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好意心領,但能不能別再親我的寶寶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到軟糯可愛的寶寶,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想親一口。

尤其春節在即,走親訪友面對的都是家庭成員,許多長輩或訪客都會情不自禁親吻孩子以示疼愛,可是,這樣真的很危險啊……「親吻病」,您聽說過沒有呢?

這個春節我特別想說:您的好意心領了,很感謝,但能不能別再親孩子了呢?

生日會上一個吻,染皰疹病毒一年

剛過去的16年末,我看到一篇讓人心疼的新聞。

國外有個2歲小姑娘,因為在生日會上被親戚吻了一下,被傳染了皰疹病毒,經歷了8個多月才轉好。

Siennna金髮碧眼,長得像洋娃娃一樣,人見人愛。

15年10月,媽媽為她精心策劃了一場生日party,邀請了許多親朋好友來參加。

但沒想到,生日會剛過不久,Sienna的嘴裡就開始長潰瘍——孩子竟然感染了皰疹病毒!

孩子原本粉嘟嘟的小臉被皰疹覆蓋,從下巴蔓延到臉頰,還一直在擴散,看上去觸目驚心。

媽媽只好帶著孩子到處求醫。

起初考慮過是否過敏,還做了測試,但結果表明不是。

Sienna的治療進展非常緩慢——因為她太小了,只有兩歲,醫生必須減少抗生素的用量

Sienna過得也很不開心,不僅沒法和別的小朋友玩兒,而且不能吃零食、喝飲料。

下圖是Sienna脫下來的衣服,沾滿血跡。

皰疹病毒會瘙癢,孩子會一直抓,抓破了就出血,容易造成反覆病毒感染和並發細菌感染。

在長達八個月里,2歲的Sienna就是這樣痛苦地度過,而媽媽每天都要面對被染血的衣物、被子和床單。

病因到底是什麼?原來,在Sienna的生日會上,來參加party的親友挨個擁抱了她,也有人送上親吻。

就是一個阿姨的親吻,將病毒傳染給了抵抗力脆弱的孩子。

由於Sienna的情況實在太嚴重了,醫生最後不得不加大了抗生素的劑量來治療,這才終於出現好轉。

但醫生說這樣的治療達不到徹底免疫,皰疹還是有可能出現。

到去年末,這條新聞發布的時候,Sienna已經三歲了。

不過是一個吻,卻給孩子帶來了一年的痛苦和危險。

事實上這樣的新聞在國內也並不少見。

2014年11月,梅女士2歲的女兒被人親了一下,當天晚上發起高燒,並且嘴巴變歪,面部表情突然癱瘓。

醫生檢查發現,寶寶得了「親吻病」,即EB病毒感染。

該病由口咽分泌物經密切接觸而感染病毒。

目前,妮妮經抗病毒和對症治療,已經好轉,預計再治療一周即可痊癒。

(新華網)

安全健康面前,真的沒有「事兒多」

事實上,不僅是皰疹病毒,之前網絡上也流傳過爺爺親吻孫子,導致孩子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敗血病死亡的新聞;以及被親戚親吻的寶寶,染上手足口病的案例。

成人的免疫力強,很多時候攜帶了病毒,卻沒有表現出病症,並不自知。

但接觸了抵抗力尚且很低的寶寶,就很有可能讓孩子染病。

我們心目中親吻孩子的畫面,大多是下圖這樣唯美有愛的,但其實成人的口腔有許多細菌,這樣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即使是親生父母也應該避免與孩子嘴對嘴親吻。

中國人的傳統就是熱情好客,而自古以來人際交往的習慣也缺乏界限,拒絕別人的熱情就會被扣上「不賞臉」、「不懂事」、「矯情」、「難相處」的帽子,殊不知,有些底線和拒絕,對保護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更是非常正常。

以我個人經歷舉例:我剛生完果果的時候,三親六故有人聞訊來探望。

有個年齡大十幾歲的表姐,的確是很熱情地送祝福,但她進門手都不洗,就握著剛出生一天的孩子的小手,說啊逗啊親啊……

當時是伏天,各種病毒和細菌滋生。

說實話,比起高興地應酬,我心裡更擔憂。

但始終我都沒好意思說出來——會不會澆人家一頭冷水?會不會顯得我這個產婦太矯情?

