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的哭和六歲孩子的哭為什麼不同?父母如何區別對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哭鬧,似乎是所有孩子們的專利,不管是兩三歲的小不點,還是五六歲,在家長眼裡已經該懂話的大孩子,只有他們在生活中有什麼需求得不到滿足,無一例外都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向父母抗議。

比如,同樣是去逛商場,不管是三歲的孩子還是六歲的孩子,只要他們想要的玩具你拒絕購買,他們都有可能撒潑打滾,給你難堪。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三歲孩子的哭和六歲孩子的哭是完全不同的——

三歲孩子的哭更多像是無意識的,他們往往就是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發自本能地用哭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而六歲孩子的哭,更像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表演,他似乎抓住了父母的軟肋,知道只要一哭你就拿他沒轍,必須滿足他的要求。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不同呢?國際早教協會認證感統講師、《岳說越好》欄目主講岳明途先生指出:

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芽,他剛剛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世界是分離的,也剛剛學會以自我為中心,換句話說,這個時候的他,眼睛裡看到的,心裏面想到的,統統都是他自己,所以,他所有的情緒,便都是在為自己而發,當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的內心感到不快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用哭來表達。

但是,六歲的孩子,因為認知能力的大大增強,已經能夠通過以往用哭鬧可以達成目的這一經驗性的總結來很好地計劃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特別是如果你之前曾多次向他妥協的話,他便會發現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從而把哭鬧變得更加有目的性和經常性。

既然兩個年齡段的孩子哭鬧的原因和目的不同,作為家長,在應對之時是否也需要區別對待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來聽一聽岳老師的建議吧!

三歲孩子:不講道理,直接轉移注意

也許對六歲的孩子來說,你講道理他是可以聽進去的,但是,跟三歲的孩子講道理卻無異於「對牛彈琴」,因為他既不理解你的道理,也不理解你為什麼不直接滿足他,而是在這裡喋喋不休地說呀說 。

相反,你的「故意推脫」,只會讓他感覺你不想滿足他的要求,甚至更嚴重一點說,你是不愛他的。

想一想,這對於一個正在誤以為全世界都是圍著他轉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多傷心的事?所以他不但不會停止哭鬧,反而還會哭得更凶。

所以,更直接的方法應該是直接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告訴他馬上會給他買冰淇淋,或糖果,或者是要帶他到遊樂場等。

畢竟,這麼小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很有限的,當你用一樣更吸引他的事物來誘惑他的時候,他可能轉瞬就忘了之前的需求。

當然,前提是你答應了孩子就一定要滿足他,否則你清凈不了多久就又要應付他的哭鬧了。

再次提醒:是轉移注意,而不是哄騙孩子,給孩子一個空頭支票。

六歲孩子:轉移注意基本無效,可以嘗試「溫柔的堅持」

對於六歲的孩子,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基本就已經無效了,因為到了這個年齡,他們已經能夠更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需要的信息上,並屏蔽掉無關的信息(對學習而言,這其實是一種好現象)。

所以,如果你試圖轉移他們對買玩具或其他一些需求的注意,只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對之記憶更久。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難道要用暴力解決問題嗎?

自然不是的,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父母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溫柔的堅持」。

要學會溫柔地陪伴孩子,允許他用哭泣或其他一些不逾矩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快,然後等他情緒穩定之後,再繼續講道理。

只有讓他逐漸明白,該堅持的東西,父母始終都會堅持的,絕不會因為他的眼淚而妥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並有效避免下次的重蹈覆轍。

總而言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智模式不一樣,家長的教養方式也應該進行靈活改變。

只有根據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而制定的合理教養方式,才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所以,各位家長,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大家一定不可以鬆懈喲!

來源:老岳講感統

微信公眾號:老岳講感統 ysyhy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這兩種方法,孩子乖巧又聽話

大人需要理解和懂得,孩子也一樣,甚至需要更多,大人習慣從自己角度約束規範孩子,更該從他的視角尊重他引導他鑫鑫媽咪告訴你 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其時,當孩子大發脾氣時,家長...

小孩脾氣不好怎麼教育

1、首先,家長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因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反而會成為孩子亂發脾氣的榜樣,也會對孩子的行為起到一個反強化的作用。

寶寶一不順心就哭鬧不止,咋辦?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小孩子太嬌慣了,一不順心就又哭又鬧,要求得不到滿足也是哭起來沒玩沒了的。真是受不了,但往往最後妥協的都是大人。那麼到底該怎麼應對孩子的哭鬧呢?怎樣才能讓情緒化的孩子安靜下來?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