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教育理念錯位了,後果竟然如此嚴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去有個京劇,演孩子出去要飯,要到了飯不在外頭吃了,端回來先給媽吃,這就是我們古代傳統的教育。

我們有的做奶奶、做姥姥的說話了:「哎呀,現在這樣教育行嗎?「有一首歌唱道:「不管你走多遠,不管你官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

」說得對不對?我一聽唱這首歌就掉眼淚。

我不管走多遠.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我什麼時也不忘記我媽,念念不忘。

但我有的時候沒有時間去給媽媽送錢,我就讓我女兒每月去給姥姥送錢。

實際上我完全可以把錢放在我姊妹的手裡,對不對?我兄弟妹八人,我把這個錢放在哪個姊妹手裡不行啊?到時候你就替我交媽媽的生活費。

我為什麼放在女兒的手上,你們理解嗎?這就是示範,這就是教育,我要讓她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的媽媽每個月拿出多大比例來供養媽媽的媽媽,這就是教育。

我的外孫兩歲多一點兒的時候。

我到女兒家去。

上車時,外孫說:「外婆你下去,這是媽媽的車,你不要坐。

」小孩。

你看自私不?我說:「這是我女兒的車.你要下去,不允許你坐!」我女兒說.」兒子,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啊,你要是不聽話,外婆該打媽媽啦。

」外孫一下子嚇得不敢吭聲了,這是上課不?這就是上課,這就是教育。

當孩子做出一件事情的時候,做家長的怎麼對待?如果你不這麼說.他就不會懂得這種倫理關係啊!原來外婆是媽媽的媽媽,這就是教育。

可是我們有些爺爺輩的家長,孫子刁蠻不聽話,子女管他的孫子.當爺爺的就說:「告訴你,那是我孫子,你再打我孫子我就打你。

」好啦,這個小孩就有恃無恐了。

當他爸爸媽媽要管他的時候,他就跑到他爺爺那裡,跑到他奶奶那裡,找一把保護傘,這個時候你就給你的兒女幫倒忙了。

我有個學生是孔學館國際集團總策劃,三十八歲了。

他有個四歲的孩子。

他妻懷孕兩個月的時候,我就把《孝經》複印了一份送給他們,告坼他們夫婦一起讀,將來孩子會很孝順。

這個孩子確實很孝順,背《弟了規》、《孝經》都能倒背如流。

有一次,他的媽媽到北京來了,他就跟我住在家裡,他的小名叫然然。

晚上我做好飯,說:「然然,奶奶給你做飯,你吃吧。

」 「我要等媽媽回來一起吃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媽媽不回來,不可以先吃飯。

」我說:「然然,你看,奶奶已經把媽媽的飯留出來了,媽媽有事要晚點兒回來。

你先吃,吃完了,奶奶陪你睡覺。

''「那好吧。

」他就坐桌前吃飯。

突然他發現飯桌旁只有兩個凳子,我坐的那個位子恰恰是留飯菜給他媽坐的那個位子,他說:「奶奶,要是媽媽回來了多累啊。

奶奶,你起來吧,這個凳子留給媽媽坐。

」我什麼也不能說,只能默默地站起來了。

他們夫婦晚上回來了,我就給他們講:「《孟子》怎麼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自己的老人.再推及別人的老人,那才叫仁愛嘛。

