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請帶上這一份書單,權作通往童年的地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響力的公眾號

三個月前,我受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肯德基中國的邀請,參與2017年度「小書迷王國」兒童書單的篩選與一份閱讀指導報告的撰寫。

同時參與的還有一線的兒童文學作家、繪本作家、出版人、科學家、翻譯家、兒童心理學家、小學校長、圖書館工作者等。

三個月的集思廣益,得到這樣一份書單與報告,在此呈現給各位讀者。

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曾說,「文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一份指南,我們可能擁有的最好、最有用的指南,幫助我們前往我們要拜訪的國度——人生。

那麼,這一份童書書單,就權作一張通往童年的地圖吧。

小書迷王國2017年兒童閱讀指導報告

一個人在童年時聽過的、讀過的故事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說,一個孩子到底能從童年的閱讀中得到多少心理或認知上的益處?這是一個不可能量化,也太過功利的問題。

不過,美國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曾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敘事的想像力」,即一個人想像關於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的故事的能力。

她認為這是作為公民最基本的一種道德能力。

當父母給一個小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在學習獲取這種能力。

哪怕是一首最簡單的童謠,比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他不僅會為星星美麗的光芒感到好奇,還會想像那顆星星背後也許有著某種內在世界,某種神秘的東西,和他自己一樣。

由此,他學會如何將生命、情感和思想投射到外部世界,並使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成熟。

閱讀的價值

01

1

擴展經驗,認識世界

腦科學研究顯示,閱讀和不閱讀的人,在腦加工的特異性、速度和效率方面有非常大的區別。

人類認識世界,一方面是通過觀察、聆聽、實踐等活動獲取關於世界的直接經驗,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閱讀等手段獲取關於世界的間接經驗。

擴展體驗是人類的天性。

通過閱讀,我們遇到我們在現實中未曾遇到過的人、未曾體驗過的事,面對從未面對過的問題,並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案。

通過閱讀,我們將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納入自身經驗的一部分。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拓展自身的時空體驗、思考範圍、生活視野,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適應當下瞬息萬變、充滿挑戰的社會。

2

獲取情感體驗,學會愛與被愛

童年期是情感學習的黃金時期。

心理學實驗證明,嬰兒出生伊始,就會對「人類對象顯露特有的社會性微笑,開始其情感的萌芽。

然後,他們一點點發展出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懂得如何給予愛和接受愛,學習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調整自身的情緒。

對兒童來說,除了知識的獲取之外,閱讀更是一種情感體驗。

尤其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在成人的陪伴下一起讀書,一邊欣賞美好的畫面,一邊傾聽有趣的講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交流與體驗。

正如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 親子共讀圖畫書》中寫到的:「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孩子們長大以後,我才真正了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裡。

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3

發展個性,構建自我

閱讀是兒童發展個性、構建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

書中的人物、故事與情境,不僅可以使兒童通過旁觀同齡人的生活而進行比較式的內省,引發對自我的再認識與重新定位,還可以使其對人生、對自我、對生命的認識發生質的飛躍。

比如兒童文學中最常見的主題就是「成長」— —個孩子,離開熟悉的家,踏上冒險的征程,在經歷了種種挫折與險阻之後,歸來時對家和對自我都有了一個新的、更好的理解。

這樣的故事能幫孩子處理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內心衝突,是他們的自我發現之旅。

中國兒童閱讀現狀

02

1

閱讀量不夠

2016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關於未成年人閱讀調查數據顯示,中國0-17歲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19本,其中0-8歲為6.34本。

與之對比,美國最大的童書出版社Scholastic針對全美兒童與家庭所做的關於閱讀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美國6-17歲兒童的平均閱讀量為23本,其中高頻率閱讀者(每周閱讀超過5-7本)的閱讀量是低頻率閱讀者(每周閱讀少於1本)的6倍。

2

平均閱讀素養相對落後

中國2009、2012和2015年都參加了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策劃實施的15歲在校生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簡稱PISA)。

