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就像緊箍咒套在孩子頭上,念不念咒取決於爸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各位寶爸寶媽注意啦——先點擊右上角【關注】以後再閱讀哦!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親——順手點一下唄!

圖片來自網絡

世界上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並且高頻率的出現在爸爸媽媽的嘴裡。

今天媽媽說:「隔壁小明期末考試考了第一」,明日爸爸說:「我戰友的兒子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別人家的孩子」就像一個緊箍咒,一直套在孩子的頭上,爸爸媽媽時不時的念一下咒語,讓孩子的內心崩潰無比。

爸爸媽媽這麼關注別人家的孩子,你可曾看到自己孩子的努力。

吳耀明小朋友一首《我只是個孩子》,唱出了孩子的心聲——我只是個孩子,唱出了孩子的無奈——老爸老媽我不想比,唱出了孩子的美好願望——讓我為童年畫出最美的四季!各位爸爸媽媽聽了,是不是也很受觸動?有沒有反思自己?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父母都深有體會,為了孩子以後能有更好的競爭力,有個更好的未來,爸爸媽媽就開始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開始就自作主張的給孩子報各種自以為對孩子好的興趣班,美術、電子琴、跆拳道……,可是,爸爸媽媽,在報興趣班之前,你是否詢問過孩子的想法?孩子是不是想學?是不是對此感興趣?

我贊成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如果孩子感興趣,報興趣班進行系統的學習有何不可?但是我反對家長自以為是一股腦的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不管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意見,用「我都是為你好」的說辭來綁架孩子。

其實我們都明白:只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真正的投入心去學習,才不會感覺到負擔,才會堅持下去。

對於吳耀傑小朋友的這首歌,有人評論說:「能寫出、唱出這樣的歌,也是家長報的各類學習培訓班的成果。

」我想說,這說明吳耀傑小朋友是對音樂確實感興趣,如果他對音樂不感興趣,而是被逼著去學習,即便是有切身體會,也很難唱出自己的心聲,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歌曲。

學習不應該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他們只是個孩子啊,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戶外感受大自然,可以帶著孩子去博物館感受歷史,可以帶著孩子去鄉村體驗生活,這同樣是增長見識,拓寬孩子的視野,而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上的1+1=2和ABCDEFG。

有了生活體驗的孩子,肯定能畫出更美的四季!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總是關注別人孩子的優點,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作為父母,我們只需關注自己孩子的每一次進步,並及時給予肯定,孩子難過時,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相信他們能活出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一株小花,我們不能拿百合去和牡丹比。

作為園丁,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方沃土,只需要靜待他們按照自己的規律,發芽成長,最後開出屬於自己的絢爛花期。

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了解育兒過程中常犯的錯誤,用他人的教訓長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他人不犯同樣的錯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