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預防接種日|家長們關心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打預防針,很多人都會想起小時候撕心裂肺的哭,以及打完針吃著糖果時沒心沒肺的笑。
對每一個人來說,接種疫苗也算得上是人生必修課之一。
孩子出生後,免疫力低,面臨著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A肝、B肝、麻疹、風疹、腮腺炎、肺炎、腦膜炎等多種疾病的威脅。
通過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疾病,是降低孩子患病風險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986年起,我國將每年的4月25日確定為「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2018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的主題為「預防接種,守護生命」。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要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20年的9.5‰,再到2030年的6.0‰。
」
市疾控中心的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我市共接種一類疫苗3044270劑次,較前一年總體上升23.61%,疫苗接種率均在95%以上;Hib疫苗、23價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共接種431682劑次;全市適齡兒童「八苗」全程接種率達到90%以上,有效地保護島城兒童的身體健康。
對於疫苗接種,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各種疑問:二類自費疫苗有沒有必要接種?進口疫苗是不是比國產疫苗要好?打了疫苗是不是就意味著不會再得這種病……
那就借今天的機會,給家長們一次解答!
我國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劃分只是一種行政分類,而不是醫學分類,是國家根據財政狀況和防病規劃做出的一種分類。
目前我國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率已經達到90%,但相比第一類疫苗,第二類疫苗的接種率仍然很低。
此外,手足口、肺炎鏈球菌相關疾病,即便有了相關預防疫苗,但因為接種率低,使得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
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在醫學上具有同等的防病功能,在按照國家規定接種一類疫苗的前提下,接種二類疫苗對於預防傳染病能起到補充作用。
同時,二類疫苗也並不是價格越高就越好,進口的就一定比國產的好,建議家長們綜合孩子的接種需求和家庭情況,考慮適當選擇二類疫苗接種。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劃分也不是絕對不變的,比如A肝疫苗、麻腮風疫苗,在2008年以前它們都屬於自費的二類疫苗,但隨著近年來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這兩種疫苗2008年起都成為免費的一類疫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防病需求的變化,今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自費二類疫苗成為一類疫苗。
青島市一類、二類疫苗名單
新手爸媽們一定要收好寶寶的預防接種時間表哦!兒童預防接種時間表
備註:A肝分兩種,國家免疫規劃的是減毒疫苗,18月齡接種一針即可,2歲不需加強;2歲再加強一針是A肝滅活疫苗(二類疫苗,自費)。
打疫苗禁忌症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暫時禁忌症;另一類是絕對禁忌症。
正在發熱或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就屬於「暫時禁忌症」,這些人可以在疾病康復後補種。
但如果具有免疫功能缺陷,則屬於「絕對禁忌症」。
過敏體質者接種疫苗要慎重,如果已知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則禁忌接種此疫苗。
具體而言,有以下情況的兒童一般應禁忌或暫緩接種疫苗:
1、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不宜接種,等待病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2、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3、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4、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以及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5、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6、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小兒不宜接種。
7、當孩子腹瀉時,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的患兒,須待恢復兩周後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9、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
10、空腹飢餓時,不宜預防接種。
1、接種疫苗後要在現場至少休息30分鐘,以便可以及時治療發生的不良反應。
2、接種後多休息、多飲水,不宜劇烈運動,注意接種部位的清潔,不要弄濕、弄髒注射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3、接種疫苗後極少數兒童可能出現低燒或接種部位輕微的紅、腫、熱、痛現象,經對症處理後1—2天即可恢復;若體溫超過38.5℃並伴有其他較重反應時,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防延誤病情,同時要及時與接種單位醫生聯繫。
有些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打了疫苗後還會患病?難道我們打的是假疫苗嗎?」其實,這是大眾對疫苗的一個誤區,人們以為打了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疫苗並沒有那麼萬能。
那麼,打了疫苗為什麼還會染病?
首先,疫苗的種類不同,注射的頻率和次數也有所不同。
傳統的疫苗類型有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
滅活疫苗是對病毒進行滅活處理,只能激發人體部分免疫力,所以需要多次接種;減毒活疫苗是經過人工減毒處理的疫苗,免疫力強、作用時間長,一般需接種的次數較少。
注射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有所不同,當人體內沒有相關抗體之後,孩子就有了染病的可能。
其次,疫苗是我們針對相關疾病的已知病毒類型做出預測後培育的病毒,但導致我們發病的病毒會發生變異,所以預測不等於百分百通用。
有人說自己打了流感疫苗還是會感冒,還因此開始質疑流感疫苗的有效性。
最後,部分人群因身體素質較差,對疾病的抵抗力也較低,所以即使接種了疫苗,也可能因自身免疫力過低而患病。
父母帶孩子打預防針,哪些姿勢是錯誤的?
錯誤一:蒙眼
很多寶爸寶媽不管寶寶多大,一打預防針就蒙住寶寶的眼睛,認為這樣寶寶就不會害怕,孰不知「黑暗」更讓寶寶產生恐懼心理。
錯誤二:顧上不顧下
孩子打預防針難免會動,會害怕,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有些家長將孩子的上半身往死里拽,卻不顧孩子下半身,結果兩條腿亂竄,既容易傷到旁人,也可能導致孩子被針頭劃傷。
錯誤三:哄騙或暴力
因為怕孩子打預防針不配合,有些家長就騙孩子「阿姨不打針,是給寶寶吃糖。
」但當孩子發現是打針時情緒就會非常激動;還有部分家長在家經常會以打針恐嚇「你要不聽話我就帶你去打預防針」,這樣導致孩子對預防針越來越恐懼。
錯誤四:怕凍不脫衣
這個主要發生在冬季,家長怕把孩子的衣服脫了會凍到孩子,殊不知衣服穿得過多,會影響消毒效果,同時也妨礙醫生找到準確的位置。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疫苗接種點都是配有暖氣等設施的,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感冒。
正確姿勢:
家長採取摟抱式孩子在接種疫苗時會掙扎和哭鬧,所以摟抱式的接種姿勢既能很好地固定孩子,又能讓孩子有安全感,適合家長採用。
如在兒童左上臂接種,家長取坐位,兒童應坐於家長腿上;家長左臂抱緊兒童,使兒童頭部靠在家長左肩部;將兒童右臂置於家長身後;家長用右臂固定兒童雙腿,右手握住兒童左手,防止在接種過程中亂動。
兒童預防接種日:寶寶打預防針的5大問題,你知道嗎?
4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由於近些年來爆出的疫苗安全問題,使得「兒童預防接種」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雖說疫苗安全一度傷害了社會大眾的心,但是也不可否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