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聞廣播劉思伽專訪兔丫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兔丫丫能邢,本名邢凱,哈爾濱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中科院兒童心理研究生,從第一次懷孕開始對育兒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發起8008親子俱樂部。
一個80後父母養育08後兒童的育兒意見領袖成長團體。
從第二次懷孕後苦於找不到離家較近的蒙特梭利幼兒園,和具有十年蒙式教學經驗的美國蒙特梭利協會(AMS)認證的園長一起合作。
計劃創業成立「米來未來館」,做專業的蒙特梭利兒童教育和家長培訓。
今天北京新聞廣播的《青春晚自習》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劉思伽:這個夜晚這座城市有你真好,歡迎您收聽《青春晚自習》,我是劉思伽。
今天我們請來的這位嘉賓有點特殊。
不過我覺得今天請來的這位嘉賓也一定會在電播的那一段找到很多粉絲,因為那天我在我的微信公眾號裡邊就看到有一位新手媽媽。
她自己自稱是新手媽媽給我留言。
說每天我們節目播出的時候,正好是每天她給孩子餵奶的時間,十一點到十二點,然後說我們的節目伴隨著她這個育兒的過程,她覺得特別有意思,有的時候經常會餵著餵奶,半截兒笑出聲來。
我當時就想你這還挺讓人擔心的,不會嗆著孩子吧?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請來了一位這方面的能手,你要說她是英雄母親呢,倒是夠不上,因為她現在在孕育著她的第二個寶寶,但是如果說她是一位創業媽媽,我覺得那是非常稱職的,它就是兔丫丫能邢,其實她的名字叫邢凱。
我們今天的嘉賓,邢凱如果平時要是有這樣的活動,或者是你跟別人見面的時候,你怎麼介紹你自己呢?
邢凱:一般根據場合吧。
劉思伽:像是一個特別秀氣的一個女生,在這天這個節目裡你覺得就是叫創業媽媽是最合適的對吧?
邢凱:對,應該是。
劉思伽:其實我覺得邢凱今天來到我們的辦公室和演播室,我就覺得她好像真的人就帶了一股春風進來。
好像特別開心的樣子,而且呢,大肚婆但是一點都不顯得笨拙。
據說還是自己開車來的是嗎?
邢凱:是的。
劉思伽:我覺得你還真是挺了不起的。
邢凱:我覺得每個媽媽都有這樣的潛力,只不過有些人提前發現了,有些人正在發現。
劉思伽:其實你也是一個80後?
邢凱:對。
劉思伽:應該說,那很多人認為80後這個辦事靠不靠譜還得另說著,還在考察當中,而你自己已經用自己的這個一套教育的體系,還是自己後來需要的一些能力,已經在自己的家庭當中和創業當中贏得了很多的經驗,並且為自己好像有了一個很好的證明。
你覺得你自己現在算是一個很成長的媽媽嗎?
邢凱:只能說一個正在努力學習的媽媽。
覺得當媽媽的過程其實並不是教育孩子的過程,而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
劉思伽:是嗎?
邢凱:是的。
劉思伽:那你第一次做媽媽的時候,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邢凱:沒有。
劉思伽:所以你就是當時其實有點意外的,你有沒有過矛盾的心理啊?就比如說我現在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邢凱:是。
劉思伽:有嗎?
邢凱:肯定有矛盾的心理,但是一切都在你看到你的那個小寶寶的那一刻改變了。
因為母愛是本能。
因為這種本能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會有一些進步。
每天積累下來會發現,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其實是在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因為我覺得我的所有的育兒焦慮來自於我自己,所以能夠把自己成長的更好,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可能就更加坦然了。
劉思伽:你在有第一個寶貝的時候是多大?
邢凱:25歲。
劉思伽:25歲?
邢凱:對。
劉思伽:可能現在有很多的女孩,當然也還有比較年輕的時候就要小孩的。
但是更多的人好像想的是比如先立業,而且把「要升,還是要生?」當做一個問題。
就到底是要升職還是要生寶寶。
當時的你在求職的道路上是怎麼樣的?你自己想過在事業上的追求嗎?
邢凱:其實也想過,因為當時有小孩的時候,其實正好是我工作的第二年,
邢凱:但是就在衡量,然後覺得其實在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上,後來才明白,有孩子對你的職業是加分的?
劉思伽:真的嗎?
邢凱:對,因為有了孩子之後,你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有處事能力都有飛躍提升吧。
劉思伽:就是連這麼糟糕的情況我都對對付是嗎?
邢凱:對。
尤其是說當跟同事和領導有一些不同意見的時候,你很快能夠覺察到他們的情緒,就特別像你的小孩的某些情緒一樣。
然後你會迅速的有那個覺醒的意識,那繞過這個情緒來處理、解決問題。
所以後來有了孩子之後,發現休完產假,重回職場的時候,很多人是對你更尊重的。
而且我一直認為有孩子並不是給我的職場減分,相反是像火箭炮加了很多分。
劉思伽:你覺得你算特例嗎?因為有人就說什麼生孩子傻三年之類的,倒不是說智商可能真的有降低,只不過那一段時間自己的全部的心思可能都集中在這個剛剛來到自己身邊的小生命身上。
所以以至於可能好多其他的事,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次序一靠後吧,它就容易處理的水平也比較有限,在你身上出現過這種問題嗎?
