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育兒」的幽怨不僅僅是因為男人的缺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同事聊到「喪偶式育兒」「直男癌」,男同事震驚於這些詞彙背後的戾氣之重。

我想起參加荷廣傳媒的培訓時,提到「直男癌」這個詞,當時的男翻譯拒絕翻譯給老師聽,他覺得這個詞非常不好。

而我驚嘆於女人的幽怨竟如此之深。


很多媽媽對爸爸的抱怨是,照顧孩子不用心,這種抱怨的本質其實是恐懼父親對孩子的愛不夠,至少是不如自己夠。

媽媽們最憤怒的事就是父親表現出對孩子的厭煩和忽視。

這看上去是母親的本能,道理似乎很簡單,那是你的孩子,你竟然不關心,也不愛!所以很多媽媽為此和丈夫大發脾氣,儘管她們很少為自己的事發脾氣。

她們覺得自己是無所謂的,但是孩子,孩子不能受任何委屈!

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在內心真的認為「自己無所謂」,她們也許曾經感到過很多忽視和不被關心,對丈夫有很多的期待和失望,但是都以「也許是我不夠好」為理由,默默忍受下來了,並且很少表達不滿。

直到孩子出生,那個純潔無辜的生命,理所應當地受到最好的關心和愛,尤其是來自於父親的,那個男人如果對我不好是因為我不夠好,那麼面對親生骨肉,他難道不應該拿出他所有的愛來付出嗎?

然而很遺憾,差不多曾經內心對丈夫有抱怨的媽媽,到後來,也會抱怨丈夫不夠關心孩子,只是之前她很少為自己表達,有孩子之後,她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表達不滿了。

也許從很小的時候,母親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她就沒有從父母那裡獲得足夠的愛和關心,也許整個環境對於她女性身份而造成的忽視與壓榨都讓她心碎過沮喪過,她的內心一直壓抑著一份不滿和憤怒,只是那份討要太絕望了,她學會了沉默,學會了獨自委屈。

孩子的到來讓女人借著機會把這些情緒都表達了出來。

所以「喪偶式育兒」的幽怨,也許不僅僅是一個家庭里的一個男人造成的,不僅是男人回歸家庭,提高父親力就可以解決這麼簡單。

而是要從女人的幽怨歸根到底從何而來談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愛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

寶寶發脾氣是媽媽們覺得最無奈最頭痛的事,特別是一歲半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同,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很容易發脾氣,如大人沒有滿足寶寶的要求時,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時都會耍起小性子,特別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