此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個領域的核心素養。

2009年和2012年,上海作為試點代表中國參加,三科排名都是世界第一。

2015年是京滬蘇粵——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四個地區代表中國參加,排名則大幅下滑,其中科學排名第10,數學排名第6,閱讀排名非常靠後。

總體而言,中國學生數學、科學和閱讀的成績排名,數學最好,科學次之,閱讀最差。

這與中國傳統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以及學校教育實踐密切相關。

3

閱讀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差異巨大

中國社會差異很大,不同地區、城鄉,不同家庭中的孩子閱讀的機會和條件差異巨大。

在世界範圍內,在聯合國教科文、兒基會等組織中,閱讀都是作為對抗貧困的一種重要的手段。

今天處境不利的孩子— 留守也好,邊遠貧困地區也好,如果他們的父母沒有機會、能力、文化資本為他們打開世界,由學校、社會為他們提供的閱讀機會和經驗就變得非常重要。

兒童閱讀四個主張

03

1

多元閱讀

兩三個世紀前,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努力掌握所有領域的知識。

在現代社會,這固然是一種不可能的理想— 現代社會是按照專業分工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專業化帶來科學的進步與知識總量的增長,但也導致學科之間的壁壘重重,不可溝通。

所以,無論從社會的角度,還是人的「完整性」的角度,我們都希望重新提倡閱讀的「寬度」和「多樣化」,為一個孩子相對豐富的人生做好準備。

閱讀內容多元

A

中華文化類童書(選擇標準: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兼顧藝術性和趣味性,關注自我成長)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置身於全球化的洪流當中,越是這樣的時代,「我是誰?我是哪個民族和國家的人?我以何種特色身處世界之中?」這一類的問題就越顯得重要,因為它不僅涉及一個國家民族的立足之本,同時也是每個個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

一個人只有在從小成長的文化中,才能找到屬於自身創造力的源頭。

一個人觀察和敏感應對周圍世界的美的能力,最終會被轉化為創造別人也覺得美的藝術的能力。

小書迷王國書單在這一部分圖書的甄選上尤其謹慎,其中《中國美麗故事》《中國優秀圖畫書典藏》《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等書,都從不同側面,傳播了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了民族精神,有助於培養兒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B

兒童文學(選擇標準:富有童趣、經典、美)

無論對成年人,還是對孩子而言,我們從文學中希求的,是愛,是痛,是眼淚,是瘋狂,是愉悅感、是對世界與對人性的提問。

如美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所說,「一個孩子若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個體,看電視、玩遊戲、聽搖滾,是辦不到的;只有在文學的陪伴下,在威廉•布萊克或者A.E.豪斯曼的詩的陪伴下,在北歐神話的陪伴下,在《柳林風聲》的陪伴下,他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

我們將兒童文學視為整個兒童讀物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因為兒童文學裡包含著人類社會對未來一代的美好文化理想,並通過獨特、生動的藝術形式,賦予作品道義的、情感的、智慧的、美的強大力量,去感動兒童,去陶冶、優化兒童的精神生活,為他們打下一生精神的底色。

小書迷王國的兒童文學大致分為三類:幻想類兒童文學(童話、寓言、幻想小說)、現實類兒童文學和童詩。

如《柳林風聲》《曹文軒文集典藏版》《童詩嘉年華》等。

C

圖畫書(繪本)(選擇標準:兒童性、故事性、藝術性、文學性、設計感)

圖畫書(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樣式,以文圖結合的方式(文圖通過各自的方式表達信息,形成完美的合奏與表達),尤其適合學前兒童閱讀。

它克服了幼兒在年齡、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發展不足造成的對文字的理解障礙,把抽象事物或道理具象化,「淺入深出」地表情達意,深化幼兒的情感體驗,加速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如美國學者多羅西•懷特所言,「圖畫書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本書,一個孩子從圖畫書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

小書迷王國選擇的圖畫書(繪本)以國內外經典為主,如《野獸國》《活了100萬次的貓》《團圓》《蘇斯博士經典繪本》等。

D

科普類童書(選擇標準: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和進步的世界裡。

科學既是在精確的論據之上形成客觀、中立判斷的結果,也是培育這種態度的源泉。

這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科普童書不再簡單地羅列知識,而是以機智和幽默感,以精美、妙趣橫生的插圖,向孩子展示科學的人文魅力。