邢凱:其實我覺得有孩子之後反倒效率更加提升了,因為你會非常實在地去給生活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我身邊也有很多這種媽媽朋友,發現她們一個比一個出色。
我有個特別要好的朋友,家裡沒有老人,雙職工家庭帶孩子,孩子是一歲多的時候送到幼兒園,從早上5點多起來就成為一個超級戰鬥型的媽媽,一直忙到晚上11點,這樣的媽媽有很多。
劉思伽:我也看到有人說其實每一位母親在現在既要兼顧職場,然後還要做媽媽,都是有這種超人的潛質在的,而覺得兔丫丫能邢,就是邢凱又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她乾脆把這個養育孩子,或者說能讓大家更好的養育孩子,這個當成了一項事業。
你是怎麼成功的華麗轉身?
邢凱:其實肯定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因為當媽媽之後很孤獨,剛開始的時間。
因為同齡人還並沒有進入到這個階段。
然後就希望跟同樣狀態的媽媽去交流,然後我們湊在一起做了一種這個媽媽群,叫8008親子俱樂部。
劉思伽:8008。
邢凱:80後養育08後。
起了兩個非常可愛的數字。
跟媽媽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我們彼此從對方身上獲得很多的東西,這個群體就逐步地擴大,擴大之後你會發現群體智慧不亞於專家給的建議,或是書本上給的知識。
後來我們就湊在一起,每周日晚上九點半有一個小時的線上學習時間。
當了媽媽之後,出去很難,因為有個托油瓶,所以我們基本上都把這種互相學習的方式放到了微信上。
在微信群上每周日晚上就有一個話題,然後請主持人和嘉賓就是以文字討論的形式。
劉思伽:還有主持人和嘉賓?
邢凱:對,每次會找一個對這個話題特別感興趣的主持人,找幾位在這方面非常有心得的嘉賓,其他人圍觀搬板凳一起去學習。
當我們走過了這麼長時間,然後覺得從對方身上獲得的知識或者是能力特別多,不光是有情感上的支持,也確實是在育兒的各個領域裡面我們都能夠一起去創造一些智慧來。
劉思伽:你給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是你們到底與集體的智慧解決了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邢凱:比如小孩叛逆,一般是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左右,大部分爸爸媽媽會碰到的問題。
劉思伽:一歲半就開始叛逆了?
邢凱:對,人生的的第一個叛逆期是這個時候,一般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學會說不,所有對他說的話,他都用不來回答。
劉思伽:不,這個發言比較輕巧。
邢凱:對。
其實他是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他意識到我不是作為大人的附屬品,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
其實他有自己的想法。
那一般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是一個家庭,或者是一對夫妻來面對的時候可能會很痛苦,那我們比如說我們周日做過這種如何應對孩子叛逆期的。
那我們這些幾百個爸爸媽媽就會給出一些特別有用的妙招,其他人看到之後就會去使用。
眾人拾柴火焰高,最後就覺得這個叛逆,第一在情感上你也覺得你並不孤獨,第二,你在理論體系上也有們給你出主意。
第三,在實踐上大家又會一起加油鼓勁,所以它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能夠讓我們一起去面對。
劉思伽:就是首先誰家的孩子都的叛逆。
邢凱:對。
劉思伽:都有這種父母可能一開始會手足無措的時候,接下來就是你出一招,我出一招,看看誰的招數最有效。
對你們家的寶寶呢,她一歲半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狀況?
邢凱:叛逆呀。
比如說她進單元門,他一定要從台階的地方不能從斜坡上。
你有一次要是忘了的話,他一定會各種方法來表達憤怒。
劉思伽:提醒你。
邢凱:我們在一起討論之後,我就知道其他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問題,那我就不會把這個問題當成特別焦慮的問題。
接著用大家說的方法來去肯定孩子的情緒,看一些相關的繪本,這都是大家出的主意,然後最後這個問題可能還存在,但是你不會那麼驚慌,但是你也有方法來應對。
劉思伽:你會怎麼應對呢?
邢凱:我首先跟她很坦誠地講,「媽媽忘記了你想走這個台階,我知道你特別想走。
」他一般聽到這個,眼睛就會睜的特別大,因為有人知道他的心思了,一般就停止哭泣了,看你接下來幹嘛?我接著說「那下次你能不能提醒媽媽說走這個地方」。
他說「能」。
劉思伽:這樣就很好了。
邢凱:對。
然後或者是有的時候會給他看一些繪本比如說《大衛不可以》。
然後他就會通過別人的故事來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劉思伽:給他啟發、教育,而不是像有的時候,在我們這個年紀或者是年齡更大的人小的時候,你不聽話,大灰狼來抓你了,就不是那種感覺了是嗎?
邢凱:是。
劉思伽:我聽你這個說話好本身就特別像幼兒園裡的老師,或者是小學裡邊,就一開始接納那些一年級小朋友的班主任,說話就是特別的循循善誘,而且繪聲繪色的,你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嗎?還是在撫育孩子並且加入這個媽媽群的過程當中,在8008整個的成長過程中也會影響了你呢?
邢凱:其實我覺得我本身還是有這個潛質的,因為我記得我各個階段的同學都有人說你比較適合當幼兒園老師,但是在過往的學校評價體系來說呢,就是你會聽到太多他人對你的期待,並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可能自己更擅長做這個方面。
所以也是學了熱門的專業,然後去了熱門的學校,做了熱門的職業。
劉思伽:當時你在這個從高中考大學的時候,你當時想過未來要做什麼呢?那時候你的理想。
邢凱:沒有。
劉思伽:沒認真想過。
邢凱:對,其實那時候是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
劉思伽:他們是希望你?