緊接著表姐就提出想抱抱孩子。

我心裡咯噔一下。

還是一旁的老公眼疾手快,說:「孩子是不是該喝奶了?我抱過來給你喂喂吧。

」如此搶先一步將孩子送到了我手上。

我們相視一眼,我才注意到原來他的想法一樣和我一樣。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經歷過幾次生病發燒的揪心,我愈發覺得,在孩子的健康、安全面前,真的沒有「事兒多」。

因為為人父母,我們付不起高昂的代價。

不任意親吻,才是禮貌和尊重

生完孩子在醫院那幾天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其實不是這個表姐,而是一位阿姨。

記得她們兩口子一起來探望我和孩子,是她自己先敲門進的屋,讓她老公留在門外,原來是怕產婦不方便;看著孩子她滿心喜歡,但不動手去抱去摸,怕從外面穿進來的衣服不乾淨,只和嬰兒車維持兩尺的距離仔細端詳,開開心心和我聊天。

去年我們帶果果去給這個阿姨拜年,她想和孩子親近,都會先蹲下來問孩子的意見:「我抱抱你行嗎?」就算孩子帶著小女孩的一臉傲嬌轉身走開,她也不介意:「這小大人表情太逗了!」

這種相處方式讓我覺得特別舒服。

這位阿姨不僅對我們兩口子表現禮貌,對孩子也給予了同樣充分的尊重。

如此舉止得體、讓人放心,不光我願意親近,也願意讓孩子親近。

這位阿姨家裡有一個與我年紀相仿的女兒,她一直提醒我要注意對果果的保護和教育:「孩子三歲就要懂得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女孩子。

」所以,去年阿拉蕾和董力的cp炒作事件,我特別關注,國內在這方面的公眾意識確實匱乏。

同樣是去年,FB上有一張圖片爆火,是一位CNN作者Katia Hetter製作的。

照片中的小女孩就是她的女兒。

Hetter在女兒四歲的時候就教育她:「如果你願意抱抱奶奶,那很好,但如果你不願意,我也不強迫你。

鼓勵孩子認識到身體是自己的,對不願意接受的擁抱、碰觸大膽說NO!

我今年5歲

我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

不要強迫我親吻或者擁抱其他人

我正在學習什麼叫「我同意」,

為了在接下來的一生能保護好自己,

希望你能支持我。

「親一下有什麼大不了?」不少人可能還抱有這種想法。

但你瞧,這一個吻不僅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更涉及到培養孩子惠澤一生的安全意識。

就像Hetter說的那樣,孩子的身體不屬於媽媽、爸爸、爺爺奶奶,不屬於學校的老師,也不屬於舅舅舅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他有權支配自己的身體。

我們不應該用「不禮貌」的負罪感,去強迫孩子接受自己不願意接受的肢體接觸
,這樣只會有害無利,未來無論是孩子的人身安全還是心理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

如何拒絕「強吻」的小Tips

所以如果今年春節,走親訪友,再遇到他人要擁抱親吻孩子時:

  • 希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能不強迫寶寶非要迎合

  • 希望親朋友好友互相理解,像我前文提到的阿姨那樣,顯示出對他人的禮貌和尊重

  • 萬一遇到非要又抱又親的,可以像我老公那樣,夫妻配合,智慧地岔開話題,找個方法把孩子帶開

  • 當然,拒絕不代表不禮貌,孩子10個月左右就可以做手勢了,可以用「飛吻」動作來代替學會說「謝謝」,可以選擇握手或擊掌來表示友好。

最後預祝大家過個好年,春節快樂!讓下面這種場景越來越少!

在昨天的中,有送出抽取紐約時報暢銷繪本的機會,歡迎大家來參與,初五會公布中間名單哦!

本文作者:花時間。

微信公眾號「慢成長」manchengzhang123創始人。

海歸碩士,原香港著名傳媒資深記者,童書譯者,四語媽媽。

堅持良心做公眾號,用優質原創傳播科學育兒知識、推廣兒童閱讀及公益。

相信做媽媽就是要陪伴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希望能與有共同價值觀的你成為朋友。

個人微信baby_hour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