小書迷王國所選的《神奇校車》《地下•水下》《世界上最酷最酷的科學書》等都是這一範疇童書。

E

人文藝術類童書(選擇標準:啟發批判性思考、提供看世界的獨特視角、編者/作者的專業性)

這個世界有兩種知識的概念。

一種是關於物的知識,即科學的知識,包括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

另一種則是關於人的知識,關於人的心靈,關於社會的運轉,關於人與世界的關係,這種知識豐富一個人的心智,鍛鍊他的想像力、創造力,啟發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讓一個人懂得何為美好的生活,何為值得一過的人生。

如小書迷王國的《孩子來提問,大師來回答》《旅之繪本》《你不能帶黃氣球進大都會博物館》等屬於這種。

閱讀形式多元

根據最新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3.2%,其中,手機網民占比達95.1%。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部分兒童的父母都在使用多媒體,而我們的兒童早已被各種各樣的媒體包圍。

新媒介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數字閱讀、立體書、聽書、書影共讀、VR、AR等全新的閱讀方式。

關於這些新媒體的使用,父母的態度非常矛盾。

一方面,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移動類設備已經在事實上成為很多家庭的育兒神器;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研究質疑多媒體的過度使用會影響幼兒的視力,影響其注意力、堅持性、創造性、深度閱讀和理解等能力的發展。

美國兒科協會目前仍然建議兩歲以下兒童最好不要用多媒體,包括電視。

這個階段仍然需要閱讀,但閱讀過程中聲音和親子依戀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對於童年早期來說,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必須通過真實的人際交往完成的。

正如維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認為,心理的發展起源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

兒童在與成人的交往過程中掌握了心理工具,從而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形成了高級心理機能;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重新整合,又引起兒童心理新的質變。

換句話說,高級心理機能就是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形式不斷內化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將為其一生奠定基礎;而重要的學習品質,例如注意力和堅持性的發展,更是入學準備的關鍵。

至於針對2歲以上的產品,則最好明確標註需要家長參與,以及在操作上也需要家長的講解,引導親子共同學習。

2

分級閱讀

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明確提出:「推廣面向兒童圖書的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

分級閱讀是一種世界性的閱讀趨勢,在已開發國家已經推行了六十多年,積累了充分的經驗。

早在20世紀20年代,歐美等國家就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分級閱讀體系,30年代有了確切的分級標準,比如按照兒童閱讀能力,按照英文字母分為26級,圖書的難易程度分成26級。

在我國,「分級閱讀」概念的提出與實踐才剛剛起步,目前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尚未出台一個權威的、唯一的、被社會和市場需要並得到各界廣泛認可的、科學有效的中國本土兒童分級閱讀標準。

但根據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比如處於嬰兒期的兒童,思維處於萌芽階段,適合閱讀一些圖文並茂的畫報類作品;幼兒期的兒童,思維較嬰兒有所提高,能夠通過具體形象進行聯想,適合閱讀一些以「遊戲」和「故事」為主導的作品;處於童年期的兒童,思維開始從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是培養兒童閱讀興趣的重要階段,閱讀範圍和內容可以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擴大;青少年時期,兒童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可以將文學名著和科普類讀物作為其閱讀的重點。

小書迷王國的讀者群以3+歲的幼兒以及6+歲的兒童為主,書籍的選擇也主要圍繞這兩個年齡段展開。

3

快樂閱讀

讀書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早期的閱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讀到多重要的書,而是讓他愛上閱讀。