邢凱:讀博士,然後做大學老師,然後有假期。
劉思伽:其實也算是教育口了,要是這麼歸口的話。
邢凱:對,但是幼兒教育從業者相對來講社會的這種評價,並沒有大學老師要高。
劉思伽:可是其實,我覺得等到上大學的時候,你可能再去糾正他的一些行為方式,或者是看看能不能讓他成長為一個身心更健康的人,那個時候有點晚了,來不及了。
邢凱:對。
劉思伽:其實幼兒教育是很重要的。
邢凱:對,我一直都認為零到三歲的教育,遠遠大於過於三個歲之後的教育。
一個女人對社會的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努力當好一個母親。
劉思伽:沒錯,我覺得其實有很多的孩子如果他小的時候可能這樣那樣的願望沒有被正常的滿足,或者是沒有被看到,被忽略了。
會成為他心裡永久的一個陰影,你會看到等到他長大以後,他依然是會以一種不正常的方式來回應這方面的一些問題,他這個時候已經是沒有辦法去改變他了,你就會覺得很無助,就在想在他的小的時候,到底他的爸爸媽媽以及他的這個老師,或者是家裡的其他成員是對他做了什麼。
但是已經於事無補了。
邢凱:要不怎麼會有一種說法說現在的教育都是先摧毀了再重建。
劉思伽:你是從什麼時候就是真的起心動念。
就絕對要自己創業,竟然是一個創業媽媽。
邢凱:就從今年的三四月份的時候,就當我知道懷第二個寶寶的時候,當時特興奮,其實是我知道這個好像是上天給我的一個禮物,讓我有勇氣把我之前的那種高薪的工作丟棄,真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興奮的是這個。
劉思伽:其實你害怕有點下不了決心?
邢凱:對。
劉思伽:因為原來那份工作在各方面還是挺好的。
邢凱:對,在社會評價中是非常好的。
劉思伽:是做什麼原來?
邢凱:我原來是在一個美國的IT創業公司做北京的駐京代表。
劉思伽:多好啊?
邢凱:是,第一,在家soho,可以不用坐班。
劉思伽:你要是光說這個簡直就是讓人特別的羨慕。
邢凱:是的。
第二,就是它能夠接觸到公司各個方面的的業務,成長地比較快。
我走的時候還有五個項目在手裡。
劉思伽:那不是挺好的嗎,反正你也不用做班,那是不是也是有足夠的時間在家裡。
邢凱:對。
劉思伽:不管是肚子裡的寶寶,還是已經在身邊的這個小寶貝,都有足夠的時間。
邢凱:是,但是確實是五個項目那個時候的壓力工作很大,基本上沒有時間去給孩子耐心地講一個繪本,其實我也覺得好像積累了一段時間還是有點想去做的想法和衝動吧。
但是也深知創業路上很辛苦,還是要有一點助推力的。
所以第二個孩子的來臨,就好像是那個助推力。
劉思伽:就是原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現在東風也來了。
邢凱:是。
劉思伽:愛人支持你的這個選擇嗎?
邢凱:他非常的支持,從我生第一個寶寶之後,經常在微信公眾帳號或在新浪微博寫一些育兒的文章,他是第一個讀者,都會給我特別中肯的建議,所以沒有他的支持,我可能走不到現在。
劉思伽:那我覺得其實有這樣的家人的支持,也是特別難得的。
因為有很多的女性在自己的創業路上,可能是得不到另外一半伴侶的欣賞和支持的。
邢凱:對。
因為我覺得他也是看到了我對這塊的確是很感興趣,第二就是它本身也希望我自己能做喜歡做的事,因為那個時候心情也特別好吧。
他也直接他是受益人,呵呵。
劉思伽:你其實要是做創業的話,即便是你做你非常喜歡的事,但是如果把它當成一個工作,或者是一個項目來做的話,你總是要考慮到它的風險的?
邢凱:對。
劉思伽:當時有沒有進行過風險評估呢?
邢凱:其實一直都有這樣的風險評估。
然後也一直在聽各方面這些人士給的一些建議。
但是後來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創業的事情可以受益於自己的孩子,然後相對來講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劉思伽:評估了一下就覺得這事還是好處多?
邢凱:至少是從精神層面來講,但是物質上面也需要進行一些考量的。
劉思伽:其實我們剛才說了半天就說邢凱是一個創業媽媽,那她也具體來說到底是哪一個項目呢?其實在北京是吧?有這麼一個叫米來未來館。
邢凱:是。
劉思伽:這米來未來館聽起來這個名字就好像挺有意思的。
邢凱:其實是我和合作夥伴一起想的名字。
劉思伽:起名字這事我覺得經常是靈光乍現。
邢凱:是。
劉思伽: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邢凱:當時是源於我給孩子找附近的幼兒園。
然後因為剛剛搬到東北五環外,它的輻射的幼兒園非常的少,後來就想沒有地方送,然後正好又認識了一個資深的這種幼兒園的從業者,而她本身也做過園長,那我們就在附近做一個這種兒童教育中心,然後可以半托、全托小孩。
然後自己又特別喜歡蒙特梭利的這種教育理念。
然後希望能夠以這個教育理念作為一個主線去做這樣的一個館。
名字的來源是來源於我們兩個的孩子,因為她也是一位媽媽。
兩個人的孩子的名字湊在一起,然後它這四個字又完全是上下左右結構的。
相對比較規整。
然後我覺得最後兩個字未來代表我們其實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委託。
劉思伽:米來未來這四個字看起來挺像的?
邢凱:對。
劉思伽:又有小小的變化,挺有意思的。
它為什麼叫米來未來館,而不叫什麼什麼幼兒園之類的呢?