你只教他孝敬父母了,但是你沒有教他孝敬比父母還年長的奶奶,他居然讓奶奶留座位給他的媽媽坐。

這種隔代教育我不管,是你們父母的責任。

第二天晚上,他的媽媽在衛生間給他洗澡,我進廚房就聽見,「然然,家裡只有一個凳子給誰坐呢?」 「給媽媽坐。

」他是把媽媽排第一,爸爸排第二。

「如果爸爸也在家呢?那這一個凳子給誰坐呢?」 「給媽媽坐。

」媽媽就說了:「如果只有一個凳子的時候,就給爸爸坐,爸爸很辛苦。

然然,如果家裡有一個凳子,媽媽也在,爸爸也在,那給誰坐呢?」 「先給爸爸坐。

」 「媽媽沒有坐,那怎麼辦呢?」 「我再搬一個。

」快成腦筋急轉彎了。

我接著聽後而的一段對話。

「然然,只有一個凳子,爸爸也在,媽媽也在,奶奶也在,那麼應該給誰坐呢?」 「給媽媽坐。

」 「不對,不對!」 |「給爸爸坐。

'媽媽說:「不對!如果是奶奶不在的時候給爸爸坐;如果奶奶在,第一個是奶奶坐。

因為奶奶比爸爸、媽媽年齡大,應該『長者先』,給最年長的坐。

」這就是教子嘛!這段課是利用孩子洗澡的時間上的,這就是教育。

我們在座的家長說,「劉教授,我們沒你那麼多學問,只懂做買賣,忙啊。

」 「忙什麼啊?你沒工夫教育孩子就不要生,你給誰生的孩子?你有條件生育了,你有條件養了嗎?沒有條件養就不要生,生了就要養。

你不教孩子,把孩子留給社會,變成社會的渣滓進監獄了,你能含笑九泉嗎?」

孩子從小不能不管,也不能不打。

我們不少人從小都挨過打.父母打為什麼啊?我們不聽話,不懂事嘛。

打的是什麼啊?打的是記性。

這次四月份我和外孫一起到山東曲阜參加曲阜孔子國際論壇,五月份又到舟山參加國際經典小狀元會考,外孫考了個小狀元回來。

老師們夸外孫「真聽話,真可愛',可是外孫說;「如果不聽話,外婆能把屁股打開花。

'打他就是告訴他要長記性,你再去做錯事的時候,你就想外婆要打,我要記這件事,不能再挨打。

所以問他:「外婆為什麼打你啊?」 「打的是記性。

'他高高興興說的,不記仇。

你們現在不管孩子,讓他隨便拿人東西,你就沒有想到,從小拿人一根針,長大就拿人家一根金。

你不重視,也不去教導他,好了,十二三歲就進少管所。

你不打他,有人會替你打;你不管他,有人替你管。

所以沒有家教的人,到了社會上會找麻煩,給社會添亂子。

我昨天給一個幼兒園講課,人數大概比你們這兒多兩倍。

我跟三歲的小娃娃一起背誦《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我從頭背到尾,大家鼓掌。

一定以為劉老師不吃飯、不睡覺,整天拿著《弟子規》看,其實我不看,我怎麼會背的呢?學生們,你來讀第一段,你來讀二段,大夥一塊讀一遍,我聽會的。

開車可以聽,休息可以看光碟,在家裡洗衣服,把CD放上,我就聽嘛。

學習啊,抓住每個學習的機會。

為啥呀?不想落伍,不想成為時代的包袱,活著的時候就要對社會有價值。

我們在座的很多家長,教育理念錯位了。

剛才這個家長,是抱著小孩子一起來學習,這理念是正確的。

「教兒嬰孩,教婦初來。

」孩子什麼時候教啊?最好從胎兒的時候就開始,給他放錄音聽。

所以我的外孫一歲多剛會說話的時候,聽到「弟子」,他就說「規」;聽到「聖人」,他就說「訓」。

一歲半的時候,我說:「弟子規的下一句是什麼?」他說:「聖人訓」 「首孝悌,然後什麼來著?」 「次謹信。

」他都會。

小孩像海綿一樣吸收,像電腦一樣儲存,用的時候一點滑鼠就出來了。

作者簡介:劉冰,資深傳統文化教育專家。

1946年生。

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網上青少年國學院名譽院長。

央視網華人頻道名家元典大講堂首席導師。

北京電視台熱播欄目「養心堂」名家主講。

曾任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全國組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東方智慧女性促進會主席。

現任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網傳統文化頻道采編主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人父母,教育理念錯位了,後果竟然如此嚴重

過去有個京劇,演孩子出去要飯,要到了飯不在外頭吃了,端回來先給媽吃,這就是我們古代傳統的教育。我們有的做奶奶、做姥姥的說話了:「哎呀,現在這樣教育行嗎?「有一首歌唱道:「不管你走多遠,不管你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