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還有那麼多「表兄弟」,秋季這件事不能掉以輕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秋季到了,登革熱的防控仍不能掉以輕心。
發布君提醒大家要繼續做好防蚊滅蚊措施,注意個人防護,出現發熱等症狀時及時就診。
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傳染病。
登革熱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播。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病毒通過蚊子的叮咬傳染給人類。
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時獲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終生均能傳播病毒,少數還可經卵將病毒傳給後代。
白紋伊蚊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4天,多數為5~8天。
患者在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都具有傳染性。
還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後,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發病,即隱性感染,但是同樣能通過伊蚊將病毒傳給其他人。
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和皮疹(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為主,不高出皮膚)。
部分病人會出現喉嚨痛、咽和眼結膜充血,厭食、噁心和嘔吐也是常見症狀。
但部分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不出現任何臨床表現(即隱性感染)。
登革熱發病時及時就醫,一般經對症治療即可痊癒,愈後無其他健康影響,死亡率很低。
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登革熱,也無特效療法,只能對症治療。
因此,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發病時及時就醫。
蚊子傳播的疾病遠不止登革熱這一種,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常見的蚊媒傳染病。
(點擊可放大)
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經按蚊叮咬而傳播的寄生蟲病。
目前全球仍有109個國家流行瘧疾,全球約有2.07億瘧疾病例,瘧疾死亡62.7萬。
瘧疾主要流行於非洲和東南亞,是全球廣泛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來,隨著境外貿易、勞務輸出、旅遊人員日趨增多,感染瘧疾的風險也明顯增大。
中華按蚊
按蚊吸入瘧疾病人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時,就會把瘧原蟲帶給健康人,使健康人發病。
瘧疾的主要症狀包括發冷、發熱、出汗、嚴重貧血等,有時還伴有頭痛、嘔吐、腹瀉、呼吸急促等症狀,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赴非洲和東南亞瘧疾流行區的市民,注意防蚊滅蚊,防止輸血感染瘧疾或其他疾病。
如出現畏寒、發熱等瘧疾症狀,應儘早進行及時診斷和正規治療並主動告知醫生外出史。
寨卡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並通過蚊媒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
主要通過伊蚊叮咬而感染。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不常見, 現在已經發現的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
人被帶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後,大約3~7天後發病。
絕大多數人症狀很輕,出現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以及頭痛等症狀,持續2~7天後自愈。
懷孕的任何時期感染寨卡病毒,均可能會通過母體感染胎兒,並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產生一種名為小頭畸形的先天性大腦發育缺陷。
目前還沒有針對寨卡病毒病的疫苗,避免被蚊子叮咬是主要的預防方法。
乙腦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
主要分布在亞洲遠東和東南亞地區,經蚊子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傳播媒介是三帶喙庫蚊多見於夏秋季。
常累及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倖存者常殘留有明顯的後遺症。
三帶喙庫蚊
人感染乙腦病毒後潛伏期為5~15天,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直性痙攣、腦膜刺激征和昏迷等特徵。
病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急性腦炎期、恢復期。
黃熱病
黃熱病主要經由伊蚊叮咬傳播,流行於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
潛伏期通常為3~6天,患者出現發熱前較短時間內至發病後的3~5天為傳染期。
典型臨床過程可分為感染期、緩解期、中毒期及恢復期四期。
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寒戰、黃疸、出血、頭痛、畏光、腰骶部和下肢疼痛、肌痛、噁心、嘔吐等。
部分症狀較重病人出現多器官功能損傷表現,可出現多部位出血。
目前針對黃熱病沒有特異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黃熱疫苗為減毒活疫苗。
到有黃熱病流行的非洲或南美地區旅行時,旅遊者應提前接種黃熱疫苗、採取措施防止被蚊蟲叮咬。
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主要流行於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發病後2~5天為傳染期。
潛伏期為2~12天,通常為3~7天。
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為對症處理,尚無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採取個人防蚊措施。
來源|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禪城
責編|肖婷英
禪城發布微信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