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對孩子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手爸爸他們在妻子感到疲倦時,要接手孩子的照顧;當妻子因哺乳、育兒感到挫折時,他們是另一半訴苦(或發怒)的第一線。

地球人都知道,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任何家庭都會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態。

新手爸爸是需要被鼓勵滴哈,讓我們一起為新手爸爸按個贊吧。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從做父親的那一天起,這就是一個終身職業,一個好爸爸,會學習怎樣教育孩子,學習怎樣愛孩子,用濃濃的父愛,為孩子撐起澄澈的藍天,讓孩子擁有燦爛的人生。

父親的力量

也許爸爸們工作繁忙,照顧孩子的總是媽媽;也許爸爸們應酬太多,陪孩子玩耍的大多是媽媽;也許爸爸們總在加班,孩子一天都跟爸爸碰不著面……但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爸爸口袋裡的鈔票。

除了物質之外,父親對孩子究竟還有多少影響力?

1、執著於成就的父親容易造成孩子自卑

也許你是一位在工作領域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被眾多人仰望。

然而你將自己對成功的執著和嚴苛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是否想過他們能不能接受。

孩子會認為你在事業上是完美的,從而對自己提出更完美的要求,可是由於年齡小,他們很難馬上取得你那樣的成就,沒有辦法達到父親的期望。

於是他們容易貶低自己,造成心理上的自卑。

因此,在孩子面前你應該收起自己的光環,不要駁斥孩子的想法,否定他的願望,嘲笑他的品味,更不要污衊他的人格。

即時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待,也應給予鼓勵和支持。

2、易怒的父親會讓孩子同樣脾氣暴躁

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會不知不覺地模仿你的言行,因此脾氣暴躁的父親,多半會有個脾氣暴躁的孩子,這就是典型的「定時炸彈型」父親的影響。

所以,該怎樣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玉寶寶老師教你一招,當孩子惹你生氣的時候,想要制止他教育他,但請儘量用「我」開頭,「我生氣了」、「我很吃驚」等等,而不要抨擊他們打罵他們。

比如,當看到孩子朝小朋友扔石頭時,不要說:「你瘋了嗎?這樣會 把小朋友弄傷的,你真是太野蠻了!」而應該告訴他們:「我很生氣,很吃驚,我們不能朝人扔石頭,人不是用來傷害的。

3、父親如良師益友使孩子更擅長社交

如果你在孩子小時候是以一個「益友」的角色在他的生活中,陪孩子一起嬉笑打鬧,那麼在孩子長大後你再將角色慢慢轉變為「良師」。

由於父子之間已經有了親密的關係做基礎,此時再進行任何說教,孩子都會樂於接受了。

這樣的環境 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工作中也容易與人溝通,並且習慣用分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然而如果一開始並沒有過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站出來直接呵斥他,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孩子會認為:在我小的時候,你沒有管我,憑什麼現在才來說我,早幹嘛去了!孩子的這種態度又會惹惱你,繼而開始惡性循環。

因此,作為父親, 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

4、消極的父親使孩子同樣消極被動

你是否在孩子面前抱怨過工作不如意,咒罵過誤解自己的同事和領導?

那麼請注意,父親心態消極,他的處世態度會潛移墨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給他們的心理帶來陰影。

作為一名父親,如果發現孩子身上出現某種自己所具有的消極心態,一定要重視起來。

為了孩子的成長,心態消極的父親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達觀的人生態度。

如果自己無法做到,應該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力圖調整好心態,起到榜樣作用。

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塑造優秀人格的溫床。

5、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

隨著寶寶一點點長大,他的獨立性和生活處理能力逐步加強,已不再滿足於母親所在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圈子。

這時,父親就會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孩子會從中學到許多不同於母親的交往方式。

如父親會更多地通過遊戲和孩子交往,而一旦遊戲結束,父親能很快轉移情緒,這讓孩子覺得十分新鮮,也有利於孩子體會應該在什麼時候克制自己過多的情感要求。

所以,那些過分忙於工作的父親,那些認為"照料孩子與父親無關"的父親,那些抱怨沒時間教孩子的父親,請抽出和孩子遊戲的時間吧。

6、帶給孩子成就感

心理學研究證實,爸爸對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孩子成就感的形成過程中,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大得多。

有人比較了社會上有成就和無成就的人,發現人的成就大小與父子關係有密切關係。

有成就者一般與爸爸的關係親密;成就較低者與爸爸的關係較疏遠。

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社會能力也與父子關係有關:父子關係冷淡,則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成績較低,在人際關係中有不安全感,自尊心較低,常表現為焦慮不安,不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

7、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澳大利亞的-個研究發現:在父親積極參與家庭教育的家庭中,孩子更能表現出較高水平的合作與社會技能,從而發生機能亢進與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較低。

《婚姻與家庭》期刊的一個調查發現:父親經常與孩子在-起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

美國專欄作家愛默生·蔡斯撰文指出:人們對於母親在家裡的作用往往能夠充分重視,因為每個家庭確實少不了母親的存在。

但這並不意味著父親在家裡的作用就低於母親,或是說孩子接觸父親對於其成長的重要性不及母親。

當然,父親在家庭之外有很多的責任,使他們與孩子的接觸有限,但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卻不會因為這一點而發生改變。