邢凱:其實我們在之前的討論中就說到了,其實兒童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每個兒童背後都站著一對家長,甚至是三對家長。
那其實家長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沒有起這種兒童教育中心和幼兒園,其實我們特別相信父母和孩子應該是一起學習和成長的。
所以這個地方也不光是教給小孩子的這種幼兒教育,也希望能有一些家長教育。
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
劉思伽:你說這是今年春天的事情。
邢凱:應該是今年夏天了。
劉思伽:夏天的事情。
邢凱:夏天才動念的事。
重點一直在謀劃。
像思伽老師說的在評估風險。
劉思伽:現在已經進展到什麼程度,現在已經立秋了。
邢凱:正在裝修,接近尾聲了。
劉思伽:什麼時候預計會開館呢?
邢凱:9月7日。
劉思伽:就是開學時候?
邢凱:對。
劉思伽:那你們現在是不是應該已經開始發布這個相關的公告或者是廣告,然後看看有沒有附近的居民,或者是什麼樣的人對你們這個資料感興趣,可以成為未來的客戶。
邢凱:是,現在基本上已經有5個孩子了。
就是基於朋友對你做這個事情的一個認可,基本上已經5個小孩。
劉思伽:你們預計是會小班授課嗎?
邢凱:可能早期會做一些親子課程,因為還是希望家長是能夠納入進來的。
然後可能從明年開始會做一些蒙特梭利的半托班、全托班。
劉思伽:那要是把家長納入進來那是不是需要比如說是全職媽媽?才能夠參與?
邢凱:周末也會有。
覆蓋不同時間段的不同人群的需求。
劉思伽:其實你剛才說了一個概念,雖然我們在探討這個未來館的名字為什麼叫這個,以及我們現在籌建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個當中有一個特別深奧的名詞,蒙特梭利教育法。
其實這個詞我也是在新聞稿裡頭曾經聽到過。
但是由於我沒有小孩,我不太知道這個教育法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但是我相信可能收音機前有很多的朋友也對它有所耳聞,甚至是有所了解,我們現在請非常專業的兔丫丫能邢這位創業媽媽來講講你為什麼特別欣賞這種教育方法?它到底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
邢凱:其實說專業不敢當,只能說從一個典型消費者的角度,就是從一個普通媽媽的角度來解讀一下。
其實蒙特梭利法相對來講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劉思伽:一百多年了?
邢凱:對,它是從義大利發起的,因為瑪麗亞蒙特梭利是它的創始人。
在義大利創建並發展的,之後帶到了美國和歐洲,所以蒙特梭利國際協會是在荷蘭、英國和美國都有,我理解蒙特梭利的教育核心有兩點。
第一個父母或老師應該協助兒童成長。
第二點就是父母或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有準備的環境。
劉思伽:說到這兒我們也可以插播一下,關於蒙特梭利的故事。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省的一個小鎮上,她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1907年的時候蒙特梭利在羅馬的貧民區建立了兒童之家。
招收3到6歲的兒童加以教育,她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
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幾年以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的有教養的,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特梭利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育方法也因此而轟動了整個歐洲,關於這些奇妙兒童的報導,當時是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
所以人們仿照蒙特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新的兒童之家,這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在當時的新聞報告當中出現的。
也可以算是一個奇蹟了,可能在以前大家會相信,比如說血統論,就是貴族人將來生的孩子就是自動就會有教養,可能像蒙特梭利照顧的這些,在貧民區的孩子可能就被認為是野蠻的,可能粗魯的,將來也沒有前途的。
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些孩子只要有良好的教育是一樣可以發展成為少年英才,進而要進行真正的成才的,我覺得這是特別的了不起的,可能就完成打破了這個血統論。
邢凱:是的,我當時看到這個緣起的時候也是特別的感動。
劉思伽:她當時是在這個西方的過程當中,你覺得她和我們東方的這個文化包括家庭的構成,傳統的觀念有沒有什麼會發生衝突的地方呢?
邢凱: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就是你要不要去完全照搬一個西式的一個教育理念。
因為當了媽媽之後,你會發現不同派別的媽媽,比如說傳統教育派別的,然後西式教育派別的。
後來我發現任何一種好的教育它都是相通的,只不過慣以不同的名字而已。
如果在傳統中找到一個類似這樣的概念也很多,我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來源於咱們自己的文化。
其實蒙特梭利講的跟這個很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你想讓兒童能夠有邏輯、能夠很聰明、能夠有很好的教養,其實來源於生活中的小事。
所以像蒙特梭利特別在意一個環境的重要性,比如說所有的東西孩子是要物歸原位的,那在她看到的這個小房間裡的東西是物歸原位的,那她的腦海中這個大世界所有的東西也都是物歸原位的、有秩序的。
其實我是覺得蒙特梭利教育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能夠找到的這些理念,只不過就是有一個這樣的教育體系,相對從理論到實踐和教師培訓上比較完善,可能也是讓我們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一個嘗試吧。
劉思伽: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是教小朋友,可能就要從他身邊的這個事情,從他熟悉的地方開始。
我在聽你說的時候就忽然想起,也是前一陣子開始流行的這個民國老課本。
邢凱:對。
劉思伽:當中其實一開始的那幾課也都是告訴孩子要喜歡野花,花、草,然後喜歡小貓、小狗,也不要去傷害它們等等,我記得有一課講的是哥哥告訴妹妹你不要打這個小貓,因為你看我打你,你就會疼。
你打貓貓也是會疼的,就是這是一樣的。
其實這是從特別樸素的一種尊重生命的角度出發。
但是又是用你身邊的這些小的動物、小的事情來告訴你這個道理。
這可能比開學第一課就告訴你,熱愛人民、熱愛城市,其實總的方向是一樣的。
我也是要告訴你熱愛這個人民、熱愛城市,但是要告訴孩子從零細節做起這些就是代表。
你熱愛這個群體,熱愛這個集體,熱愛這個城市,熱愛所有的人。
邢凱:對,思伽老師說的特別在理。
劉思伽:其實咱們好像以往就有踐行這個蒙特梭利她這個教育體系的,有很多成功的範例。
邢凱:只是不知道這個可能是蒙特梭利的一個理念。
劉思伽:那麼說起來我們比她也不晚是不是?
