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上,你犯過「面子」問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公單位的九樓有個桌球室,兩張桌球桌,算是為單位中老年人的業餘生活辦的實事。

上周末下午,我和老公也去沾了回光,淋漓盡致的出了出汗。

那天我們只有一副球拍,所以旁邊的球桌一直空著,直到亮亮和他爸媽的到來。

剛進門,胖墩墩的亮亮就占著球桌的一端催促到:「你們誰先跟我打?讓你們看看我的必殺技!」得意洋洋的他語氣里是滿滿的興奮。

亮亮爸爸邊放外套邊回覆:「嘿,你小子還大言不慚哪!今天好好教教你,讓你學學新招,球技提高提高。

」很快父子倆開始了第一局的比拼。

亮亮媽媽則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一邊觀戰一邊跟公公聊天。

她說亮亮最近迷上了打桌球,一放學就去小區院子的桌球桌占位置,一打就是一個下午,家長不喊根本不知道回家,回家一看衣服玩的是又髒又土,秋衣濕透,玩的再餓都不會主動回家吃飯。

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子嘛,其實個頭比桌球桌高不了多少,雖然在小學那會兒對於一項運動來說拼的並不是技術是發育,但是我能想到亮亮和小夥伴「沙場廝殺」的那股勁兒。

從前我們都曾有過的對某項運動熱愛到痴迷的狀態。

連我這個女娃娃也沒能逃過那個純真年代對我的薰陶和感染。

桌球室時不時傳來兩組家庭和諧的歡聲笑語,婆婆抱著寶馬在場邊給小哥哥加油。

可是沒打多久,又來了一組家庭,這小夫妻兩人剛散完步,來打打球,我聽公公喊他趙老師。

話說這趙老師還真不客氣,一上來就搶著要跟亮亮爸爸過過招,亮亮媽媽趕緊喊亮亮:「兒子,你先讓叔叔打會兒,咱先休息會兒。

」「我還想再玩一會兒。

」孩子撅著嘴很不情願,但還是聽話下了場。

這一下場,就再也沒機會操練了。

亮亮爸爸打累了就換亮亮媽媽,總之這個技藝高超的趙叔叔是常勝將軍,從不下場休息。

而趙叔叔的愛人則聲稱自己不會玩兒也不上去湊熱鬧,自己坐在球室後面的椅子上玩手機。

剛開始下場的亮亮還跟大家一起互動,看見爸爸精彩的球技還會歡呼著,嚷嚷幾句對此球的看法,奔跑著給爸爸叔叔撿撿球。

可是二十分鐘之後,小伙子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趴在桌子上一動不動,跟誰也不說話了。

遇到滾到腳邊的球媽媽讓撿起來,他也無動於衷。

再過了十來分鐘,亮亮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焦躁了,用手中的桌球拍不停敲打著辦公桌。

