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姐姐「折磨」二胎弟弟,媽媽竟然視而不見!原來是因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到標題,大家都以為是姐姐「虐待」二胎?是不是怒了?哈哈!~

小編自認為所有有二胎或者是備二胎的父母都應該看一看小編接下來的這篇文章。

一個關於二胎家庭的故事......

這一年,她5歲,他0歲。

弟弟出生啦!出院後有一個沒打招呼的親戚上門前來祝賀,當他從手提包里取出一份禮物時,眼尖的媽媽大聲說:你是給我家妞帶禮物嗎?確實很是值得慶祝,因為我家妞得到了一個弟弟,從今天起她是一個姐姐了,多麼值得自豪的事情!親戚尷尬地將禮物遞給了6歲的姐姐,然後說:「弟弟的禮物忘記帶了,落在家裡,下次一定帶過來……」

其實所有和媽媽打過招呼,前來探望的親戚和朋友,無一例外的都帶上了兩份禮物。

這一年,她7歲,他2歲

一天姐弟倆在爭搶一個進口的蘋果,誰也不肯讓誰。

媽媽說:「弟弟,你要將蘋果讓給姐姐,姐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總是會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別人

」弟弟很委屈,但還是將手裡的蘋果拿出來,遞給了姐姐,姐姐臉紅了。

其實媽媽的第一反應是要讓姐姐將蘋果給弟弟,只是開口的那刻突然改變了主意。

(家裡有倆娃的家庭,哥哥/姐姐應該是二寶除爸爸媽媽以外接觸最多的親人了。

你想過沒有,如果你總是指責大寶」自私「」不懂得謙讓「」不懂事「……那麼善於模仿的二寶會變成啥樣呢?)

這一年,她9歲,他4歲。

她跟媽媽說要帶弟弟去外婆家玩,出門的時候,她牽著弟弟的手讓媽媽放心。

可是剛轉角,她就甩掉了弟弟的手。

弟弟小跑著跟上,當公交車啟動那一刻,弟弟總算連滾帶爬的上了車,上車後抓住了姐姐的衣角。

可是她趁弟弟看窗外時,提前一站下了車。

當她在小路上跑得飛快,看見弟弟跌倒在地時哈哈大笑,她加緊腳步一直走到外婆家時,一回頭才發現弟弟不見了。

她意識到出事了狂奔著回頭找,但是找遍了整條馬路都沒有看到弟弟。

當她淚流滿面的回到外婆家時,發現弟弟已經在門檻上等她了。

其實從兩人出門時,媽媽已經騎著自行車在後面狂奔。


這一年,她11歲,他6歲。

雖然每次給姐弟倆買文具,媽媽都是買相同的。

但是她總是覺得媽媽偏心,將好的給了弟弟。

所以她總是趁弟弟睡著的時候,把弟弟的文具都偷光,每當看到弟弟無辜地跟媽媽說自己的文具被小老鼠偷走了,她就會感到從沒有過的滿足。

奇怪的是,媽媽從沒懷疑過弟弟的話。

其實媽媽早跟弟弟說,因為自己的出生,姐姐心裡委屈。

所以每當看到姐姐要偷筆,弟弟就裝睡。

這一年,她12歲,他7歲。


兩人都在同一個小學上學,她上六年級,他上一年級。

他每次放學都會等她一起回家。

有一天,她故意從後門溜走了,歡天喜地的往家趕,可是趕到一個十字路口,一輛自行車撞到了她身上。

車上摔下的老人一把抓住她,讓她賠錢,說她把他的車撞歪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她不知所措時,弟弟衝到了姐姐面前,用小手護住姐姐:「誰也不准欺負我姐姐……」她的眼淚掉下來了,發誓以後再也不欺負弟弟了。

其實媽媽總跟弟弟說,你是男子漢,家裡的女人都需要他保護,包括姐姐。

慢慢地,媽媽欣喜地看到了家裡的變化:姐姐吃東西總會先讓給弟弟,去外婆家兩人總是牽著手,弟弟的書包里總會出現姐姐的文具,姐姐上初中晚自習,弟弟經常在雨天給姐姐送傘,然後兩人打鬧著回家……

有人說,獨生子女就是一個蘋果完全時自己的,家裡有兩個小孩的只能分半,家裡有更多小孩的情況下得到更少,而這個蘋果就是父母的愛。

但小編想說,父母的愛不是數學題,對於家裡有二胎或者更多的小孩,要怎樣養,才不會讓老大覺得,生了老二就是來分攤「蘋果」的。

家庭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寶爸寶媽又該如何做呢?

