢地,孩子就能按時吃飯了。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互相搶玩具,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我們中國的家長一般就是兩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分享」,拿出來,一起玩。
第二種就是「偏袒一方」,你是哥哥/姐姐,你得讓著弟弟/妹妹。
而在德國媽媽眼裡,只有「誰先得到,誰先玩,其它小朋友需要學會等待」。
社會沒有絕對公平,只有規則和秩序。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給孩子傳遞了信息:你努力了,你先得到了,就是你的,別人奪不走。
而這也驅使德國孩子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生活技能的培養
中國的孩子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掌上明珠,心頭肉。
只要孩子開心,只要孩子乖乖地,別調皮搗蛋,就差沒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了。
而德國的幼兒園,會擺放一些舊電器讓孩子接觸甚至修理,他們會跟孩子一起制定各種計劃,而不是老師自己單方面的去制定,然後讓孩子實施。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畢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能自理的孩子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育孩子的方式應有盡有,但是借鑑好的教育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