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們要注意!寶寶免疫力的這些誤區,您可千萬別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份,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季節,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化頻繁,特別是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剛剛進入集體生活,環境變化大,還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就先被各種疾病給擊倒了,孩子受罪,家長也倍受煎熬。

「幼兒園新生狀況大調查」顯示:近九成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狀,超過一半的孩子入園後生病幾率明顯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學期生病超過3次。

於是,有很多家長就在問:「我的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一到秋天就生病,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

孩子的第一道免疫防線來自媽媽

孩子的身體要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侵襲,必須靠各種完整的免疫防線與機能,也就是白血球、抗體及無缺口的皮膚及粘膜。

新生兒雖然有母親給予的一些抗體,可免於某些疾病發生,但是,因為新生兒的白血球功能不好,而且「補體」(存於血清中,能夠增加抗體的作用)的成分很低,無法配合抗體作用以阻止病原體的入侵,因此幼兒抵抗力極差。

孩子到了4~6個月以後,從母體接受的抗體會逐漸消失,自己也開始有能力製造抗體。

白血球也漸趨成熟。

抵抗力相比新生兒時期也會好很多。

孩子生病並不是因為抵抗力太低

孩子經常生病並不是因為沒有抵抗力,而是因為生活範圍逐漸擴大,加上幼兒園小朋友多,感染病原體的機會愈來愈多,也就容易生病了。

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從單純的家庭環境進入人員眾多的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接觸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就會增多,一旦被病原體侵襲,很容易就生病了。


孩子生病了,不要急於壓制

孩子自身製造的抗體,是孩子免疫力的主要來源。

生病後,人體內產生對抗此種病原體特殊抗體,當此種病原體再來侵犯時,抗體就可以聯合白血球將病原殺死,而免於生病。

此種免疫力,有的可以持續很久(如麻疹抗體),有的是暫時的(如感冒抗體)。

很多爸爸媽媽有一個觀點,就是說孩子感染了病毒就要馬上把這種病菌去除,不管是用抗生素也好,還是清熱解毒的藥也好,希望馬上把病壓下去。

其實這樣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孩子生病初期就大量用抗生素治療,會把病菌一下就壓死了,以至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還來不及對病菌做出防禦反應,下一次這種病菌來襲,孩子還是會中招,等於孩子這次白得一次病。

孩子生一次病,抵抗力就上一個台階

實際上,我們自身是有免疫系統的,細菌、病毒的入侵,會增強免疫系統的記憶。

每一次的入侵就是升級我們體內免疫系統的病毒庫,所以每一次生病都是對病毒庫的升級和更新。

當病毒庫的級別越來越高時,生的病就會越來越少。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孩子生一次病,抵抗力上一個台階 。

舉個例子,孩子感冒,大部分是由感冒病毒引起。

病毒進入身體後,身體就會產生針對某種病毒的抗體,這樣孩子身體中就保留了這種抗體。

一段時間後,孩子又患了一次感冒,是由另外一種病毒引起的。

身體同樣會產生對另外一種病毒的抗體。

這樣,孩子體內就已經保存了針對這兩種病毒的抗體。

如果第三次生病的病源,是第一種或者第二種病毒引起,孩子身體里已經有了針對這兩種病毒的抗體,他的抵抗力就能將這次的病毒予以消滅了。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孩子每一次生病都在升級他的病毒庫,讓我們的身體對疾病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有了這些認識孩子以後生病的機會就越來越少
,所以,我們在兒科門診上大家去看,幼兒園的孩子,也就是說三到五歲的兒童是最多見得的,六歲以上的兒童生病就非常少見,在整個人群當中,占不到10%。

也就是說,在幼兒園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是在抓住一次又一次的生病的機會在鍛鍊自己的抵抗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生病在實戰當中,真正地提高免疫力,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孩子生病了,需要補補補

補鈣、補鐵、補鋅、補蛋白質……幾乎所有父母都在忙著給孩子「進補」,可是卻給孩子補出了貧血或營養不良。

濫補微量元素,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了孩子的免疫力。

寶寶偶爾感冒發燒,也是身體免疫機能的正常表現,寶爸寶媽們也用不著如臨大敵。

平時不要濫用益生菌、濫補保健品;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按時打疫苗,寶寶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

孩子是不是又生病了,我好擔心,好自責

媽媽總擔心寶寶生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親密的看護人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寶寶。

如果寶寶總是擔心寶寶生病,這些焦慮反而可能導致寶寶更容易生病。

這個問題太常見了,經常有媽媽,寶寶這樣的情況是不是病了啊,要不要吃藥啊等。

寶寶是否病了,通常主要從寶寶的吃喝拉撒,以及睡眠來判斷。

當然,寶寶的精神狀態很重要, 如果醒著的時候兩眼無神,時常莫名的哭鬧,就要細心觀察寶寶是不是真的病了。

各位寶爸寶媽們!寶寶比你想的更堅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