邢凱:對,不晚。
其實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特別好的理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其實根和魂還是來自我們傳統文化的。
劉思伽:其實我覺得從邢凱來到,跟她接觸開始,從她來到我們辦公室開始,我就覺得你是一個特別樂觀的人。
你覺得你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嗎?
邢凱:也不是。
劉思伽:你看,你說話你就禁不住一定要笑的。
劉思伽:你是不是看很多事情的時候也往往是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看想。
邢凱:是。
這一點肯定是要感謝母親。
但是我媽媽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母親,從她身上我見證了特別樂觀的性格,所以現在不由自主地老是笑。
劉思伽:那你覺得你人生到現在為止能夠讓你回憶起來的,比較大的挫折是什麼呢?
邢凱:比較大的挫折?其實挫折也倒不算。
劉思伽:從來都沒有過。
邢凱:也不是沒有挫折,就是有一個交通事故可能讓我一下子覺得,會讓想明白很多事情。
那個事發生在我去美國實習接近結束的時候。
劉思伽:是在正式工作之前嗎?
邢凱:對,其實是正式工作的第一年了。
當時有特別好的機會可以留在美國工作,完成了所謂同學眼中和老師眼中華麗轉身吧。
當時是我過馬路的時候被車撞了。
劉思伽:在美國?
邢凱:對,最不可能發生的事。
劉思伽:對呀。
邢凱: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的。
在我被車撞擊騰空的那一刻,我腦海里想的念頭其實很簡單。
第一念頭,我要回國。
沒有太多的「為祖國效力」的豪言壯志,只是很想家,很想念自己的文化。
第二念頭,我想有一個孩子。
劉思伽:在那一刻。
邢凱:對,那年是我24歲。
幸運的是,我第二年就完成了這個心愿。
劉思伽:我覺得這個好像就是人生的大事都是在那個一個撞擊的瞬間就迸發了,就是你對人生的決定。
邢凱:對。
劉思伽:第一我要回國,第二我要生一個小孩。
邢凱:對。
劉思伽:現在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可能有很多人很難以分清,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哪些是別人賦予我的一些期望,我其實那樣做了會被認為很好很成功。
但是自己到底有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這不確定,很難分清楚的。
因為別人期待的也是光鮮的一面。
邢凱:是的。
關於創業,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創業本身的酬勞就是創業。
如果要是能用這樣的心態來對待的話,那你可以去創業了,但是如果你希望創業背後是功成名就,或是大筆財富。
可能這個創業過程中要相對比較辛苦一些。
劉思伽:那要是以這個為目標的話我覺得你創業現在該成功了。
邢凱:我自己就是這麼覺得的,當然世俗或是社會的標準不是這樣的。
創業本身我就很快樂,這個過程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收穫,這一句話也是我愛人教給我的。
他要讓我用這樣的方法去思考我自己的選擇。
他還老跟我說,工作本身的酬勞就是工作。
劉思伽:這所以就是為什麼人應該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去做,因為這件事情你本身就不會覺得特別的辛苦。
邢凱:對。
劉思伽:那即使最後的結果不是說特別的完美,你也可以接受。
因為這個過程就是享受。
否則的話你覺得這個過程當中就痛苦極了。
即使回報不錯,您也會覺得不值。
邢凱:對。
至少要樂大於痛。
劉思伽:跟我們講講你籌備這個米來未來館的過程當中到底有沒有碰到什麼具體的困難?我想這個創業的過程當中可能也會有很多的事情是你第一次遇到吧?
邢凱:對,比如說裝修。
劉思伽:你看我當時就想。
邢凱:怎麼能在工期之內找到最環保的材料,然後又怎麼能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然後這個過程其實是蠻大的一個挑戰。
劉思伽:而且你還是一個孕婦啊。
邢凱:是,有一點點辛苦。
但是過程中還是樂大於痛,還是有一些痛的。
因為我相信大家都裝修過。
劉思伽:對。
邢凱:再好的裝修供應商也會有我們很擔心的地方,尤其是要給小孩子做這樣的場所,所以我們基本上每一個材料就是我們兩個創始人親自去看的,包括整個裝修的結構、裝修的材料還有用漆。
劉思伽:對。
邢凱:所以這個沒辦法,就是一定要非常的嚴格去對待,所以把我這個馬大哈鍛鍊成了一個特別細心的人。
劉思伽:別的媽媽是不是看到你的寶寶也要在這兒上課然後生活,他們就會覺得放心很多。
邢凱:是,他們就開玩笑你一定要把自己親生的孩子放在裡面。
我的回應就是不僅親生的,還有兩個親生的。
劉思伽:對呀。
我覺得過去有一句話說的也挺形象的,篩你這個要想一年不踏實,你就裝修。
當然後面還有半句,你要想一輩子不踏實,你就結婚。
這個有點惡毒,但是這個裝修這件事可見是一件特別撓頭的事情。
有設計師嗎?會跟他溝通上有一些分歧嗎?包括你們兩個合伙人有沒有在具體的細節上有分歧?怎麼處理?
