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18歲之前,到底什麼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在強調成長中陪伴是多麼多麼重要,可陪伴是什麼?孩子在玩,大人在旁邊看著,或者玩著手機,這叫陪伴嗎?不。

既然要陪伴,就要融入到孩子的成長中,高質量的適度陪伴。

父母既要給孩子榜樣的力量和權威的指導,也要懂得放下權利,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空間。

0-2歲

孩子一哭就「寵」他!

孩子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他們的需求只能通過哭來表達。

父母就是他們的雙手雙腳,在他們有需求的時候,及時相應孩子的哭泣,滿足他們。

不要阻止孩子舔咬

舔咬是孩子認知這個世界最開始的方式,只需將他身邊的各種玩具和用品做好消毒工作就好。

2-3歲

把握和孩子的距離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如的行走、跑跳,並且能勝任簡單的對話。

他們探索世界和他人的程度比襁褓內的嬰兒時期更進一步。

保持適當距離有利於孩子探索。

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

孩子的小叛逆第一期將在這時候出現。

其實這個年齡段孩子正在學習如何自救做決定並實現目標。

當孩子表達想要做某件事的意願時,只要不是違反道德規範或有安全隱患的行為,可以讓孩子來做主導者,父母陪孩子一起去實現就好。

4-5歲

正確引導孩子的探索行為

頑皮飛彈的行為往往是孩子主動探索外界的一種方式。

若家長正確引導和鼓勵,孩子就對自己的主動性更有自信。

孩子做生活小實驗,為抽象思維做準備

這個年紀的孩子依賴形象思維,極易被事物的拜偶像所迷惑。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做小實驗,培養抽象思維。

你的想法「演」給孩子看

這個時期的兒童,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的想法賦予別人,認為自己所看所想的也正是別人正在經歷的,這時候如果單純地通過鼓勵孩子換位思考,不如直接將自己的想法「演出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12歲

讓孩子學習適當休息,提高記憶效果

這個年齡是孩子學習知識、培養技能,並因此獲得成就感的關鍵期。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事半功倍,體會到取得成績的愉悅。

尊重孩子的興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通過努力達成目標,來獲得成就感。

作為家長應尊重並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享受學習一項技能或是達成一項目標的過程,逐漸形成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讓孩子回歸自然

過分注重課堂學習的技能並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生活如此多彩不要讓孩子忽視生活其他方面的技能,大自然帶給孩子的更多。

陪孩子去公園、走社區,到處遊山玩水,在強健體魄,接觸不同文化的同時,也學會很多生活技能。

12-18歲

先傾聽,再表達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夢想和未來規劃,雖然有些並不成熟,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要把握好分寸,不要過於權威,而是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平等交流,真正聽懂孩子的心思後,再給建議。

和孩子講述個人經歷,尋求共鳴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激動,而這個時期也是培養孩子情緒控制力的關鍵階段,特別是管理消極情緒。

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承認,並表達情緒。

家長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與孩子產生共鳴,並告訴孩子自己當時是如何處理這些消極情緒的。

讓孩子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青春期的孩子在為踏上社會做準備,他們需要學習各種角色,漸漸負擔起各種社會責任。

父母可以讓孩子來適當承擔家庭責任,明確權利和義務,讓孩子在實際體驗中發展對不同角色的認識,學會轉換角度看待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