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談護理夏季別忘讓寶寶脖子也透透氣,紅疹、潰爛、脫皮、小腫包見招拆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天人體出汗較多,對於寶寶來說,頸部相對較短,皮膚摺疊處不容易透氣,出的汗就會刺激皮膚出疹,甚至出現潰爛現象。

如何在夏季正確護理寶寶頸部皮膚是當前很多寶爸媽需要了解的問題(點擊查閱☛【崔玉濤談護理】孩子鼻塞別只想到感冒,細心觀察伴隨症狀,切勿因小失大)。

同時,寶寶頸部除了有疹子外,可能還會出現滑動的「小腫包」。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好好解答下寶寶頸部那些容易出現的問題吧。

您好!我家寶寶一歲三個月,最近天氣熱,頭上長了好多痱子,今晚無意間發現後腦勺左上方距離兩指的地方有一個疙瘩,摸著還會動,比黃豆大出許多,我想請問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孩子後腦勺左上方距離兩指的地方有一個疙瘩,摸著還會動,比黃豆大出許多。

」應該是皮下淺表淋巴結,屬人體正常防禦機制,除耳後頸部,還可見於腹股溝,腋下等部位。

當頭頸部皮膚出現破潰(如嚴重痱子、濕疹)、口咽部感染等會刺激耳後頸部淺表淋巴結增大,屬於正常反應,無需治療。

我們翻閱《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1—10》全套書籍後,就小兒頸部出現的紅疹、小腫包現象的護理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補充回答。

頸部紅疹:保持乾燥、透氣

包括新生兒在內的 1 歲以內嬰兒由於頸部相對較短,加上汗液或奶汁留存局部,頸部皮膚特別容易出紅疹、潰爛、脫皮,甚至感染。

給孩子局部使用痱子粉、潤膚露、抗生素藥膏都會有一定效果,但都不理想。

保持頸部乾燥、透氣是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

保持頸部皮膚乾燥的原則是:

1.儘可能多地讓孩子俯臥。

讓孩子經常趴著,抬頭時頸部皮膚褶皺可以分開,保持頸部透氣;

2. 清洗頸部後,可用吹風機弱檔熱風將局部吹乾,再用干、軟的紗布置於頸部,2~3小時更換一次;

3. 不建議用爽身粉,以免孩子將其吸入呼吸道;

4. 任何藥物效果都有限。

頸部「小腫包」: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腫大現象

淺表淋巴結對人體只有益,而無害:常無意間摸到嬰幼兒頸後、耳後皮下,有類似黃豆至蠶豆大小,活動,無壓痛,局部皮膚不紅的「肉球」,是頸後淋巴結,屬人體淺表淋巴結(是皮膚之後的第二道免疫防線)。

因嬰兒容易出現頭面部皮疹、咽喉發炎等,淺表淋巴結即可被動用,參與抵抗感染。

淺表淋巴結對人體只有益,而無害。

淋巴結腫大:在一些異常情況下,寶寶的淋巴結也會出現腫大的情況,小到綠豆,大到蠶豆,此時寶爸媽難免會擔心焦慮,寶寶出現的淋巴結腫大現象到底要不要緊呢?接下里我們可從兩方面著手分析。

1.腫大淋巴結是否有觸痛,摸著是否有發熱的感覺。

淋巴結腫大, 除了淋巴結感染或其它淋巴結疾病外,主要是局部感染的反應。

比如:扁桃體發炎、咽喉發炎、下肢感染、面部濕疹(常並發感染)、膿皰疹等淋巴結腫大,以後又會逐漸縮小。

這是正常現象,無需任何治療。

若發現「腫物」過大,應看醫生。

只要腫大淋巴結沒有壓痛反應,就應是反應性腫大。

如果真的是淋巴結本身發炎,腫物會比蠶豆大,並有明顯觸痛,摸著有發熱的感覺。

2.淺表淋巴結腫大後恢復需要較長時間,且不會完全消失。

淺表淋巴結是人體正常結構的一部分,一輩子不可能消掉。

只是局部感染後有所增大,感染消失後會有所減小,但是不可能消失,且需要較長時間逐漸縮小到正常水平。

所以,家長不要糾結為何有些部位淺表淋巴結總是存在。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THANK YOU

崔玉濤家庭育兒

【未經授權企業及其他組織不得轉載,轉載者註明(崔玉濤家庭育兒官方訂閱號:icuiyutao),投稿請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其他合作請看公號菜單

長按上面↑↑↑二維碼識別關注

崔玉濤家庭育兒

微信號icuiyutao

覺得不錯,請點讚,下期想看什麼內容,請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會動的淋巴結原來是身體晴雨表!

家長經常能摸到孩子後頸部位有黃豆大小的小腫塊,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淋巴結,它是人體重要的一種免疫性器官。淋巴結遍布全身,只有淺表的部位才可以觸及,它通常都是無害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