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孝順是落後的道德觀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孝順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有書君覺得:孝順肯定不是落後的道德觀念。

只是孝順的有些內容不合時宜時應該與時俱進,讓傳統文化的要求與現代文明的需要加以融合、得以調整。

大家再一起來熟悉一下孝順吧。

1、孝順不能愚孝愚順

傳統孝順的概念中的確有一些需要我們拋棄的糟粕。

比如"聽父母的話",需要我們辯證地來看。

有的老一輩認為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他們會過度參與兒女人生,甚至控制兒女的行為,以孝順的名義要挾孩子孝順,把給孩子支持的行為當作交換條件,事事逼孩子就犯,這就是不合時宜的孝順觀念。

比如母親不喜歡兒媳婦逼著兒子離婚,兒子明知母親不對,但為了順其心意還是離了。

如果孩子毫無主見地一切聽從安排是一種愚孝。

如果不論是非好壞、毫不違背地加以執行,是一種愚順。

無論孩子多大,孝順是本份,必須尊重父母是孝順。

但作為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主見,要能分辨是非黑白。

2、如何看待"百善孝為先"

傳統孝順父母的含義也說: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懂得考慮父母感受,在父母需要的時候照顧他們,父母做得不對、思想觀念存在不同價值取向的時候,能夠和顏悅色地給他們指出來是孝順。

現在,選擇什麼職業、要不要做"丁克"一族不徵求父母意見並不算不孝順。

但是不能自食其力,生活靠"啃老"就是不孝順。

我們看到40多歲博士生畢業不出去工作,在家靠母親的退休金生活,母親有病沒錢醫治陷入困境新聞報導中的兒子,就是不孝之子。

有書君認為畢竟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證明:人的尊嚴的需要是在解決了生存之道後,年輕人可先解決生存問題。

許多父母已根據情況調整了對兒女的孝順期盼:在能獨立生活的基礎上再盡孝順之道。

所以贍養父母放在自己有了立足之道後也能讓人理解。

但關心父母,儘可能經常看望,即使不在身邊,常打電話問候不需要推遲。

鑒於父母的體諒,等有了一定的基礎請多陪伴父母。

父母就在那裡,但他們不可能永遠等待,不要讓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時追悔莫及。

3、孝順的意義

  • 1)孝順長輩

俗話說:"好兒女不用爹媽的錢"、"好男兒志在四方"。

現在,許多長輩們已經不用孩子們給錢給物來孝順自己,反而是父母親省吃儉用幫助孩子們的比較多,他們只要求孩子有空的時候常回家看看。

小輩們如果過得不好請不要抱怨生活,不要怪罪父母,不要只希望父母幫助自己,而不願意孝順父母。

有書君只想借一句話說:"人的憤怒源於自己的無能",對老人不敬就是不孝順。

  • 2)世代相傳

家庭就像是一棵大樹,根深葉茂,開枝散葉,靠的是根輸送的養分,葉通過光合作用又給根傳遞能量。

老一輩是根,小一輩是枝葉。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生命傳遞的過程。

沒有你養我小,就沒有我的成長曆程,成長不會是"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當小輩成為一棵茁壯成長的大樹時,要給父母遮蔭擋雨。

當父母老了,行走不便需要攙扶,牙齒脫落寢食不便,需要幫助依靠時,就又變小了。

這是兒女回報父母,贍養父母的時候。

人類就是在如此循環往復中得以不斷繼續的。

  • 3)陪伴長輩

孝順一方面是對沒有收入的老人給予經濟支持,另一方面是雖然老人不用經濟上的支持,重要的是給予他們陪伴,讓父母心情舒暢。

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尊敬、關心和陪伴好父母,這就是現在社會需要的孝順。

寫《紅與黑》的作家司湯達說:"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

讓父母有尊嚴地老去,耐心傾聽,即使你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也請微笑對之。

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養長大,無論是從物質還是精神上對我們的付出都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

學者林語堂說:"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

有書君肯定地說:我國是禮儀之邦,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觀念,雖然會有需要調整的內容存在,但孝順是必須的存在。

你贊同嗎?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心經當中的「色即是空」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很多單身老人都不願意再婚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