邢凱:我們基本上是相當於沒有設計師。
劉思伽:你們兩個就是設計師。
邢凱:對,因為說實話就是做好一個蒙特梭利這樣一個兒童教育中心,其實最重要的是對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
所以我們基本上是按照以兒童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所以裡面會有兒童的洗手間。
全部都是小洗手盆和小馬桶,我們把前台也放低了高度,就是完全按照小孩子的視野去看整個這個300多平這樣的一個場地。
劉思伽:就是縮微的都是?
邢凱:對,所有的家具都在孩子伸手能夠夠得到的範圍。
所以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場所裡面找到他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就是一進來覺得「這地兒是我的,不像其他的地方是大人的」。
劉思伽: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什麼困難吧就是找一個施工隊的時候,別人就覺得完全可以理解也曾經承接過這樣的工程嗎?都是小號的?
邢凱:說實話沒有,但是我們特別幸運的是有一個特別好的工長,因為他也有兩個兒子,大的八歲,小的兩歲。
所以我們跟他溝通的時候就說想想你兒子需要什麼樣的這種環境,所以他特別的用心。
已經超越了我們給他的這種物質報酬。
因為就是同是父母就特別容易引起共鳴。
劉思伽:溝通是吧?
邢凱:對,然後包括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他也會經常跟我們聊。
劉思伽:你覺得你自己有什麼改變?就是在整個前期投入和創建的過程當中。
邢凱:改變其實有挺多的。
因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看一個物理的環境,雖然以前學過蒙特梭利。
然後也看過書,但是真正去做這樣的一個實體的時候,你會發現。
你要考慮的事情還是很多。
然後第二就是整個過程中你會發現當你心想的時候事就成了。
就是因為我們當時找裝修也找了很多個供應商,最後找的這個人相對來講比較順利就是你會感覺到對這件事情的熱情和這種理想,其實能夠感染一些所謂的普通人。
對。
其實每個人,就包括我覺得我的工長都是有這種育兒理想的,這樣一個普通的裝修從業者,但是他也會,因為你這樣的理念,天天跟他講,他覺得好好玩。
然後也會去改變他家裡面他兒子的一些原來的一些方式吧。
劉思伽:就好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火把,就看你是不是能夠點燃。
邢凱:對。
劉思伽:如果能夠點燃的話他可能就會特別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幫你做這件事情。
邢凱:是的。
他本身就兒子的一些態度有改變。
原來比如說兒子想幹什麼,尤其是小兒子。
兩歲多他想做什麼,他爸爸一般都是很蠻橫的不讓,對吧?但是基本上我們跟他聊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我們比較認可的教育理念,就是只要但凡是跟安全和健康沒有太大問題的事他都能讓他做了。
劉思伽:那其實最應該感謝的你的是他的小兒子是吧?
邢凱:是。
劉思伽:米來未來館開館以後,你覺得會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邢凱:相對來講我比較樂觀,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可能就是把我們這個理念真正能夠招募到一批想去貫徹落實的老師身上。
因為最後可能還是通過老師去來完成這樣的教育。
劉思伽:你們需要多少位老師啊?
邢凱:剛開始可能需要三到五位吧。
劉思伽:一共就五個孩子,需要三到五個老師。
邢凱:對。
劉思伽:然後你們倆也會經常在這兒。
邢凱:對。
應該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課程。
對,家長課程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附屬課程。
劉思伽:擔心不擔心孩子的安全?我覺得這個可能是現在的社會裡邊家長最關心的,人家把孩子交給你了。
邢凱:是的。
劉思伽:然後他放心嗎?
邢凱:所以我覺得就是我很幸運,找到了一個很有經驗的一個合作夥伴。
她做幼兒園教育已經十幾年了,本科是學金融的姑娘,因為孩子所以從事了教育行業。
劉思伽:你們都是真正的女漢子是超人。
邢凱:而且我從她對她女兒的態度上我非常的信任她,她跟她女兒的這種每天的這種生活的點滴。
你會看到真正一個尊重信任孩子的母親是什麼樣子的。
劉思伽:他的女兒應該已經很大了。
邢凱:7歲。
劉思伽:7歲上學了。
邢凱:對。
她上小學地方在我家樓下。
劉思伽:到底是她們母女相處的哪些細節打動你呢?
邢凱:很多細節,比如說我們倆個經常湊在一起聊,我們的籌備情況,因為小孩子她肯定要插嘴。
劉思伽:對。
邢凱:尤其是她會有一些她的想法。
一般爸爸媽媽覺得大人說話小孩一邊去。
她會很認真地說我們在談這個事,其實這個事你可以這麼幫我們去想,允許她說話。
如果確實我們倆談的特別緊急的事跟她說,她會說寶貝你可以等我們一會兒嗎?非常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態度,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她這樣的相處模式。
其實是非常信任她的能力和她對這個館的熱情。
劉思伽:你覺得她的女兒跟其他的可能同齡的女孩相比,又有哪些性格上特別棒的地方呢?
邢凱:我記得第一次見她女兒,她給我餵飯。
劉思伽:給你餵飯?
邢凱:對,就是給我夾菜,因為她看到我懷孕,她說你肚子裡有小朋友,所以你要先吃,我幾乎看到同齡人的孩子身上沒有見到的。
劉思伽:都是小太陽,以自我為中心的那種。
邢凱:對。
而且她關注到了你肚子裡的孩子。
劉思伽:你覺得這是一個驚喜?
邢凱:對。
我覺得完全是得益於媽媽的教育。
劉思伽:其實相信這樣的女孩在她長大以後也會很受歡迎的。
邢凱:是。
劉思伽:因為她其實就是有很強的共情能力是吧?
邢凱:對。
還有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因為現在我們獨生子女家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這個現象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劉思伽:他其實也是獨生女是嗎?
