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繁夜醒,媽媽不要只知道餵奶,還可能是這4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淘媽

身邊有很多新手媽媽,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育兒問題出現,讓她們焦頭爛額,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中讓很多媽媽都受不了的就是孩子頻繁夜醒,孩子一哭媽媽就得起來餵奶吃,想好好的多休息一會兒,根本不可能。

但事實上,孩子晚上醒了或哭了,不一定就是餓了,還可能是其他原因。

所以孩子夜醒後,媽媽不要馬上做這件事,不然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1. 腸絞痛

腸絞痛是嬰兒時期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因為嬰兒的胃還很小,消化系統發育也不成熟,如果吃的母乳太多的話,就會出現腸絞痛、腹脹的症狀。

大人出現這種情況都會不舒服,何況是孩子,自然會哭鬧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媽媽可以給孩子輕輕揉揉肚子,或者給孩子做下排氣操,都能夠緩解。

2. 生理性哭鬧

有時候孩子感覺比較熱,出了汗不舒服,或者是尿濕了都會夜裡醒來,或者是哭鬧。

媽媽要先判斷一下是不是這種情況,如果平時觀察的比較仔細的話,孩子一出聲,媽媽就能判斷個差不多。

千萬別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開始餵奶,不然可能會出現過度餵養的情況,增加腸胃的負擔。

如果進食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的話,反而會阻礙孩子的發育。

3. 出牙痛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話「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對於大人來說如此,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

大多數的孩子在5-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出牙了,出牙的時候孩子會表現的很焦躁,而且會流口水。

有時候在晚上孩子也會難受的哭起來,不停地鬧騰。

媽媽如果發現是出牙的話就及時的安慰孩子,可別當餓了的處理。

​4. 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在大一些的時候還有夜醒的習慣,如果可以排除是生理上的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

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總覺得自己會受傷害,缺乏安全感等等,都會有這樣的表現。

所以父母要及時的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