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了「自言自語的一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媽媽不在家。
」
「其實我很想和爸媽一起到公園裡玩。
」
「其實我不想要吃的、玩的、看的,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陪陪我,和我說說話。
」
你注意到了嗎?孩子的日記本上這樣的話語越來越多,孩子孤獨在家的時候和自己說話的機會越來越頻繁。
作為父母,難道你想讓你的孩子成為「自言自語的一代」嗎?
不能,不能這樣,我們不允許,你們不允許,他們也不允許。
曾經在《少年兒童研究》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真想用零花錢把爸爸、媽媽買下來》。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她有一
次考試考了滿分,高興地冋到家想給父母一個驚喜,但是爸爸、媽媽都在做著各自的工作,根本不理睬她。
於是,她只好把燦爛的100分埋藏在了黑暗的心中。
有的時候她有作業不會寫,想等爸爸回來替她講解,可是爸爸回來後,連一分鐘的時間都不給她,馬上又離開了;當父母拒絕她的時候,她感到很難過。
她問自己:為什麼爸爸、媽媽都不能陪陪她,和她說說話、談談心。
其實,真想用自己的零花錢把爸爸和媽媽買下來陪她說會兒話。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金錢已經成為很多人評判人生的標準,但是你們的下一代還在成長,難道父母們想用金錢為他們多彩的人生抹黑嗎?「寫完作業了嗎?」「快認真複習!」「還有零花錢嗎?」除了這些,作為家長,或許你們還應該再說點什麼、做點什麼?其實每個孩子的要求都不高,父母一天只要抽出十分鐘甚至五分鐘,對於孩子來說就很滿足了。
爸爸、媽媽們,難道這樣小小的願望你們都不能夠讓孩子實現嗎?
很多父母還有一個錯誤的觀點,他們認為孩子只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就會開心。
但是這些絕不是孩子的全部天空,這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塊藍天。
孩子們在一起玩,只是他們交流活動的一個角落,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才是更具影響力的。
首先從血緣親近的特點來講,父母對於孩子們來說是第一夥伴,父母在其性格、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影響性作用,特別是孩子十歲之前。
然後從輩份關係來說,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有著不可代替的權威性,這是與其他孩子之間的交流絕對不同的,而且孩子們更希望能和大人平等地交流,以展示自身的成熟。
「我不是小孩了!」「爸爸媽媽來和我討論一下這件事吧!」「對於這件事情我有一些看法!」等這樣的話語時常出現,這也表現出孩子們期待與大人平等交流。
現在我們拋開時間問題來看,還有其他的因素在影響著孩子與家長的交流。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知心姐姐,那麼現在就來思考一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喜歡把自己的心裡話,發到知心姐姐那裡尋求幫助呢?恐怕這也得問問家長們自己是否傾聽了孩子的意見。
在2010年知心姐姐對兩萬多名中小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中小學生不願和父母說自己的心裡話,其中中學生首選父母作為傾訴對象的比例為17.79%,小學生的比例僅為34.21%。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這一比例也在逐年下降。
因此她提議把每年10月25日設為知心「傾聽日」,讓孩子用這一天來牽住爸爸媽媽忙碌的腳。
那些與知心姐姐交流的孩子先暫時不提,那些70%的有心事不願與父母溝通的孩子,沒有和他人交流的該怎麼辦,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們是否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自言自語的一代」?
為了孩子,家長需要放下,放下才能獲得。
首先,家長得學會放下忙碌的工作。
把那些不必要的工作放下,放下那顆永遠要工作第一的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為自己的私人生活留下時間,為自己的孩子留下更多的時間。
其次,父母們時常要放下家長的架子。
有很多家長認為:家長得有嚴者的樣,不可與孩子平等交流,只能用教誨的方式。
其實朋友的關係,更能夠讓你們有心與心的交流。
那麼交流之間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1. 擺脫習慣性思維
就如「狼來了」的思維模式一樣,當父母在心中定下對孩子的習慣性思維,這個思維就會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判斷,用過去的思維看待今天的孩子,甚至可能造成對孩子表現的曲解和誤會。
同時還要阻止片面思維,不要斷章取義,一點好全部好;也不要以偏概全,一點差全是錯。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孩子也是變化發展的,要排除主觀偏見,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2. 學會傾聽
和孩子交流要表現得很積極、很感興趣、很耐心,學會換位思考並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他們講話時要用尊重的態度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和提出反對,使孩子感到在被理解、重視和接納。
3. 重視其內心感受
「表里不一」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任何人都可能有其內心的秘密,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孩子內心的需要、感受、心聲、苦惱
和心理矛盾,常常不會明顯地表現在家長面前。
這時的他們就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冋時鼓勵他們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心聲。
對於不贊同的某些行為並不要急於反對,可以事後進行疏導。
對於少年來說,對事物的感受或心理活動往往比其思維更能引發其行為。
所以內心感受不能漏,要對孩子的感受認真加以理解和評價,可能就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舉措。
4. 言語要切合實際,合乎情理
對孩子進行批評、表揚和評價這是每個家庭教育必不可缺的調味劑。
然而,切合實際和有理有節才是真道理,不能跟著感覺走隨著性子來。
「笨蛋」、「傻瓜」等詞語最好不要說出口。
如果孩子的某件事情沒做好,你就開始說:「笨蛋,我已經說過一千次了,為什麼還不改? 」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而運用切合實際、合情合理的交流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強教育效果,而且在孩子心中也為自己樹立了可親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良好形象。
5. 溝通言語要求
由於言語不詳、語義不清、模稜兩可,父母和孩子很可能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想要和孩子成為朋友,清楚、明確、具體的語言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家長切忌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
通常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時候是沒有自覺性的,家長如果不說明原因,就讓孩子做一件事,強迫命令的帽子自然就會被戴上孩子的腦袋,這時孩子就會認為家長專制。
與孩子交流時學會對於自己的決定說明原因是個不錯的選擇。
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常伴左右,煩人、生氣、責備或警告的語氣丟出九霄雲外,這樣不怕孩子不圍著你轉。
當家長們學會了這些,相信「自言自語的一代」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讓孩子不要自言自語,請爸媽也不要讓孩子自言自語。
書名:好爸媽成就好孩子
作者:劉萌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22.00
80後的美好記憶,知心姐姐盧勤說: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知心姐姐,我們家孩子三歲九個月,在幼兒園總被老師批評專注力不夠……」「我的孩子四歲半了,愛玩電腦,我給他限時,不管用。我想問問知心姐姐,怎麼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聽話?」在北京某網站舉辦的一場有關家庭...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5個正確溝通方法保准管用!
Professor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嚎啕大哭的孩子和一個聲嘶力竭大吼的家長一起對峙的局面。你也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嗎?
孩子愛頂嘴,那這篇你一定得看看!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讓孩子往東她偏往西,越來越不聽話,而且還學會了頂嘴。其實孩子跟家長頂嘴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其實如果你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你會發現,孩子愛頂嘴就是你養成的。言而無信的家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