邢凱:對,她是。
但是完全不像。
劉思伽:也就是說這個獨生女並不是一個先天的一個缺陷或者是標籤。
也是在於父母到底想讓她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邢凱:對,所以我們越看到這樣的事實就越有那種不知道哪兒來的那種責任感,想把這樣的理念讓更多的家長知道。
然後能夠去惠及更多的孩子。
因為我總覺得孩子生來這個世上他是白紙沒有什麼問題,所謂我們覺得他有問題的,其實都是家長自己的問題。
劉思伽:可能有一些朋友也有一些朋友剛剛打開收音你,你現在聽到的是《青春晚自習》,今天我們請到的是一位創業中的媽媽。
她有一個女兒,現在肚子裡還有一個寶寶,她叫邢凱。
還有一個名字叫兔丫丫能邢。
這也是你的微信公眾號的名字嗎?
邢凱:對,是我的微信公眾號的名字。
劉思伽:兔丫丫就是丫頭的丫。
邢凱:對。
劉思伽:兔丫丫能邢,邢是她姓邢,大家可以也可以去搜索一下她的公眾微信號。
其實我覺得有很多的媽媽聽你的故事聽到這兒會覺得挺羨慕的。
你看你就是為了苦於找不到離家距離比較近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我乾脆自己辦一個,讓我們家孩子上幼兒園有的人會想這是土豪啊這個。
缺什麼該就直接來一個什麼,就是我們家裡就辦這麼一個企業就讓自己的孩子去上,你覺得當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就是其他的媽媽能不能複製你這種做法能複製嗎?就是人家也覺得自個兒家孩子附近這個沒有幼兒園,我乾脆我也辦個幼兒園。
這種創業的方式可以這樣簡單地複製嗎?
邢凱:其實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還是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然後我想要什麼。
其實也不完全鼓勵大家一定要去這樣做。
因為其實現在雖然北京的幼兒園資源比較緊張,但是能找到合適的還是儘量找。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也可以去想辦法,但是我覺得我做這個創業的事,完全是由於自己的這種興趣和愛好,以及正好碰到了這樣的一個合作夥伴,因為做這個行業一定是要有經驗的。
因為整個小朋友無論是從安全還是從飲食,這個不是說你作為媽媽就能去解決,或者是去遇見到的一些問題它還是一個很瑣碎的管理工作日常。
劉思伽:其實你為前期創辦未來館也肯定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你一直把自己的女兒帶在身邊嗎?還是她,你怎麼解釋跟她說,媽媽現在不能陪你,我得去建材市場等等等等。
邢凱:基本上能帶著的時候我都會帶著。
帶不上的時候會跟她解釋,因為現在相當於小孩的姥姥在幫我忙,然後也會跟他講我去工作了,因為我在家裡也會跟她一起去做蒙特梭利的一些工作,蒙特梭利的管孩子的活動叫做工作,正好跟大人的工作是一樣的。
所以在她想不明白,或者有情緒的時候,你只要說爸爸媽媽去工作,寶寶也工作,她就覺得好平等啊。
然後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然後就會很平靜地自己在家裡去玩她的那些工作。
劉思伽:她會參與一些意見嗎?比如說我覺得這個應該用什麼顏色比較好?我喜歡什麼樣的樣式,你一定會在工程的完工之前也會帶她去看一下吧?
邢凱:直接的參與其實沒有,但是她每天給我的這樣的一個情感的支持,就是最大的參與和後盾了。
劉思伽:她每天在家能好好做好她的工作啊,其實也是對你工作對的支持。
邢凱:是。
劉思伽:米來未來館的地方是在常營地鐵站。
邢凱:對,6號線常營地鐵站。
劉思伽:據我知道常營那邊好像現在建了很多的小區。
邢凱:是。
劉思伽:我們同事就有幾位就住在那邊的。
邢凱:是。
劉思伽:那是不是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的生源。
邢凱:對,取決於先把1做好,後面才有後面的0就是先把已經託付過來的孩子去認真地照顧好。
劉思伽:你會因為考慮到這個質量的問題,而控制孩子的數量嗎?比如有很多的人都想來,但是鑒於我們現在資源所限,我可能只能招收小班的幾個孩子。
邢凱:對,從半托班和全托班的角度,肯定是有人數受限的,但是我也想做一些課後課,或是一些親子課程。
因為我們的除了賺錢以外還希望能做一些有價值,有影響力的事。
劉思伽:就是半公益性質的?
邢凱:對,我們想做一些公益的家長課堂,也想做一些親子課程,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
因為我和合作夥伴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其實家長是非常重要的。
我跟她相識也是由於一起學正面管教的講師培訓認識的。
劉思伽:其實我在節目中也可能跟很多的創業者都聊過天都溝通過,好像覺得每一個人都有對於創業,自己未來的一些設想,而且也有自己關於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創業的這樣一個判斷,但是有的時候我好像覺得除了堅定跟樂觀是你們共同的特點之外。
其他好像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這個地方,如果人你歸納總結的話,你覺得你身上什麼地方是特別適合創業的。
邢凱:熱愛吧,可能對你這個事情的熱愛,對你所創業的這個事情毫無理由,然後不計任何物質回報的熱愛。
劉思伽:那你覺得三年和五年的規劃,現在心裡有一個大概的藍圖嗎?