一、不要有了老二就讓老大獨自睡。


有 了第二個小孩之後,當父母便會有各種理由把老大轉移到別的床,比如床太小,比如怕老大壓著老二,比如怕老二吵著老大等等。

但是,當爹媽的你是否應該想想,能不能站在老大的立場,換位思考下,老大到底心裡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老二一出生,不只是爹媽的疼愛已經減半了,連睡覺的地方都被霸占? 如果真得分開睡,能不能在老二沒出生之前就分好?或者讓媽媽帶老二,爸爸帶老大睡覺?還是把家裡的大床整成那種榻榻米床,一家人都睡上面?

二、兩個孩子打架大人不要插手。


家有兩個小孩,都想得到父母的關注,想要以此來判斷他們到底愛誰更多一些。

因為每次打架,父母 都會來插手,他們作為裁判會判斷出誰是挑釁者,然後以暴制暴,把挑釁者打一頓。

被打的孩子心裡有氣,父母前腳離開,後腳倆孩子又打起來了。

採取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孩子打架的事,孩子之間有不打架的嗎?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打去,大人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孩子們自然就會找到合適的相處模式了,哪裡還用得著父母成天當裁判、廢腦筋? 不管父母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總讓一個小孩覺得偏袒另一個小孩。

三、不要拿兩個孩子來做比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父母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總是說:「你看誰誰誰怎麼著,你怎麼就不學學呢?」在兩個小孩之間最好不要有比較,這樣只能讓他們覺得,父母喜歡誰,父母討厭誰。

其實當父母應該接納孩子的不同。

四、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

大人們最喜歡的似乎就是對孩子惡作劇,看著他們委屈得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樣,比如,家裡生了老二,總有人會說:你媽媽不愛你了,她愛的是你弟弟。

如果能夠阻止,請不要讓別人對你的孩子說這樣的話,這話大人都知道是假的,但孩子不知道,他們會真的很傷心,很絕望,會不斷試探父母是否真的會拋棄他們。

如果你不能阻止別人開這樣的玩笑,那麼一定要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而改變,他永遠都是你最愛的那個小寶貝。

五、跟老大解釋:吃奶與媽媽的愛無關。

有一種情況就是,其中老大有可能沒喝過母乳,而另外一個小孩一直喝到自己不想喝為止。

這時候的父母應該告訴他們們,不是媽媽不願意給我吃奶,而是老大,第一次做母親,沒人指導,沒有正確的知識,她不知道如何母乳餵養。

媽媽如果應該這樣說的,至少不會讓老大覺得不公平待遇。

而對於那些兩個孩子都成功母乳餵養的媽媽,也一定要告訴老大,老二吃奶只是因為他還小,還不會吃飯,吃奶與媽媽的愛,無關!

六、不要告訴Ta:應該讓著弟弟或妹妹。

這句話幾乎被每一個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都奉為聖經,你是哥哥,所以玩具要先讓弟弟玩,你是哥哥,所以零食要先讓弟弟先吃,你是哥哥,所以弟弟打你不可以還手,等等。

試想一下,有幾個孩子會想:嗯,我是哥哥,所以我需要讓著弟弟?還是他們更多的可能會想:媽媽不愛我,她比較愛弟弟,所以什麼都要我讓著弟弟?更有可能的是父母說這句話是針對某件事的,希望大的能讓著小的,而在大孩子心裡解讀的卻是要把爸爸媽媽讓給弟妹。

這樣長大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認為自己「沒資格」享受自己的人生,為什麼我需要讓著弟妹?因為我不夠好。

當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小於兩歲時,這種沒資格感會更嚴重。

七、每個孩子都需要「特殊時光」。

家裡有倆孩子後,父母時間會更不夠用,但即使這樣,也要擠出時間和倆孩子單獨在一起。

如果可能,把老二寄在別人家,和老大單獨出去玩半天,如果可能,老大上幼兒園時,和老二來一段高質量的陪伴。

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安排,對孩子,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其實對於每個父母來說,都想儘可能給小孩百分之一百的愛,但愛真的不是數學題,不是因為生了兩個或者多個小孩,愛從1就變成了一半甚至更少,如果有兩個孩子甚至三個小孩,從現在開始,請認真地告訴每一個小孩:你擁有我全部的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