一旦他有了非常好的閱讀習慣,就有了終生的學習能力。

讓孩子愛上閱讀,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尊重兒童。

尊重兒童的天性

一本童書一定要以兒童為本位,尊重兒童天性和他們的經驗世界,才能真正觸動他們的心靈。

讓他們愛上閱讀,首先在選書上要尊重兒童的興趣,挑選他們感到有趣的、美好的、幽默的、能觸動他們心弦的書。

尊重兒童的心理秩序

兒童閱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心理秩序,從情趣、情節到情感。

學前兒童的閱讀首先要強調「情趣」,沒有趣味、不好玩的書,孩子不愛讀。

到了三四年級能夠自主閱讀之後,「情節」變得非常重要,孩子會更關注情節的發展,尤其是書中主人公命運的展開更能吸引他們。

所以一定要把讀書和對人的關懷、人物命運的關懷結合起來。

讀書就是討論主人公的命運。

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的感情世界變得更加豐富了,他們需要在書中尋找「情感」寄託,所以會更關注書中的情感、心理描寫等。

尊重兒童的閱讀節奏

隨時體察孩子的反應,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與孩子共讀,享受自然而然的共讀,不要過於頻繁地去打斷閱讀過程,破壞孩子的閱讀期待和審美愉悅。

如果一本書讀不完,不要逼著他讀完。

孩子遇見了自己心儀的書,會反覆看,還會反覆讓大人講。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反覆讀同一本(套)書,當這本書的信息完全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時,他自然會進入下一個學習周期,自然會把興趣轉移到另一本書上。

尊重每一個兒童的獨特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獨特的基因和成長環境,決定了他們獨特的興趣、個性與思維方式。

英國教育家肯•羅賓遜用「天命」一詞來描繪這樣一種境界——個人的天命使其喜歡做的與我們擅長做的完美結合。

他認為,對每個人來說,發現屬於自己的天命都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因為它讓我們對自身的生活更滿意,而且還因為未來世界的發展取決於它。

所以,就閱讀而言,也應該尊重每一個兒童獨特的個性、興趣與愛好,允許他們朝著自己的「天命」發展。

4

親子共讀

3-8歲期間是一個人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與溫暖陪伴。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親子共讀的意義。

尤其在6歲以前,每天抽出10分鐘與孩子共讀,是對孩子的教育最好的支持方式之—。

很多研究發現,愛讀書的孩子有更大的詞彙量,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高水平的情商,即以積極的方式辨別、使用、理解和處理情感。

讓孩子愛上讀書有很多種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父母從自身出發,設立一個家庭的基調:讀書是這個家庭珍視的一種價值。

讓孩子在還沒讀書之前,就意識到自己身在一個愛讀書的家庭里。

陪伴孩子讀書的基本原則是:分享而不教導;尊重而不放縱;積極鼓勵而不強制要求;關懷而不干涉;不斷激發內在渴求,而不停留於外部行為的激勵。

在這樣的共讀過程中,家長不僅是讀者,更是孩子的觀察者,有機會全面了解孩子性格、特長、興趣所在、內心所想,也更加懂得如何與孩子對話。

正所謂「通過閱讀,孩子發現世界,家長發現孩子」。

此外,我們認為,親子共讀不應止步於七八歲之間(很多調查顯示,過了7歲以後,很多父母都放棄了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日常習慣),而應該貫穿彼此的一生。

因為閱讀不僅指向孩子的當下,也指向一個父母曾經的「童年」(父母有機會回到童年,甚至修復自己童年的創傷),更指向兩代人共同的未來。

結語

04

圖書是兒童的精神食糧!

閱讀啟童智,書香立少年!

我們提倡親子閱讀和分級閱讀,我們致力於提升兒童自主閱讀水平和擴大快樂閱讀的內涵。

肯德基中國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願以小書迷王國項目為契機,在閱讀專家團的指導下,聯合兒童閱讀推廣人和閱讀服務機構,傳播正確的閱讀理念,推廣科學的閱讀書單,建設免費的兒童圖書館。

我們將努力用心選擇好書,認真推廣好書,讓中國的孩子在享用營養均衡的肯德基美食的同時,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我們致力於培養中國的愛書人,致力於建設書香家庭新家風,致力於建設一個書香充盈的和諧社會。

讓我們一起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文化強國而攜手「童」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0-3歲繪本推薦

走上親子閱讀這條路,不知不覺已經一年多,家裡的書櫃被各種各樣的童書占據,已經塞不下了。今天整理書架時發現已經買了幾十本育兒書,給貝貝買的童書已有上千冊。每個來我家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