邢凱:其實有,我覺得三年可能希望這個地方不光是個線下的一個針對家長和孩子的培訓中心,也真正做一些課程放到線上去。
讓更多的,尤其是二三四線城市甚至說可能沒有機會接受這樣教育的家長可以看得到。
然後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五年可能就是希望影響更多的人。
劉思伽:更多更多的人。
邢凱:對。
劉思伽:那還是有利於技術上的支持。
邢凱:是。
劉思伽:比如說首先那些地方得通電是吧?得通電它才能有電腦上網這些。
邢凱:對,但還好有手機,現在手機的普及,所以我們為什麼叫米來未來館。
我們引進了一套線上錄播系統,家長課,在徵得大家允許的基礎上,我們會把這樣的內容先錄下來,然後隨著打磨和完善,我們也會放一部分到網際網路上,可能大家通過手機就能看得到,這樣精品的家長課程,不光是做一個惠及小圈子的一個小作坊,希望也能影響更多的這種80後家長吧。
我覺得這一部分的家長還是非常願意學生的。
劉思伽:其實現在中國是可能地域之間的差異是比較大的,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我相信有很多的年輕的家長都能夠接受你的這些教育理念。
包括在上海和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大部分可能都是能有共識的,但是你像剛才說的二三四線城市,是不是他們接受起來這些觀念就會有點困難。
首先爸爸媽媽可能就不是完全的認同。
那會不會你的這些東西到他們那兒之後就會打折?走形了?
邢凱:其實我周圍的朋友啊,尤其是因為我本身也不是北京的,相當於我的家長也是三線城市吧?
劉思伽:在哪兒啊?
邢凱:在哈爾濱啊。
劉思伽:哈爾濱算三線城市嗎?
邢凱:二線城市也行。
劉思伽:但是哈爾濱會讓人感覺也是一個挺時髦、挺洋氣的地方。
邢凱:對,現象像我的高中初中同學大多數對在那兒,那他們其實接受育兒的東西並不比我晚,因為感謝手機,感謝微博,感謝微信。
基本上跟我們是同步的,而且甚至這些媽媽因為沒有我們這種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她會更加地看重線上的優質育兒的內容。
所以你像這些大微的這些育兒界的東西,他們可能比我們還要熟。
劉思伽:那你以後也要重點發展線上的這一部分嗎?
邢凱:希望是這樣。
劉思伽:弄一個在線教育網站。
邢凱:希望至少把家長課程可以放到網上去。
劉思伽:你覺得其實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至今大家也是可以有經驗和資源是可以共享的。
邢凱:對,我始終堅信就是三個臭皮匠就是大於一個諸葛亮,就是家長力量是不容忽視的。
尤其是80後的家長,因為這一批媽媽和爸爸屬於比較有想法的而相對又生活在一個思想和知識比較容易獲取的一個時代。
然後我剛才在等候的時候跟咱們的那個編導聊,他沒有孩子可能現在就有教育孩子的觀點了。
劉思伽:先練著是吧。
邢凱:對,先練著。
劉思伽:十年以後呢?你有想過,你希望你自己的狀況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那個時候你的女兒應該都已經上中學了。
邢凱:十年可能還沒想過。
可能頭髮長見識短吧,看得比較近。
劉思伽:到時候但是你已經是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媽媽了,你到時候會希望你的孩子和你是一種什麼樣的相處模式?可能從那個時候開始她需要更多的獨立的空間了。
邢凱:對。
劉思伽:你會覺得有一點惆悵嗎?
邢凱:惆悵肯定會有,但是我從她出生的時候我就知道,她是一個獨立的人,我能做到的是,在她需要依戀和高質量陪伴的0-6歲的時候,全身心陪伴她。
我雖然在創業,但是陪她的時間質量是絕對不能降低。
然後當她依戀夠的時候,其實六歲之後,她就在慢慢地走向社會,走向她的夥伴,她的伴侶,她的婚姻。
她是逐步地在跟我分離的一個過程。
0到6歲我陪好她我自己就無怨無悔了。
然後該讓她獨立的時候,就讓她獨立。
然後希望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吧,就是兩個女人見見面,聊聊天這樣。
劉思伽:那還真是挺讓人嚮往的一種方式,也是得約好了時間,雙方的工作,然後其他的時間都能安排好了,然後我們見一下面,像朋友一樣交換一下信息,談談心之類的。
邢凱:是,我不期望知道她心裡所有的事情,因為就是她畢竟有獨立的空間了。
劉思伽:沒有,我覺得現在你別說你沒有想過。
但是我倒是覺得我挺嚮往的,你們母女交流的那幅圖景。
在節目的最後有沒有一些你個人的一些小的建議,給現在可能正在準備養育第二個孩子的這樣的媽媽。
你覺得養第二個孩子是更容易了呢還是其實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呢?
邢凱:其實我的建議是這樣的,就是從我個人的經歷上來講,就是生第一個孩子就是讓我成長了很多。
生第二個孩子其實是我想再成長一些。
如果能夠用這樣的心態去面臨第二個生命的出生,你會發現自己的焦慮感會降低,然後生活當中的矛盾、困難也會沒那麼可怕。
可能更多的是自己心態的一個調節吧,把它當做是一個生命的禮物。
其實因為我想生第二個孩子是因為我是獨生子女家庭出來的。
我特別喜歡愛人和他姐姐那種相處的模式,可能有這個情節吧。
劉思伽:特別希望到時候邢凱還能繼續到我們的節目當中講出更多有意思的故事來。
也感謝收音機前的各位小夥伴的收聽和陪伴,再次感謝這位創業媽媽邢凱,晚安各位,晚安北京。
傾聽母親們的心聲|一場關於擇園教育的分享會
2016年,4月24日,縱然陰雨,也擋不住求知若渴的家長鳳嶺新新家園幼兒園承辦了由新浪廣西、南國微生活、今日頭條、970女主播電台等知名媒體聯合發起的幼兒擇園分享講座。作為承辦方,新新積極籌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