剛開始大人沒怎麼在意,隨著敲擊的聲音越來越大,刺耳的噪聲響徹

整個桌球室。

於是亮亮媽媽開始訓責他,大家才注意到亮亮的情緒狀態已然不太對勁了。

「你別敲了,嚇到小朋友了。

」我回身一望,寶馬小朋友站在這位凶神怒目的大哥哥旁邊已經看呆了,估計是真被嚇到了。

婆婆在一邊拉著寶馬說:「過來這邊站,哥哥生氣了,不跟我們玩兒,寶馬跟奶奶去那邊玩兒。

」「你聽見了沒?別敲了,再敲你小心我收拾你!」

這時,這位趙叔叔也終於迎來了酣暢淋漓過後的筋疲力盡。

「哎呦,咋還生氣了!?叔就把這一場打完,就換你打,好不好?」亮亮把臉偏去一邊,連看也不看他。

趙叔叔的愛人看到情勢不妙放下手中的手機趕忙催促他回家。

那場過後,趙叔叔終於休戰退場,雖然下了場的趙叔叔使盡招數逗胖小子開心,但並無卵用。

小兩口走後,桌球室又回到了之亮亮一家人剛來時的狀態。

可是,亮亮卻怎麼都不肯再上場打球,敲擊的聲響也始終沒有停下來。

「看,叔叔走了,咱倆再打一會兒,好不好?」。











「快點麼,別磨蹭時間,9點咱就得回家了」。













「別給你臉不要臉啊,有台階趕緊下,快點來打球!」。











亮亮媽媽站在球桌旁再三的敦促勸說,孩子就是不動彈,她只好下去拉。

「我不去!我不想打!本來說跟我打球的,也沒打成,我現在不打了!回家!」 亮亮情緒激烈甚至帶著哭腔。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我和爸爸也不知道叔叔來打球,人家晚來是客人,你又不會打,讓人家玩玩怎麼了?」 媽媽一邊理論一邊硬把亮亮往場上拉。

「什麼客人?這又不是我們家的桌球室,憑什麼我得讓他?他大人怎麼不知道讓小孩?」 孩子越說越氣,終於忍不住的哭起來,還哐當一聲把球拍砸到了地上!見到這場面,始終在一旁坐著的亮亮爸爸一下子就跳了腳,衝過去就是要打的陣仗,最後被公公婆婆勸住了。

好好的周末親子活動,就這麼搞砸了!三個人氣呼呼的回了家。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中國傳統的「家長式」教育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亮亮父母身上。

我們可能都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大人說話小孩插什麼嘴!」,「家長的事情小孩別管!」「你個小屁孩懂什麼!?」所以大人打球小孩自然就得靠邊站!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教育邏輯。

從一開始孩子被插隊,父母沒有給過孩子任何的合理的解釋。

就像亮亮喊的那句:「憑什麼我得讓他?他大人怎麼不知道讓小孩?」是啊,我們要尊長敬賢,可是我們不也應該愛幼嗎?所以這理說服不了孩子。

這事翻過來再想想,可能當時亮亮父母的第一反應只是因為自己的面子問題,可是往大了說,是我們的家長根本不懂什麼是一個孩子的獨立人格,更沒有將一個孩子當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看待!

如果是大人,都會遵守先來後到的遊戲規則,可就因為你是小屁孩,我讓你等著你就等著!孩子變成父母人格包袱底下的傀儡。

本來孩子不打就不打了麼,大家都在氣頭上,更何況當著外人的面教育孩子本來就不會有什麼好效果,可是亮亮媽媽非不依不饒的要把亮亮拉回球桌。

亮亮媽媽那時或許會想:我們全家人都在邊上看著,勸著,自己又是人民教師,連自己的孩子都調教不好不太像回事。

這不是面子問題是什麼呢?在那無比尷尬的時刻,家長的面子最重要,所以為著自己的臉面有著落,不惜死纏爛打的折磨著孩子的心智,非得讓孩子就這自己的台階下。

那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孩子死活都不肯下這個台階呢?我敢打賭,依照他們的強勢,回到家也不會反思事實的真相。

亮亮的委屈或許有沒能打成球的不甘,可是更多的一定是父母的不尊重,還有不尊重下的不體諒和不理解!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亮亮爸媽一直是輪番上陣的狀態,可是坐在場下休息的兩個人,沒有一個和角落裡的孩子互動過,尊重過孩子當時的感受,為了補救自己的失誤主動營造輕鬆氛圍和孩子討論過場上比賽的激烈。

媽媽要麼就是跟旁邊的阿姨嗨聊家常,爸爸要麼就是盯著手機看,誰都沒再理過孩子。

是啊,明明是父母說好讓孩子來提高球技的,明明看似一場歡快的親子遊戲,怎麼就不歡而散了呢?

