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再也不能打你罵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只要盡心盡力的,只要是自己一手帶大的,或多多少都會打罵到自己的孩子,這不是不愛,只是有時候愛也會轉嫁。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層不變的乖寶寶,他們隨著長大,開始自己的各種小情緒小思想,各種好與不好的行為交替,父母就在這個過程中引導糾正。

不是所有的問題只要父母一句話孩子就能領悟,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為什麼孩子這麼難教,為什麼孩子在你嘮叨了無數次的時候還是依然犯著錯,於是在某一時刻,你正為生活煩惱的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會惹怒你,繼而不是責罵就是輕打。

老一輩常說,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不叫愛。

或許從人類開始這種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起,打罵孩子的形態就是存在的。

小月出生時帶給家裡最大改變就是歡樂,一個家庭始終都會因為孩子的到來變得溫暖和歡喜的。

隨著小月慢慢長大,媽媽的脾氣也越來越到了,每天餵飯的時候,小月總是會想要自己吃,然後搶碗,有時候會趁媽媽不注意手就抓到飯,然後帶著滿是飯的手四處抓玩具,媽媽每天餵飯都能餵出一地板的飯來,可是每次媽媽每次耐心的說教,小月太小並聽不進多少,媽媽無奈只能輕微的教訓幾句,頂多會拿著小筷子象徵性的在在小月的手上敲兩下作為提醒,小月還總能為那不痛不癢的兩下哭上半天,當媽不易呀。

就這樣打打罵罵中,小月慢慢的長大了。

小月長到五歲的時候,媽媽時常會發現自己的胸口疼痛,穿不過氣來,於是媽媽去做了檢查,檢查出了心臟問題,醫生說可能不能陪著孩子長大了,媽媽癱軟,她多少希望一直陪著小月長大,看著小月未來結婚生子,照顧小月的月子,但病痛總是無情,能怎麼辦呢。

想到未來的小月,媽媽有太多的不舍,而現在那麼小的小月什麼都還麼有會,以後沒有媽媽的日子又該怎麼辦呀?媽媽曾經看過類似於自己的情況的寶媽,他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總是儘可能的為孩子鋪路,於是媽媽決定在有限的日子裡效仿別人,讓小月接觸更多,學會更多。

小月是無辜的,因為在接下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她不會知道媽媽每天那麼嚴厲的打罵她,只是因為未來她沒有了媽媽的陪伴。

小月也是幸福的,因為未來即使媽媽走了,她不會那麼無助,因為媽媽教會了她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去走未來的每一步。

媽媽在教育小月的日子裡,小月要學會簡單的洗碗洗菜疊被子,更要學會煮飯洗衣服。

過程不是一句話就能過去的,每天小月都會反抗媽媽,可是媽媽嚴厲的樣子,媽媽手裡的竹鞭時刻在提醒小月,不認真的去學習每一樣事情,媽媽輕則責罵批評,重則竹鞭伺候,每一下都能感受到肉感帶來的疼痛,讓小月每次都是哭著完成所有。

小月常想,如果媽媽不在身邊該多好,那她也可以快樂的玩耍,可以不要每天都學習和做那些不適合她這年齡的事情。

在竹鞭的教導下,小月什麼樣的活兒都能做的有模有樣了,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媽媽的身體已經差得連站立的姿勢都難以長久的保持了。

有一天小月出去和小夥伴們玩了,可是媽媽卻倒下了,待到小月被家人帶回家時,媽媽卻已是躺在床上即將遠行了。

看到小月的那刻,媽媽笑了,媽媽看著小月,拉著小月的手問:孩子,你愛媽媽嗎?小月是乖巧的,也是懂事的,即便媽媽總是責怪打罵她,但孩子依然愛著媽媽。

媽媽欣慰,她告訴小月說:孩子,媽媽以後再也不能打你,罵你了。

以後你一定要幸福的走下去!就這樣媽媽永遠的走了!媽媽說的沒錯,她再也不會打罵孩子了,因為她帶著對孩子濃濃的愛走了。

現代教育時常提醒家長該如何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如何如何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表現自己的耐心,可是如果教育只是紙上談兵,我想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區分人的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才是最好的

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問答:父母們會不會不經意間過多的干涉了孩子的生活?我很容易就聯想到了答案:是的, 而且這種行為非但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扼殺了他的創造力還有興趣。是怎樣的行為才會導致這種事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