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誰不會?但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少家長會說「誰還不會洗澡了?不就是脫了衣服洗乾淨嘛!」但是,如果家長們沒有掌握好正確方法,就很可能讓嬌嫩脆弱寶寶得病,對寶寶日後生長發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寶寶最「髒」的3個部位

1、屁股

許多父母換尿布時都取決於尿布有多滿,一般如果尿量不多,爸媽們就愛給寶寶「攢一攢」,但這往往就會讓寶寶患上尿布疹。

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的寶寶)每次尿量少,但次數多,一般不需要尿一次換一次,每隔3-4小時換一次即可。

換尿布的時間應在餵奶或餵水之前,以免引起嘔吐。

一歲以內的寶寶長大了一些,換尿布的頻率也可以慢一些了。

白天可以3小時換1次尿布,再大一點時可以4-6小時換1次尿布,晚上一夜換1-2次尿布就好。

另外,寶寶便便後,肛門裡的細菌很多,一定要用溫水把寶寶屁股洗乾淨,並用毛巾擦乾皮膚。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就讓屁股自然晾曬一會兒,曬曬陽光殺殺菌。

2、口腔

進食後,應適當給寶寶餵些溫開水,充當漱口的作用,以免嘴巴里殘留食物殘渣,從而避免口腔有異味或患上鵝口瘡。

3、眼睛

寶寶小手總愛亂抓東西,抓完又愛搓眼睛,因此很容易會細菌感染,發生結膜炎。

若寶寶碰到髒物體,及時用濕毛巾或消毒棉簽輕輕擦拭即可。

不能過度清潔的地方

1、囟門上的乳痂

寶寶的囟門是人們常說的「天窗」,一般在出生後2歲以內閉合。

由於囟門處沒有堅硬的顱骨覆蓋,所以應注意保護,以防寶寶大腦遭受損傷。

囟門可以清洗,但是動作要輕柔,不能用手摳或者撓。

另外,寶寶的囟門頭皮上會有一些黃褐色的油膩性鱗屑,看上去好像是「污垢」,一般在6個月大左右會自然脫落。

2、肚臍

新生寶寶的肚臍也要小心呵護,寶寶的肚臍很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用力摳或頻繁洗都會對寶寶內臟造成刺激,給身體帶來不適。

新生寶寶的肚臍也一定要保持乾爽,洗澡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弄濕了的話要及時弄乾。

3、耳朵

有些媽媽看到寶寶的耳朵內有比較多的污垢,擔心污垢越來越多會影響寶寶的聽力,於是像上癮一樣頻繁給寶寶掏耳朵。

耳朵里有少量的污垢是不會影響聽力的,反而對耳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頻繁給寶寶掏耳朵,容易損傷耳道,引發中耳炎。

4、私處

寶寶尿尿或者便便過後要及時清洗,防止長尿布疹。

但是,也有很多寶媽特別愛乾淨,特別喜歡給寶寶清洗私處,她們認為寶寶的私處要特別乾淨才健康。

有的寶媽還經常把寶寶的包皮翻開來清洗。

這其實沒有必要。

嬰兒洗澡後的護理

給嬰兒洗澡好處多多,但是洗完澡後,寶媽不要忘了給寶寶做好護理。

除了給寶寶頸下、腋下、肘彎等部位的皮膚塗抹護膚品之外,還留存臍帶的寶寶要在洗澡後用75%的酒精清理臍帶根部。

1、皮膚

在皮膚皺褶處、頸下、腋下、肘彎、腹股溝處塗潤膚露或潤膚油,在乾燥的冬季可全身塗抹。

2、眼睛護理

可以用手輕輕地在寶寶的眼眶周圍做按摩,有利於眼部肌肉的發育及淚囊管的通暢;如果寶寶平時眼屎比較多,可請醫生開些眼藥水,洗完澡後給寶寶點上一滴,防止眼結膜發炎。

3、耳、鼻、口護理

在洗浴過程中嚴禁讓水流進寶寶的耳、鼻、口。

洗澡後應檢查耳孔有無分泌物,若有則輕輕用棉簽清除,並請耳科醫生做詳細檢查。

洗澡後,如果發現寶寶的鼻孔中有鼻痂影響呼吸或吃奶時,可用棉簽蘸溫開水,輕輕擦拭,待干痂變軟後,輕輕按摩鼻翼兩側,鼻痂會自動排出。

4、臍部護理

新生兒臍帶7~10天會自然脫落。

脫落前,要將臍帶殘端提起,用75%的酒精清理根部。

臍帶脫落後,會有少許黏液或血跡,也用75%的酒精塗抹消毒,直到乾燥為止。

臍帶如處理不當,易引起臍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