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易造成的5個隱性傷害,看完馬上改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6歲是孩子一生髮展的重要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模仿他人,極容易受到父母言行的影響,對其情商和性格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經常會有家長在後台留言諮詢:

孩子總跟我頂嘴怎麼辦?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愛耍賴?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發脾氣,亂扔東西……

每當遇到這樣的提問,建議家長們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因為孩子脾氣秉性的養成都是取決於大人的教導和家庭環境的影響,稍不留意,大人某些不好的行為可能就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了陰影。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對孩子最易造成的5個隱性傷害」,看完馬上改掉哦!

1.在教育中使用到不當的詞彙

小宇媽媽在教孩子畫畫時,使用「怎麼這麼笨,不聽話」等句子,媽媽無意說出來後,孩子記得十分清楚,以至於在後來的學習中表現出不自信,怕自己「太笨」而學不會、學不好。

在教育界有個詞叫「習得性愚蠢」,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凱茨提出來的。

凱茨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很多出生時智力水平很正常的孩子,在後天學習過程中,接受了來自家長、老師、社會的過多負面評價,比如「你是個壞孩子」「你真是個豬腦子」,久而久之,孩子逐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認為自己就是別人口中的「壞孩子」「豬腦子」,於是學習動力、自信心等變得很低。

最後,這些孩子不但成績很差,連生活中的小事也常常做不好,真的表現得像個「壞孩子」「大笨蛋」一樣了。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這不僅僅是用語的問題,更是深層次的教育問題,其背後折射出父母對孩子缺乏賞識教育。

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長。

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使用中性或者誇讚孩子的語句,如「應該怎麼」「這樣做也許會更好」等,以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2.當著孩子面,宣洩各種負面情緒

家長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到家後當著孩子的面發泄:「煩死了,天天這麼多破事,早晚炒了公司魷魚!」或者將這種情緒轉移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會在對孩子講話時帶上自己的負面情緒,表現出粗暴或敷衍,這也是隱性傷害的一種。

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有些家長經常毫不顧及地當著孩子的面宣洩,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使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同時,孩子也會跟著家長慢慢學會挑別人的毛病,不能審視自身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所以,要努力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用樂觀的方式面對生活中不美好的事。

3.在孩子面前表現不良行為或習慣

每次一到吃飯濤濤就挑食,任憑媽媽怎麼哄都不行,於是媽媽就嚇唬說:「不吃飯的孩子不是乖孩子!」可濤濤卻反問:「媽媽叫我不要偏食,可為什麼自己卻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濤濤堅決表示他也不要吃不喜歡的東西。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成為一個人人誇讚的好孩子,可孩子身上卻總是有一些不良習慣讓家長非常頭疼,比如,挑食、懶惰、亂丟東西、不講衛生等。

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當你著急上火、一味責備孩子時,請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要求孩子做的,自己是否做到了?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否受到了自己的影響?

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舉一動就是他們生活的行為準則,大人的言行不一,會使孩子產生矛盾的心理,甚至養成不良的習慣。

在生活中,要經常告誡孩子,比如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應該怎麼改正,進而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榜樣。

4.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作比較

豆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但是從小到大,媽媽就喜歡拿鄰居的阿軒跟他比,動不動就說:「這麼簡單你都不會?瞧瞧別人阿軒畫得多好!」「你看阿軒比你聽話多了!」

豆豆不喜歡聽,就反駁,「阿軒樣樣都好,你們要了他去吧!」在一旁的爸爸聽不慣了,「你這孩子,大人說你為你好,你還犟嘴,人家阿軒明明比你強啊!虛心才能進步!」豆豆的眼淚在眼眶裡直打轉。

有些家長常常會將孩子與其他小孩作比較,或者在孩子面前表揚別的孩子,因受到比較和訓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自卑感,漸漸表現出不積極主動、對人對事冷漠,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此外,這樣不當的教育方法,使一些孩子的確變得聽話了,但全然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只會看別人的眼色、按別人的意圖辦事;另一些孩子則學會了說謊,在家聽話順從,在外則攻擊他人,對幼兒人格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你可能會說,如果不再跟別人家孩子比,那我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有進步,或者至少不太差呢?一個好辦法就是:縱向比,不要橫向比。

把目光回歸到孩子身上,通過和以前的表現作比較,比如:「寶貝真棒,你現在可以自己學會穿衣服了,很有進步!」停止無意義的比較,多一些欣賞和鼓勵,孩子才能正確而積極地看待自己,激發出更多潛能。

5.父母教育方式不同,雙方意見不一致

俊俊在看電視,媽媽:「抓緊吃飯,吃完再看。

爸爸:「他愛看這動畫片,就讓他看唄,你搭把手,餵他吃不就行了。

媽媽:「是你管還是我管,我說不行就不行!」

爸爸:「孩子還小,至於那麼嚴格嗎?」

……

在俊俊家,這樣的爭吵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很多雞毛蒜皮的教育衝突,最終都能引發一場「世界大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當一方在教育孩子時,另一方出面干涉,袒護孩子,會使孩子對於雙方的要求無所適從,不知聽從誰的教導,從而使家長的任何教導都失去作用,久而久之,便可能使其形成「多重行為」模式,不利於孩子人格健康的發展。

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最好的家庭氛圍是一家人相互尊重、相互溝通,本著民主平等的原則,看誰的意見最合理就採納誰的。

孩子的成長軌跡與大人息息相關,為人父母的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和終身的老師,只有在各方面高標準要求自己,事事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尊重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我們的孩子才會耳濡目染,從容自信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聽話』不是好孩子的標準

中國的父母歷來把『是否聽話』作為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寶寶聽話,媽媽給你買玩具,你什麼時候才能聽話,讓媽媽省點心。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聽到父母教育孩子...

乖孩子等於好孩子?原來這麼多年家長們都錯了

不久前,遇到了一位做心理諮詢師的老師,從他口中聽到了一位媽媽的故事。1.這位媽媽是他的一位客戶,她擔心自己的女兒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女兒很聽話,但是一直改不掉吃手這個習慣,已經三歲了,可是還每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