爸爸在男孩女孩成長中的區別

傳統觀念認為,媽媽是孩子的主要養育者,事實上,父親和孩子之間建立的良好關係,其作用比人們的想像大得多,男孩和女孩可以從爸爸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

爸爸是男孩模仿的對象

我們常說:"這孩子跟他爸爸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舉手投足都一模一樣。

"爸爸往往是力量、權威、智慧的化身,爸爸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男孩,他能從爸爸的身上學到男性的一些行為特徵。

曾經有一個男孩子,他爸爸一周回家一次,平時都是溫柔體貼的媽媽照顧,孩子上學後,不敢和男孩玩,總喜歡和女孩一起玩,甚至笑的時候都捂著嘴。

如果生活中缺少爸爸的關心,男孩也會女孩化,膽小、懦弱,沒有陽剛之氣。

可見沒有爸爸,男孩的男性行為特徵就弱化了。

爸爸是女孩依賴的港灣

我們常說:"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

"女孩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爸爸的高大偉岸會給女兒帶來安全感,是女兒的驕傲,也會成為女兒將來擇偶的參照標準。

但如果爸爸們總沒時間陪女兒、和女兒交流、及時了解女兒的內心,恐怕這小棉襖就沒法貼心了。

尤其是女兒到了青春期,有些束手無策的爸爸就從女兒的生活中撤了出來,把女兒完全交給媽媽,這對女兒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第一: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當我們高高在上時,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溝通便無從談起。

其實,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我們才會找到許多曾經不解的答案。

筆者曾經聽一位媽媽聊起他淘氣的兒子,這個4歲的男孩似乎有著天生用不完的精力,連刷牙時也總是不停扭動身體,對著鏡子扮各種鬼臉。

媽媽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媽媽自己在刷牙的時候,突發奇想地蹲到了兒子的高度,來嘗試一下令兒子百玩不厭的動作,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兒子的高度看過去,鏡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鏡的效果,這個發現讓媽媽都覺得很有趣,更別說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兒子了。

由此可見,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為什麼。

當我們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與他很好地溝通了。

第二: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唯有信任,才可能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

其實寶寶年齡越小,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小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總會伸出手讓爸爸媽媽抱,這便是對於信任最好的詮釋。

然而,隨著寶寶日益長大,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

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懷。

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除了學業,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在這裡,推薦使用「跨級培育法」,即用超過其年齡段的一些內容,如用教育6歲孩子的態度去教育3歲的孩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躍的時候,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感到你對他是有信心的,從而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比如,可以帶著孩子走進廚房,做一些親子料理,讓他品嘗家務勞動的喜悅,或者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個小任務,讓他去完成,考察他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親子信任度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權

通常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簡單的決定能力了。

這時,爸爸媽媽要有責任有意識地進行「基礎教育」,讓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舉例來說,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上幼兒園,先告訴他一些簡單的穿衣規則,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衫,然後再讓他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仍然穿選錯的衣服去幼兒園,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識到周圍人的眼光,得到「教訓」後,再教導孩子「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做決定」,這樣體驗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成長得很快。

同時,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會像指路明燈似地幫助他,站在他身旁。

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為順暢。

所以,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練習思考能力,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在生活中學習思考。

比如吃飯、上幼兒園、過馬路,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對話,並讓其學會思考,千萬不要事事包辦。

第四:觀察孩子的個性,發展其興趣特長

如今的父母大多在職場上縱橫馳騁,卻相對減少了親子時光,但無論如何,作為父母還是應該當一個有心人,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不該只注重物質的給予,更多的應該著重情感教育,態度才最重要。

我們知道,讓孩子成為「全能寶寶」的可能性並不太大,所以要觀察其個性特點,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儘量發揮其特長,抑制其一些不好的習慣。

當爸爸媽媽了解了孩子的特質後,才不會盲目地施教。

建議可以通過一些活動,如親子閱讀、親子遊戲等引導其特長,從而弱化不好的習慣。

另外,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儘早為其做一個很良好的規劃,但同時這個規劃又要符合孩子的個性需求。

當孩子可以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許多親子間的誤解和矛盾自然可以化解。

第五:與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從孩子的成長與情感需要出發考慮問題,與遷就、溺愛不同。

當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基礎的,而不是靠威嚴來形成的。

父母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與父母玩耍、遊戲,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

如果以10次親子溝通的過程來說,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長輩。

始終要記得,我們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還是要讓他了解我們家長的角色。

爸爸媽媽應該在世俗的成功與快樂間找一個最好的平衡點,從某種程度上,孩子的未來是父母的選擇。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可見教育中父親如果缺席,實在是不稱職。

作為父親,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你是否見證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的喜怒哀樂?當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你是否足夠耐心地和他討論了?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都及時出現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教育兒 | 1個好爸爸頂100個老師

淇媽微云:前一段發的媽媽育兒的文章,有朋友提醒說總是在說媽媽育兒該如何如何,難道爸爸就不重要嗎?不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參與進來同樣重要,爸爸在育兒上的作用跟媽媽是互補的,不能說讓媽媽教育好孩子就...

1個好爸爸頂100個老師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從做父親的那一天起,這就是一個終身職業,一個好爸爸,會學習...

1個好爸爸頂100個老師

導讀: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從做父親的那一天起,這就是一個終身職業,一個好爸爸,...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從做父親的那一天起,這就是一個終身職業,一個好爸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