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肚子上黑黑的妊娠中線,科學的解釋遠遠沒有這些傳說有趣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源自網絡

孕檢的時候,尤其是在胎心監控室,數位媽媽或躺、或坐在一起,相同的是都扛著大肚子,不同的是大肚子各有特色。

你看,有的孕媽媽肚子圓圓的,有的卻尖尖的;有的孕媽媽肚子大在中間,而有的卻明顯在下面一些;有的孕媽媽肚子上妊娠紋花花的,有的卻乾乾淨淨;有的孕媽媽肚皮中間有一道深深的黑線,而有的卻壓根兒看不見……

是啊,關於孕媽媽肚皮中間的這道黑線,有趣的傳說還真不少……

圖片源自網絡

之前我接觸過一些美國婦產醫生,他們自帶美國人那種幽默感,曾經告訴我說:

孕媽媽肚子上這道黑線其實是神奇的 road map(路線圖),是為了幫助新生寶寶順著黑線能找到乳房吃奶的;因為新生寶寶只能看到眼前幾英寸的地方,所以線必須是深色的才可以!而沒有黑線的媽媽生下來的寶寶,那都是自帶GPS的,全憑自己探索去……

乍一聽還蠻有道理哦!

圖片源自網絡

還有一些坊間老人的說法也蠻好玩的:

孕媽媽肚子上這條黑線預示著胎寶寶的性別呢。

這條黑線越黑,生男孩的幾率就越高;這條黑線在肚臍上的那部分偏左並直達兩乳之間,一般生男孩,反之生女孩;這條黑線中間如果沒有斷開,一般生男孩,反之生女孩。

我想這些說法也是幾率的問題,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意思的猜測。

圖片源自網絡

可是這條黑線究竟是什麼呢?會不會伴隨孕期結束之後一直存在呢?那樣夏天再穿比基尼豈不是很難看?

【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條黑線】

懷孕後孕媽媽腹部中間漸漸出現一條黑線,學名叫做「妊娠中線」。

1、這是醫學上人體的一條解剖線:

其實不僅是女性,男性腹部也有。

它是人類前腹壁腹部肌肉的腱膜融合而成的線帶,肌肉纖維組織附著其上,自胸骨劍突穿越肚臍到恥骨處聯合,這條線的形成有如將我們的肚皮左右劃分成兩部分的中線,因而是醫學上人體的一個重要的解剖標誌。

2、這條線就是顏色可深可淺的線罷了:

妊娠中線除了是人體肌肉附著處外,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功能。

在沒懷孕時,多數人這條線是一條極不明顯的白色紋路,因而常常很難看出來。

妊娠以後,孕媽肚皮上的這條線漸漸變深,漸漸清晰可見,而改稱之為妊娠中線。

妊娠中線大多形成於懷孕2-4月間,該線主要由於孕媽在妊娠期間體內雌激素和雄激素分泌不平衡,使色素加深加重,造成皮膚底層色素沉積而成。

3、這條線有的人特別明顯,而有的人看起來很淺淡:

懷孕期間出現的妊娠中線色素沉澱,與每個人對荷爾蒙的反應強弱度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顏色偏黑的黃種人會比白種人更容易色素沉澱。

此外,妊娠中線的顏色深淺,也和孕媽媽的皮膚張力有關。

換句通俗的話:如果孕媽媽肚子一下撐的太大,讓皮膚張力出現緊繃現象引起發炎後,就容易讓色素沉澱形成暗沉的膚色,而組織愈薄的地方或對荷爾蒙反應較激烈的部位,就會囤積色素。

4、這條線悄悄的來,也許會默默的走,反正沒有常理可言:

由於每個孕媽媽的荷爾蒙反應各有不同,對色素細胞的反應也與所不同,因此出現妊娠中線的時間點都不一樣,不過,通常都是在腹部逐漸隆起的孕期中後期才會陸續出現。

這種因為懷孕荷爾蒙改變所產生的色素沉澱,在生產過後約6個月到1年內就會消失,不過,對有些色素比較難消的體質來說,消退時間就不一定了,也可能需要等上一兩年才會逐漸退去,甚至可能無法完全消退。

總之,就是「沒準兒」:沒準兒黑色線來了,沒準兒黑色線走了,沒準兒黑色線賴在肚皮上了……因人而異!

圖片源自網絡

還好,還好,我在整個孕期,雖然長了肉肉,但是沒有長妊娠紋,妊娠中線也是又黑又長,真真是省得我家小二寶找neinei吃時迷了路;鬱悶,鬱悶,我過了孕期後,雖然很快就沒有了妊娠中線,但長出來的肉肉卻不肯離我而去了!

低頭看著自己略微鼓起的小肚腩,怎一聲「唉」字了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