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教育應從小做起 家長不該言行不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多家媒體報導了江蘇南京一位母親帶著女兒過馬路,卻對紅燈視而不見,見到駛來的汽車也不避讓反而繼續向前走。

結果,母女雙雙被送進了醫院。

新學期,孩子們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和對他們的安全教育又一次引起家長們的關注。

父母頻頻「犯規」

在我們身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家長為數不少。

日前,記者就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丁字路口附近,一位爸爸領著正要上學的兒子,步履匆匆。

兒子說:「爸爸,我們走天橋吧。

」「來不及了,要遲到了。

」儘管對面的交通信號燈是紅色的,但這位父親左右張望後,見暫時沒有車輛通過,拉著兒子的小手疾步穿行於路口之中。

孩子只得跟著父親一路小跑。

由於路面較寬,父子兩次被疾馳而來的車輛阻擋去路。

而在他們身邊,也不乏騎自行車、電動車帶著孩子並闖紅燈的其他家長。

上學路上,部分家長帶著孩子「胡來」的現象時有發生。

比如,部分家長騎著電動車載著孩子飛奔在機動車道上,有逆行的,有的是老人騎著小三輪車,後斗里坐著幾個孩子,行駛在機動車道上;明明是紅燈閃爍,卻有家長帶著孩子在斑馬線上,或在擁堵的汽車中間閃轉騰挪、見縫插針地過馬路。

記者曾攔住一位女士詢問,這位媽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早上時間緊張,現在離老師規定的到校時間只有10分鐘了,怕孩子上學遲到,也就不考慮那麼多了。

」她環顧了一下周圍,「其實,大家都這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另一位騎自行車帶著孩子的男士則稱:「這樣比較快,小心一點,應該沒事。

」后座上的孩子天真地回答:「爸爸是怕我遲到。

採訪中,剛上一年級的林蕊告訴記者:「有幾次,媽媽帶我出去,到了十字路口,趕上黃燈或者綠燈只剩下幾秒鐘,媽媽拉著我就走,結果沒走幾步就變成紅燈了,我們被幾輛車卡在路中間,車流從身邊經過,真的很害怕。

」她的同學梁惠則對記者說:「平時爸爸媽媽開車送我上學,記得有一次要遲到了,爸爸開得特別快,在一個亮著紅燈的十字路口,爸爸也沒減速,我提醒他,可他卻說,這裡沒有攝像頭,正好車也不多,就不等了。

後來想想,覺得挺不安全的。

家長們每天接送孩子去幼兒園、去學校,目的是為了安全,但忽視了自己的行動對孩子進行的卻是不要安全的教育。

家長趙女士坦言:「很多時候,孩子比我們大人懂得守規矩,平時逛街,我偶爾也會闖紅燈,但孩子總是提醒我要遵守交通規則。

現在馬路上車很多,學校也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我們做家長的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家長傳遞錯誤理念

記者採訪中發現,雖然家長平時都會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但有時卻「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無所適從。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模仿性越強,而這時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最高。

如果家長嘴上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在馬路上卻無視斑馬線、「任性」闖紅燈違規載人、駕駛摩托車橫衝直撞……這樣的「示範」無疑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不良的種子,其一舉一動往往會被年幼的孩子照單全收,並容易使他們產生錯覺:交通規則可遵守也可不遵守。

孩子單純得如同一張白紙,家長為了避免讓孩子上學遲到而帶著孩子一起違反交通規則,還向孩子傳遞了一個錯誤的理念——家長的行為源於對孩子的「愛」,是「正確」的。

孩子今後學起大人的行為來,自然也就心安理得。

這還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觀,其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

從長遠看,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還會導致他們做事以自我為中心。

安全「守則」從小做起

遵守交通秩序應該從幼兒做起,在孩子開始懂事時,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過馬路,認識一些基本的交通標誌。

在路上行走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注意交通信號和標誌,並告訴孩子他們的意思。

例如,牽著孩子的手要過馬路時,先站在人行橫道上,告訴孩子停下來是為了等待交通信號燈。

並把「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樣的口訣教給孩子。

父母要讓孩子明了並懂得,馬路、街道不是遊樂場,走路要走在人行道上,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應靠道路右邊行走。

走路時,不能一邊走一邊玩、看手機或聊天、追趕車輛、嬉戲打鬧;過馬路時思想要集中,也不要斜穿馬路,延長在道路上滯留的時間,以保證安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