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生活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小會生活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清楚知道自己不能替孩子扛住一切,他們在孩子的教養中總是緊跟孩子的成長步伐,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逐步教會他們獨立思考,自己生活,在漸行漸遠中,放心地讓他們走得更遠。
1
前段時間,8歲重慶男孩唐錢錢獨自一人吃火鍋的視頻火了:
傍晚,唐錢錢獨自一人到火鍋店吃火鍋,他坐下來向店員要菜單熟練地點了毛肚、鴨腸、酥肉、香菇等好吃而不貴的菜。
店員問他要不要飲料,他從書包里掏出水壺答店員「我有水。
」然後又向店員要兩個油碟,其中一個是為媽媽準備(專門囑咐店員加了媽媽喜歡吃的香菜)的。
菜上來後,唐錢錢沒有馬上吃,而是圍著桌子轉了好一陣,說要等媽媽來一起吃……
等了好久媽媽還沒來,唐錢錢這才獨自吃了起來。
燙菜的時候,他有些夠不著,店員擔心他被油湯燙著,找來漏勺幫他燙。
唐錢錢從容地對店員說自己能行,「我只是要燙熟了才撈,站起來撈……」
他淡定地吃著火鍋,時不時擦著汗嘴裡發出噓噓聲。
最後,他為自己要了個蛋炒飯。
吃火鍋時唐錢錢對著燃氣灶開關的位置坐得時間最長,期間還不忘囑咐店員:「不要關火,我曉得關大關小,燙毛肚的時候要開大點……」
旁邊的客人逗唐錢錢要不要開瓶酒,他一臉正經地說:「小娃子家家的,不能喝酒……」
唐錢錢快吃完了,媽媽才來到。
媽媽告訴大家:當天晚上她單位有事臨時要加班,就讓兒子拿上20元錢自己去吃飯。
事先她並不知道錢錢要吃火鍋,快下班的時候給錢錢打電話,才知道他在涮火鍋。
當媽媽看到錢錢一個人吃著火鍋,對面放著一個為她留的香菜油碟,心裡剎那間就暖了起來。
而錢錢見了媽媽,還很乖地向媽媽匯報:「家裡的門反鎖好了。
毛肚不貴好吃劃得著。
」
媽媽問20元錢夠結帳嗎?錢錢淡定:「我帶了錢的,我算了的,夠付,還有多的。
」原來他為了吃這頓火鍋,出門之前已做好了計劃和準備。
結帳時,老闆娘要加送一罐飲料給錢錢,他無論如何也不要。
看8歲的唐錢錢獨自吃火鍋,完全是一副會過生活的范兒。
一切做得那麼自然明了,難怪很多在社會上混了多年的成人都紛紛表示服了錢錢!
我也是服了。
我服的是唐錢錢父母對他的教養!
