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準則,教你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真正的教育

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鏡子

不僅教育孩子

也要教育自己


這是一個顛覆陳舊教育觀的年代,我們通過越來越發達的信息網絡、通過媒體與科技,領悟和理解到真正的教育,並非我們所一貫認為的那樣。

如果我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不僅要「教育」孩子,還需要「教育」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一,認識父母的真正意義

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自己的男性能量與男性魅力。

很多父親覺得教育和自己沒什麼太大關係,父親只負責賺錢養家就好。

事實上,孩子未來的意志力、創造力、勇氣、獨立能力、事業能力、與財富的關係,都與父親的教育息息相關。

父親代表著男性的能量與男性魅力

父親是孩子的力量源頭,

當孩子遇到逆境,

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

遇到痛苦挫折困難的時候,

就需要父親能量的支持和鼓勵。

父親的能量

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

也是孩子意志力、行動力、品格的根基。

母親該如何教育孩子?母親所包含的力量與能量是什麼?

作為一個母親,前提是"女人",女人的天性是柔軟、接納、溫柔的。

母親的女性力量會讓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充滿「愛」的能量,並且學習接納自己、接納與允許他人,理解他人,愛他人。

如果母親沒能發揮自己的女性力量,沒能給孩子真正的「愛」、接納、允許、溫柔,那麼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也會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接納、允許、溫柔。

孩子會在未來的生活與親密關係中處處碰壁,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 1第一個部分是「允許」

很多媽媽很「焦慮」,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事事處處操心,這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要接納和允許。

孩子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孩子需要成長,需要犯錯,需要有實踐和體驗的空間。

犯錯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懲罰。

孩子天性就是玩和探索,只有母親允許且接納孩子去探索的時候,孩子才會成長成為獨立出色的個體。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

如果母親的接納和允許沒有做好,孩子就會一直隱藏情緒,一直壓抑自己,沒能發揮自己的天性和本能,這樣的孩子,一定會在無法壓抑的時候爆發,產生更多的問題。

  • 2第二個部分是「不控制」

母親要學會在孩子身上「放手」、甚至示弱,回到女性、媽媽的位置上來。

一個強勢的媽媽,凡事都要插手干涉的媽媽,孩子很難自信,也很難有自己獨立的主見。

隨著年齡漸長,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越來越無法獨立。

(V信號:心靈麵包)

我見過很多強勢的媽媽,她們對孩子的生活學習管教的事無巨細。

一邊幫孩子做所有決定,一邊指責抱怨孩子什麼都不行。

其實,是母親斬斷了孩子飛翔的翅膀,把孩子變成了籠子裡不會飛的鳥。

  • 3第三個部分是「柔軟」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一個女人的真正力量,是柔軟與溫和。

在於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何做到「柔軟」與「柔和」。

越柔軟、溫和的母親,她在孩子面前的影響力與領導力越強。

孩子願意親近母親,聽從母親的教導,並且發自內心的尊重母親。

那些整天扯著嗓門對孩子嚷、對孩子吼叫的母親,只會遭到孩子的反抗與牴觸,孩子會更加的不聽話。

正確理解了作為父母的教育內涵,不要認為孩子的問題只是孩子的問題。

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生問題後,就匆匆忙忙的找老師、報各種班,企圖 「修理」孩子,但到最後會發現: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當孩子發生問題後,父母需要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

家庭教育重在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而非在教。

解讀一下"教"和"養"兩個字

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養育,

教育需要言傳身教,心口合一,以身作則。

養需要用情用心,

帶著愛去滋養。

如果作為家長,

自己的各種問題沒有處理,

自己都沒能做到,

卻企圖讓孩子全部做到,

一味的控制與強加與孩子,

那孩子的心就會越走越遠。

我們目前很多家庭是有教條無教育。

家長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樹立規則和限制,並沒有以身作則,於是那些規矩就是虛的,成了孩子的囚籠。

孩子會想盡辦法逃離虛偽的環境。

或者就是家長一邊對孩子說著「我愛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一邊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又打又罵,面目猙獰。

孩子心裡就會分裂,他不知道何為真正的愛,不知道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二,心靈成長比學習成長更重要

很多家長現在把孩子的學業、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

實際上,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心靈、心理的問題。

孩子的心靈與心理是支撐這個孩子一生的根基,如果孩子的心靈、心理出現問題,哪怕成績再好,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甚至出現各種極端問題。

近幾年的新聞,經常出現:某名校學生弒父殺母、虐待小動物、毒害同學這樣的事件。

這就是很多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和心理教育,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很好,卻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最終釀成苦果。

如何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心靈成長環境?

首先是家長的情緒自我調節與管理的能力。

家長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內在問題,當自己的內在與情緒平和了,才能將這樣的力量帶給孩子,才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才不會讓孩子在家中成為驚弓之鳥,才不會因為情緒而讓孩子產生心理疾病。

其次,家長們需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父母並不是高高在上不可撼動的權威,父母也是人,也需要檢查自己、內省自己,也需要心靈成長,也需要療愈自己的問題和創傷。

就好比一個成天不做家務的母親,每天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勤勞、要做家務,但自己的家務卻一團糟,孩子一定不會按照母親說的做,反而會在心裡鄙視和抵抗母親。

三,給孩子留一定的空間和隱私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或者所有物。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靈魂。

孩子與父母有著很多的相似點和共同點,但他依然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

要分清孩子的東西就是孩子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獨立的空間。

孩子也會有情緒、有心事、有秘密。

這些情緒、心事、秘密,有些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肯定、幫助,有些則需要孩子自己消化,成為成長道路上的寶藏。

很多父母帶來做心理諮詢的孩子,對父母最不滿的地方就是:父母隨意出入自己的房間、拆自己的信件、並且隨意處置自己的東西、翻自己的私人物品、衣服、口袋等行為。

很多孩子甚至因此厭惡父母,疏遠父母。

父母需要明白:孩子雖然是我們的孩子,但他也擁有寶貴的自由意志和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孩子有自己想法、態度、思想,他並不是屬於父母的私有物,也不是隨便擺放的玩物甚至寵物。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會學壞、會出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去踐踏孩子的隱私空間,翻孩子的物品,而是與孩子誠懇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看到孩子的情緒,並且不斷的在生活與教育中修正自己。

四,父母的內心決定著孩子的內心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成材心切,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班、特長班輔導班,一天也不停歇。

父母之間日常聊天也是三句不離成績、特長、分數、才藝。

《大學》里講「正心、然後誠意」。

正誰的心?家長的心,然後再正孩子的心。

家長的心決定著孩子的心。

一個整天焦慮、脾氣暴躁的母親,孩子是無法安心學習的,孩子會整日生活在焦慮與擔憂中。

甚至連睡覺都會是惶恐不安的。

如果家庭中沒有愛,整日冷戰或者吵架,孩子也沒辦法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他不由自主的就會想逃避、想逃學、想如何去替父母承擔一切或者渴望幫助父母修復關係。

父母的內心決定著孩子的內心,

父母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

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

父母是什麼樣的,

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

教育孩子,要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

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鏡子,

當做修正自己的契機。

本文來源:心靈麵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