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的爸媽,難怪孩子不喜歡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和閨蜜家幾乎同時生的小孩,兩家離得近,也經常一起玩兒。
但是,我發現,好像我家閨女喜歡閨蜜比喜歡我還多。
從小的時候就叨叨,「白白阿姨去哪兒了,怎麼還不來找我玩兒。
」到大一點的「白白阿姨真好,他會帶哥哥去捉小蝌蚪」「白白阿姨好酷啊,她懂好多東西」。
而對我的評價則是:「媽媽,你是個好媽媽,但是你也是個無聊的媽媽,你能不能做像白白阿姨那樣的媽媽?」
閨女的一番言論讓我好受傷。
原來在孩子的世界裡,我竟然是個無聊的媽媽。
仔細,想想,我對她確是管教太過嚴格,死板。
難怪孩子不願意和我親近,不願意和我玩兒。
如果你家孩子也不怎麼喜歡你,你需要反思一下,你是不是下面的這幾種家長:
總讓孩子乖乖的,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愛動啊
家裡來客人,大人為了讓別人誇讚自己的孩子懂事,告訴孩子「給客人遞茶,乖乖坐好」; 乘坐公交車,大人為了照顧自己的公眾顏面,告訴孩子「不要胡吵,乖乖坐好」;去餐館吃飯,大人為了不讓孩子惹事,告訴他們「不准亂跑,乖乖坐好」。
殊不知,在這一次次的「乖乖坐好里」,孩子成了一個只能受命於權威的接收器,不再敢於表現真實的自己。
總是那麼忙,讓孩子「自己去玩」
大人們似乎總是很忙,他們忙著上班,忙著交際,忙著跟不認識的陌生人打交道,乃至於忘了身邊最需要你的人。
他們以為一架大大的玩具飛機,一頓豐盛的肯德基大餐就能滿足孩子的所有慾望,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你溫暖的陪伴。
當孩子一次次的受到你的拒絕,「與人冷漠」也會潛移默化的在他們心裡生根發芽。
給生活設定規則,動不動跟孩子說「你錯了」
大人們喜歡對生活設定某種規則,並把規則內的定義為「對」,違反規則的就是「錯」。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大張旗鼓的來鼓吹所謂對的,以此來消磨那些看起來不怎麼對的。
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把自己「35」的試卷改成「85」』或是把「73」』的試卷改成「93」,然後交給父母,從來避免他們海呼山嘯般的批鬥。
長此以久,孩子眼中的世界變成了「對號」和「錯號」的布朗運動,平庸而單調。
「你看人家誰誰誰」這是孩子最不愛聽的話
如果投票選舉世上的邪惡物種,「別人家的孩子」必定幫上有名,他們簡直如遊魂般纏繞著人每個人的童年,讓孩子們深受其害。
究其根源,大人們的嘴巴是他們的發源地。
我可以理解大人們喜歡攀比,但是孩子絕不應該是你攀比的對象,每個孩子都是天賜的恩寵,他們坦誠且獨特。
大人們只需要安靜的做一個觀眾,去欣賞他們潮起潮落的劇情。
孩子出醜時的那聲「哈哈哈哈哈」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去表弟家做客,席間,小表弟可能內向害羞,失禁尿了褲子。
小孩尿褲子,就像老人掉頭髮,本來不是什麼奇異新聞。
然而舅媽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糗事,不但沒有安慰,反而大笑道「又想出什麼么蛾子」,惹得眾人也沒繃住。
這件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表弟見到我們一家人還會臉紅,默然不語,害怕誰又提起他那件不爽往事。
所以,別把孩子的糗事當笑料,他們的尊嚴會在大人的鬨笑聲中受到傷害,孩子再小也要保護他的尊嚴和面子。
遙遙無期的「下次再說」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懂得道理,他們也在自己的社交生活中盡力展示自己「說到做到」的優秀美德。
然而再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他們好像就不太在乎什麼「優秀美德」了。
說好的周末出遊計劃因為工作而耽擱,「下次再說吧」;生日禮物忘記買了,「還有下次」。
在這些「下一次」里孩子漸漸長大了,也不再需要「下一次」,然而你在他們身上丟掉的誠信,他們最終也沒有撿起來。
他們慢慢地也習慣了對別人說「下次再說」,最終失信於人。
孩子不懂大人天經地義,可是大人不理解孩子則實為荒唐,因為每個大人都有過孩子的時候啊。
不要再把自己孩提時代受到的打壓和冷遇在重蹈覆轍的傾倒給孩子,不要再用成人世界裡的那份孤獨與不安侵染孩子,他們不需要優秀和安分,需要快樂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