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親手將你的孩子養成一個不孝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天前在車上聽到兩位長著的談論,其中一位的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他說:「孩子小的時候,照顧他吃喝拉撒,屎啊尿啊,怎麼髒都很疼愛,可是到我們老了他們怎麼就嫌棄了呢?」是啊,面對這種對比的落差,父母的的內心終究是難過的,然而更多的應該是不理解。

大多數傳統父母在養孩子的時候,總是百般呵護,儘可能地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按道理來講,孩子的內心因該是充滿感激,可現實是很多孩子被養壞了。

頗有教育經驗的老師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了幾點不孝子養成的方法,希望各位家長能遠離標杆。

1,讓孩子認為父母給的所有愛與關懷都是理所當然

父母愛孩子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儘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年富力強時,為兒女服務,鞠躬盡瘁,自己的健康、幸福、事業都統統放在一邊。

把自己全心全意為兒女服務的奴僕形象牢牢地樹在孩子心裡。

但是父母包辦溺愛,實質是剝奪了孩子勞動、孝順的機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

家庭的過度溺愛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嬌生慣養的性格,使得一些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過度溺愛容易導致寶寶出現心理畸形和多種多樣的身心障礙。

一些孩子由於過度被保護,從小便覺得父母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的,對父母不存感恩之心,更不用說孝順父母了。

具體來說,不妨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培養,建立正確的孝順觀。

第一,明確家庭關係。

家庭中,應當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環境,讓孩子從小知曉長幼尊卑。

比如等父母長輩都到齊才能吃飯;看電視先徵求長輩的意見等。

第二,堅持細節訓練。

孩子的道德標準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在家長的引導下建立。

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

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回家主動和父母問好」;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等。

2,不孝順自己父母的父母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絕對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能學到一切,其實是不對的。

很多時候我們所傳授的道理品德,孩子並非願意接受,也並非銘記在心。

因為與孩子最親的人是父母,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因此你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孩子眼裡看來都是榜樣,遠比我們老師的話有用的多。

這是來自一個不孝子的懺悔。

我們在看文的同時不難發現孩子的行為都是受父母所影響,所以記住一點,父母的言傳聲教最影響孩子。

德行為本,知識、技能是其次,這個順序搞錯了,你耗盡一生的努力,教出來的孩子會讓你吐血,那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所以人不開智慧,煩惱不斷。

所以我們應該長養孩子的是仁慈、仁厚的心。

更多關於教育孩子的心得都在我的微信里,歡迎各位家長與我探討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溺愛會帶給孩子四大問題

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將所有的關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其是有求必應。殊不知,這種溺愛過度的教育方式會帶給孩子極大的傷害,更是其良好行為的「絆腳石」。

家長沒有一千萬以前,別讓寶寶有這些習慣

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我們的經濟能力逐漸提升,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父母對孩子的花費也就越來越大手筆了。但是給孩子養成「富貴病」,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非常不好的。下面我們就來為寶爸寶媽們介紹下哪三種...

這7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

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無時無刻不滲透著父母全身心的關愛。照理,父母老去時,克盡孝道也是天經地義。然而現實生活中,「盡孝」卻往往被人們排在次要的位置······關於孝順,有一個古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