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帶孩子去餐廳吃飯,正值吃飯時間,餐廳里坐滿里了人,好不容易排到位置坐下,便聽到旁邊的媽媽滿腹牢騷地跟朋友訴苦:「都說沖孩子發火,會破壞孩子的靈性,可是很多時候不發火,孩子根本不聽話啊?」

朋友點頭附和說:「是啊,我女兒脾氣很大,別以為就男孩淘氣,女孩任性起來也不得了,有幾次氣得我都想揍她一頓。

」說完她重重地嘆了口氣。

旁邊一直在玩手機的粉衣服女人插話說:「我兒子脾氣也不好,每天晚上睡很晚,早上又不起,叫起來又發脾氣。

剛開始說話的媽媽無奈地說道:「前幾天看到我女兒的畫畫作業,她的題目居然是(我可怕的媽媽),畫的正是我生氣的樣子。

「所以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不是我教育上出現問題了,我閨女為什麼覺得我可怕呢?」三個媽媽面面相覷,深深嘆了口氣。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過這樣的難題。

沖孩子發火,會破壞孩子的靈性,不發火,又憋的難受,氣得頭疼是常有的事,到底該怎麼辦呢?

有人說:

如果孩子生活中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過多。

如果孩子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抱怨。

如果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我們也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

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很多暴躁脾氣的孩子身後都有個暴躁脾氣的爸媽,從孩子的問題反觀家長自身的問題,想要改正孩子的性格,首先要改變自己,你變孩子就會變。

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在生活中經常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在表揚的同時,勸孩子改掉不良的習慣嗜好。

壞脾氣是一種陰性病毒,不僅影響生活社交,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病都是從壞脾氣引發的,慢慢積累,由虛變實,從輕變重。

家長影響是長期的過程,那如何應對孩子偶爾發脾氣呢?

很多孩子實在調皮,很少有家長能不發火,畢竟家長不是神,也是人,不可能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不然作為父母實在太委屈了。

所有的育兒方法都是供我們參考而用,並非絕對化的條條框框,坦白說,父母是有權利憤怒的,正如有人說:「憤怒與快樂對人同樣重要。

」但我們要做的是不盲目的憤怒,不要因為生氣而生氣。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大人之所以能控制情緒,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發育是均衡的,而孩子不是,就算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自我調節,可是孩子不同,他還在發育階段,當情緒上來的時候,理智腦管不住,自然會容易發怒。

孩子不是從出生就會穿衣吃飯,都需要你教的,所以孩子很多時候不懂你的大道理,情緒上來了,自然不管不顧的發脾氣,這時候你不要被他的情緒所干擾,千萬不要以暴制暴,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失控。

家長的影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引導支持,有沒有更快更有效的其他辦法應對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呢?

當然有。

具體的步驟分三步:

引導孩子描述他的情緒

例如開篇文章講到的孩子因為找不到東西而發脾氣,這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慢慢地問他:「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你是因為找不到玩具而生氣嗎?」當孩子回答說:「是的,我昨天明明放在這裡了。

」這時候你要語氣和緩地說:「我可以幫你一起找,你再仔細想一想。

這時候很多家長會不耐煩地指責孩子:「你昨天為什麼不放好了呢?我說過多少遍了,你都不聽。

」看似是好意的提醒,讓孩子聽起來便是對他誤解,翻他舊帳,在指責他。

聽到這樣的話,大多數孩子都會有情緒,發脾氣。

如果他脾氣很大,你需要給他一點時間冷靜下,拿出常看的動畫片,慢慢引導他:「我知道你找不到玩具很生氣,剛才你生氣的樣子像動畫片里的誰呢?」

孩子說:「像憤怒的小鳥。

」「你覺得憤怒的小鳥可愛嗎?」他搖頭。

這樣繼續引導溝通,直到孩子情緒平復。

思考情緒

引導孩子思考他的情緒是從哪裡來的,怎樣可以消除這些負面的情緒,家長要問孩子:「你為什麼會生氣呢?」孩子說:「我昨天明明放在這裡了,為什麼找不到呢?肯定是你隨便碰我東西了。

孩子說出他的感受,你需要確認她發脾氣的點,思考一下,是不是之前經常擺弄他的玩具,先道歉:「我以前可能碰過你的玩具,但這次真的沒有,媽媽可以幫你一起找找,說不定你是忘記放哪裡了。

孩子說:「那好吧。

」此時的孩子情緒已經恢復平靜,你需要抓住這個機會,要對孩子表示理解贊同。

「我知道你記憶力很好,肯定放在這裡了,如果別人隨便碰我的東西,我也會難過的。

回顧反思發脾氣的過程

需要幫助孩子反思發脾氣的過程,如果玩具找到了,跟孩子說:「現在玩具找到了,你開心嗎?」孩子點頭。

「所以說生氣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心理研究發現,人的情緒不是來自於事件的本身,而是來自於你對事件的看法,就如以上案例中,家長誤會孩子,就會導致孩子生氣。

引發孩子發脾氣,家長因為不能正確的理解引導孩子,只是一貫的以為孩子不懂事,亂發脾氣。

所以說讓孩子不生氣的辦法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如果孩子不是因為誤解而生氣,純粹是胡亂的生氣,發脾氣,你需要讓他冷靜一下,等他熱乎勁過了,再跟他進行上面的三部對話。

畢竟孩子不是機器人,千萬不要貪心,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和教育,更需要你的耐心和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改變壞脾氣。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很好的機會!

所以,不要內疚,要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