我只知道,觀戰也會有觀戰的樂趣,大中國每項球類運動都有那麼多球迷,很多都是父子一起看球,大家不也看得起勁?哪怕兩父母只有一個人,關注到坐在場邊孩子的情緒越來越down,能陪孩子互動互動,或許亮亮也不會那麼的「不懂事」。

在孩子情緒逐漸變壞的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次補救的機會,可是亮亮父母卻始終沒有意識到,反而是把事情變壞的責任推託在一個孩子身上!說的難聽點,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以大欺小,倚強凌弱?就好比,你邀請一位好友去喝酒,人家應邀赴約,你卻半途說有事跟另一個朋友走了。

成人間,就一定會有對此事公平合理的處理方式,要麼和這麼不靠譜的人絕交,要麼你找機會給人賠禮道歉。

可類似的事情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就得忍著受著,稍有不滿或許還會「贏來」一場棍棒式的教育。

你有真的用心傾聽過孩子的心聲嗎?你有試圖撥開迷霧,哪怕一眼去認真觀察、體恤過孩子的感情嗎?或許亮亮媽媽直到最後都會責怪是自己平常太寵著亮亮了,以至於孩子在外人面前沒禮貌,沒教養,丟盡了自己的臉。

我還見過一對奇葩小兩口,帶兩歲的寶寶去室內遊樂場玩兒,忘了給寶寶穿紙尿褲。

寶寶剛進去就尿到了「沙灘」上,這父親本可以大大方方的向遊樂場的阿姨說一聲,回家給寶寶換條褲子再來。

可是礙於面子,他只是把寶寶抱去了附近的衛生間,休整了一番。

遊樂場阿姨問「咦,這地上怎麼有水?是不是誰家孩子尿了?」寶寶媽媽慢條斯理的說:「哦,剛把茶水撒這兒了。

」阿姨用紙擦了擦也沒再管。

而這奇葩的小兩口竟讓孩子濕著褲子玩了兩個小時!

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哪一個不是被父母在跟鄰居的,隔壁的,院子的某某學習成績的攀比下成長?太少家長會認真關心孩子的興趣愛好,太少家長會真心為了學習成績不佳的孩子努力。

所謂的「為了孩子」,一半都是面子工程。

我的姨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奧數老師,她告訴我,帶完了這批學生就再也不會接任何家長的「拜託」了。

因為她實在覺得太累,教孩子累,看著家長更累。

每次去小班上課,學生磨洋工似的打發時間,不肯多練習一道題。

而家長呢?坐在外面的客廳里,一排排安安靜靜整整齊齊的玩著手機,補習家教費往老師那裡一交,一道作業都再沒為孩子檢查過,以為花了錢就是完成了作為父母的責任。

學生家長大家都在混,誰比誰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孩子混不好,丟了家長的臉面,那就是一頓訓斥!

有時候我是真不明白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心態。

有時候也真的是為孩子感到憤憤不平?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網絡事件也層出不窮,但好像誰都沒真的拿自己身上的這些問題當回事。

如今,80後的我們已為人父母,成了新一代繼承者和傳承人,既經歷那個荒蠻的、卑劣的教育年代,也受到過高等教育和這個創新時代的薰陶。

所以如今的我們都應做個真正關心孩子,體恤孩子,將孩子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在遇到困難時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而不是為了自己面子隨意發飆,甚至不惜犧牲孩子尊嚴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有沒有犯過「面子」錯誤呢?看到這兒,請花三分鐘的時間認認真真反思反思吧!

最後,請記得,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的孩子完整的、獨立的——人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10道保命題必須讓孩子學會!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丟失一個孩子,隨之崩塌的至少是三個家庭。現在總結出10個問題,家長一定要考考孩子,並教他正確應對。1、你一個人去上學,剛走到半路,有叔叔喊你名字,說...

我寧願你不喜歡孩子,也不希望你這樣逗孩子!

逗孩子,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交流中已經習慣的一部分,親朋好友,鄰里鄰居喜歡逗孩子,甚至我們做父母的也一樣。有一項關於「熊」大人逗小孩子的調查:排在第一位的是:「熊」大人對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