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商|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有認真把關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喜歡輕鬆愉快,顏色鮮艷的事物,這是孩子的天性,而動畫片情節緊湊,寓教於樂,色彩豐阿富,深受孩子喜愛。

但是,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合理選擇動畫!不適合孩子的動畫片,對大腦有損傷,而且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一旦損傷了腦神經,孩子的認知水平、記憶力、注意力都會顯著下降!還會造成學習障礙!

也就是動畫看多了看錯了,孩子反而變「笨」的!

什麼樣的動畫片會傷害孩子?

  • 01-情節過快,畫面變化迅速、具有強烈視覺衝擊的動畫片會影響兒童集中精力和解決邏輯問題的能力,對幼兒的短期記憶也有不良的影響,對6歲以下幼兒的認知發展和記憶力有一定影響。

  • 02-動畫片中強烈的視覺、聽覺刺激,使孩子在面對刺激沒那麼強烈的課堂學習或看書寫字時,興趣索然,很難集中注意力,甚至造成學習障礙。

  • 03-語言消極負面,情節血腥暴力的動畫片,會明顯增加孩子言語中的暴力傾向,甚至增加暴力行為發生的幾率。

而且孩子喜歡模仿動畫人物的暴力動作,易造成日常遊戲玩耍間危險因素增加。

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動畫片呢?

  • 選擇畫面、情節變化較慢的動畫片或兒童片

如《天線寶寶》、《小兔米菲》等情節比較簡單,畫面變幻的頻率較低的動畫片這類動畫片,

不僅不容易損害孩子的記憶力,而且包含著對生活中常見事物的基本認識,對小朋友認識事物、學習知識有一定的幫助。

  • 選擇畫面顏色溫和精美,配樂和諧、不刺耳的動畫片

0-6歲是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和感官敏感期,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根據聽覺、味覺、視覺、觸覺、嗅覺等來了解周圍的事物,熟悉環境並獲得安全感。

如果這期間經常聽刺耳的聲音(如《熊出沒》中光頭強伐木的刺耳聲),或看過於刺眼的畫面(如《口袋妖怪》里皮卡丘放出的光),就會對聽覺和視覺造成很大的損害。

孩子學習語言,還是要在生活環境中去接觸,語音、語調、說話的姿態這些,不能依賴動畫片去教給孩子。

  • 選擇具有親社會傾向、無暴力的動畫片

如《超級飛俠》、《麥兜響噹噹》、《小豬佩奇》等。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認為:模仿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必由之路。

兒童對動畫片的模仿包括動畫形象的處事態度、語言、人際交往、動作姿態、穿著打扮等各個方面,只要與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相關的事物,都有可能成為兒童模仿的對象。

所以家長在選擇動畫片時,一定要注意把關,選擇具有親社會行為傾向的動畫片,這樣孩子模仿起來不僅沒有危險,還會形成樂於助人,積極樂觀等好的心理品質。

家長在開始讓孩子接觸動畫片時,即使不是抱著讓孩子學習的目的,至少也是不希望動畫片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孩子所看的動畫片時,要多加注意。

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陪伴孩子一起看,這樣才能讓動畫片發揮它最大的作用,不僅能帶給孩子輕鬆愉快的心理感受,還會增進親子感情,學習到不同的知識,還能學會人際交往,培養樂觀、合作、互助等良好的品質。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均整理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電視里的那些動畫片,一定適合孩子嗎

有什麼方法能讓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寶寶瞬間平靜下來?有什麼方法能讓跑遍房間每個角落就是不肯飯的寶寶乖乖地坐下來,張開嘴?相信有不少媽媽的答案是:放動畫片!可是,電視里播的那些動畫片,真的適合寶寶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