看錢錢吃火鍋的細節:在金錢上做好了吃的準備;熟練地點菜;自帶水不要飲料;貼心地為媽媽準備好油碟;等媽媽來吃;坐在燃氣灶開關的位置以方便控制火候;客人逗他喝酒,他拒絕並說小孩子不能喝酒;向媽媽報告已鎖好了家裡門;老闆娘要送一罐飲料給他不要。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錢錢是一個社會經歷豐富的生活「家」,同時還是小暖男一枚,懂得節儉,不貪圖小便宜,具有很強的安全意識。
8歲的小小年紀長成這樣一副會生活,讓父母放心、懂事的樣子,完全是父母從小正確引導的結果啊。
孩子成長的模樣里照出了父母的教養。
錢錢媽最後也說了,她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做事情的計劃性,以及獨立性和安全意識。
且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教導兒子做一個懂得關心,不貪圖小便宜,有教養,有原則的人。
2
好友玲曾跟我說過她女兒的事:
女兒8歲讀三年級那年,媽媽家有事,玲和老公不得不回家三天三夜。
這樣問題來了:從沒有獨自在家過夜的女兒,她自己一個人在家睡覺行嗎?這三天吃飯問題倒是容易解決,玲想著給錢讓女兒上小吃店吃。
可女兒卻說,她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獨自在家睡覺,自己做飯——早餐去小吃店吃,中、晚餐自己做。
女兒說要自己做飯,玲開始還是有點擔心的,因為女兒雖然會煮飯,但並沒有親自炒過菜。
想到安全問題,玲建議女兒全天出去吃,可女兒口口聲聲說要自己做。
看到女兒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玲最終同意了她的請求。
玲告訴女兒一些安全事項:用完燃氣灶要關緊燃氣瓶閥門;用水果刀切菜要注意手;炒菜時注意不讓熱油濺手……最重要的是,自己獨自一個人在家,如果有處理不了的事情,或遇上緊急情況要第一時間到隔壁吳叔叔家求助。
……
第三天,玲和老公辦完事回家,她帶著一看究竟的急切心情走進家門,看到廚房裡:調料井然有序排放;灶台乾淨整潔;碗筷乾淨整齊碼在碗架上。
走進陽台,陽台上的的植物綠意盎然,女兒換洗下來的衣服舒展地晾曬在衣架上,微風中,有洗衣液淡淡的清香撲進鼻來。
這時女兒雀躍地迎了上來:「媽媽,您和爸爸不在家,我自己一個人睡覺不害怕,還給植物澆水,把自己照顧好哩。
」
玲擁緊女兒欣慰地說:「你真棒,爸爸媽媽不在家,你也能照顧好自己。
」
玲最後說,關鍵時刻女兒能夠有這份獨立生活的能力,的確是她和老公在平時的教養中不溺愛,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的結果。
玲女兒會過生活的樣子告訴父母們:每個孩子的內在都潛藏著你想不到的生活能力。
只要父母相信孩子,敢於放手,他們身上的能力就會更多地發揮出來,從而使自己過上自由愉快的生活且由此帶來了自信和成就感。
3
開學第一天,寧波某小學出現了這樣一條新聞:半數孩子吃飯的時候,面對鮮美的大蝦,他們有的拿起來聞一聞,有的舔一舔,最後卻不得不咽著口水,望「蝦」興嘆。
老師問原因:原來是不!會!剝!蝦!
半數孩子不會剝蝦,校長說「這結果他已經滿意了」,說起自己剛調來學校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會吃蝦,會剝蝦的孩子大概是個位數。
」
孩子不會剝蝦、不會繫鞋帶、不會挑魚刺,不會整理自己的書包……這一切,誰之責?都是父母對孩子從小嬌慣所致啊!
父母們都愛自己的孩子,當我們以包辦孩子的一切為愛的表達方式時,有沒有想過,這樣愛孩子對了嗎?
父母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他們遲早要獨自去飛翔。
父母只有從小培養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們才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去闖蕩、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與江湖。
4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會做家務、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會、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前者高於後者20%,而且他們的婚姻更幸福。
可以這麼說,從小會做家務,愛做家務,是一個人能否過上更多自由幸福生活的風向標。
而俗話又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說明孩子小時候是各種能力和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父母在這段時期的教養中,一旦陷入孩子還小的錯誤認知,事事為孩子包辦,不適時教會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不捨得放手讓他們去歷練生活。
結果就是當孩子哪天離開了父母獨自去生活,脫離了父母的呵護,如那群不會吃蝦的小朋友般,縱然是最美好的東西在眼前,也懵然不知怎樣獲取。
從小會生活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清楚知道自己不能替孩子扛住一切,因此在平時的教養中總是緊跟孩子的成長步伐,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逐步教會他們穿衣、吃飯,澆花、做飯,獨立完成功課,獨自上學,獨自出外買東西、獨自和社會打交道,待人接物的種種……
孩子懂得越多實踐得越多,適應生活的能力就越強,經過歲月的積累與沉澱,長大成人的他們,內心就有了扛住這個紛繁複雜世界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