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善親子關係 10句話就搞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聽到一些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抱怨。
和諧的親子關係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前提。
定居美國的資深教育研究者、專欄作家南橋參加了一個關於親子關係的課程。
在課上,南橋不斷聽到一些同樣的主題在重複,他將其濃縮為十句話,基本概括了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對其他文化家庭同樣有借鑑意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Icare."(我在乎。
)
家庭成員之間說"我不在乎"(Idon'tcare.)可能是很危險的事。
愛的對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無所謂。
父母和孩子之間,理應相互關心對方的福祉,看有什麼事情讓對方開心,儘量避免讓對方難過,讓對方摔跟頭。
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員之間就會各顧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
而在乎,如同紐帶,讓家庭成為一個緊密的集體。
2、"Youcanhaveyourspace."(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空間。
)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時環繞立體聲包圍。
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間,有時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適當距離。
有些話,沒有必要一再嘮叨。
給他人一點空間的同時,也給我們自己一點空間。
有"安全的距離",反而會讓關係更親密。
就好比樹一圈籬笆,反而能讓鄰里相處更和諧一樣。
3、"Let'stalk."(我們聊聊。
)
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不如找個雙方都很放鬆的場合,比如咖啡館,茶樓,用"我們來談談"開始,推心置腹談談。
話悶在心裡,誤會了他人看不見,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見。
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不會長腳跑。
迴避是不行的,因為一轉角,問題接著又和你撞見。
不如直面問題,面對真相,那真相讓你自由。
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過著"捂著耳朵吃炒米--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與其在背後論他人的短長,使得話傳來傳去傳走樣,不如直接和對方說。
這很難,可是誰許諾過關係的經營容易呢?
4、"Let'sforgetandforgive."(儘量忘記並原諒。
)
寬宏大量的大道理誰都懂,但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就難了。
家庭內部,相互之間有所得罪,要是計較下去,一環套一環,錯誤和冒犯相互糾結,沒有理得清的時候。
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難斷家務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麼辦呢?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只能是忘卻和原諒。
記仇可恥,原諒高貴--這種品質,違反我們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們擺脫關係困境的唯一辦法。
這是日後夫妻關係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胸懷是練出來的。
得從小就讓孩子練習,使得他們把忘卻和原諒當成理所當然的事,這樣他們以後的各方面人際關係更和諧。
5、"You'vegotanangerissue."(你好像有怒氣問題。
)
很多家長忽略青少年發怒這些性格上的因素。
當今社會戾氣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憤怒。
有時候,表現出義憤,使得我們顯得富有正義感。
美國人往往把憤怒看成是一個不好的品質。
常發怒的人,被視作有怒氣問題(angerissue),嚴重的被視作心理疾病。
雅各書1章19-20節稱:"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人被怒氣控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說明我們內心正直。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自己的憤怒,甚至將它管制住,不讓其產生負面影響。
這是孩子童年時代所需培育的修養。
6、"Wearealldysfunctional."(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
在視野狹隘的時候,我們擔心自己的家庭和別人的不一樣,並因此難為情。
"跟人一樣"是不少家長鼓勵、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個說法。
問題是沒有一個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問題。
讓孩子接納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這會讓他們學著接納以後勢必也不完美的單位、婚姻和他們自己的孩子,比在此基礎上尋求改進。
我們也不能過早給孩子們灌輸宿命感,讓孩子認為自己生在某樣的家庭里,結果就一定先天決定。
不要告訴他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變的。
什麼樣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長出傑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
同樣,也不要把任何失敗,怪罪給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種走不出去的無助心理的泥沼。
7、"Mykidsareprobablyjustaverage."(對自己說的:我的孩子或許很普通。
)
我們常聽美國小孩夸孩子特別,出色,等。
為了這樣的出色,美國一些中產家庭對孩子推得很厲害,不亞於虎媽,只不過可能他們是在體育方面推,而不像我們在文化課和音樂方面。
據說美國小孩打棒球的時候,那些兒童棒球聯賽(LittleLeagueBaseball)能激發出孩子身上最優秀的東西,比如團隊協作和隊友之間的關愛,同樣也能激發出家長身上最壞的東西,因為家長求成心切,會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對其他孩子或者對方球隊話語粗魯。
但我也發現,大部分美國家長,在孩子失落的時候,對他們的平凡非常包容。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放鬆一些,允許孩子普通,這樣就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方方面面,包括他們的挫折和失敗,這反而能拉近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我們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去接受、關心他們。
不要做勢利的爸爸媽媽,孩子有出息了才去關注他們。
8、"Let'screatesomememories."(我們製造一些回憶吧。
)
美國家長非常重視給孩子創造一些未來能回憶的事件。
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規,去別的地方度假。
但這未必要花錢。
一些蓄意製造的親子機會,作用不比花錢度假小。
中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比較"順其自然",但美國人強調一些有結構的活動。
比如我記得我孩子上學的時候,學校安排Doughnutswith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納圈)、MuffinswithMoms(和媽媽一起吃鬆餅)、MomandSonDay(媽媽和兒子親子日),DadandDaughterParty(爸爸和女兒親子日)這些活動。
有些活動還是頗有必要的,我發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時候父母一方可能會和孩子疏遠,比如青春期的女兒,有時候會跟爸爸疏遠。
這些刻意安排的活動,有助於讓這些關係更親密,也能創造留給未來的記憶。
當然,記憶總是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光當攝影師,還要學會當剪輯,把不好的地方給編輯掉。
帶著垃圾往前走,生活是無法精彩的。
9、"I'llbethereforyou."(我會永遠做你靠山。
)
當小孩有所需要的時候,沒有什麼比父母親都不在、不管更無助的事了。
父母不必任何時候都得在孩子身邊圍繞著轉,有時候他們只需要沒油的時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樣,等在他們的下一個出口。
幼子在,不遠遊,能守護在孩子身邊,非常有必要。
不要把自己的離開,說成是生活所逼的"無奈"。
這樣的無奈其實比我們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個人選擇,我們歸結給外部原因,以求內心安寧而已。
你真有心,總是有辦法。
10、"Theparticularsgetus."(細節定成敗。
)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給孩子講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
可是你要告訴他們:魔鬼在細節中。
任何一件可能會影響親子關係的細節上,我們如果先別急著順著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來想一想再說,再做,可能會好很多。
孩子們也一樣,不要讓他們贏在道理,輸在實踐的細節上。
帶孩子成長大不易,珍惜吧。
有朝一日,回頭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已經長大了,離開了,我們想影響他們,再無機會。
作為父親,我在以上任何一條上都需要進步,不過還是先寫下來,或許他人會得到些許啟發,咱們影響一個是一個。
我也意識到,關於親子關係的道理現在網上傳得滿天飛,可是具體該怎麼做?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具體的說法中找到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