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凌玲不僅小三上位,在教育上也甩出羅子君幾條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兒童生長發育、心理健康的知識,請收聽寶島童醫匯微課,收聽方式,點擊寶島童醫匯頭條號底部菜單」健康微課「!
周末到了,恭喜大家在這幾天攢的劇終於可以一次性看完了!最近《我的前半生》這部劇可真是在朋友圈子裡風生水起,不僅裡面的婚姻故事承包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連孩子教育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我們來看看劇中的羅子君和凌玲,羅子君婚後就當起家庭主婦,每天的業餘活動就是在商場肆無忌憚的購物,順風順水的她認定生活就靠好運氣。
而凌玲在劇中是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心機女人設,但卻又不可否認是個獨立、上進的單親媽媽。
因此我們在劇中看到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也看到兩種大相逕庭的教育方式。
Round One :孩子教育PK
放任教育vs引導型教育陳俊生陪伴平兒做作業時,羅子君一邊擦護品一邊走過來:「 一年級的小朋友,搞那麼複雜幹嘛!會數1、2、3就行了嘛!」說完順帶把作為教育道具的蘋果吃了,平兒一聽有人護著自己,馬上松懶下來。
相反,當孩子對於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感到厭煩並不想做的時候,我們來看看凌玲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她沒有強迫勒令說「你必須做完」,也沒有心軟妥協說「不然媽媽幫你做」這樣的詞。
她採用的是引導孩子,巧妙的讓孩子自己提出要完成。
-
敲黑板!知識點來勒!
其實,孩子大腦發展、鍛鍊潛能的三個最佳黃金期在3、3-7、7-10歲,而我們看到平兒和佳清都在上一年級7歲左右,這個時間是適合孩子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也是培養大腦主動好習慣的最關鍵時期。
凌玲的方法是不急不躁的陪著孩子,給孩子講清楚做或不做作業的後果,拋出問題讓孩子自己選擇。
藉此培養自我學習的習慣,運用及提升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即大腦主動想做事情的心情及企圖心),引導孩子思考。
Round Two :生活價值觀PK
物質享受式成長vs陪伴式成長
因為羅子君在前期重物慾和無節制的生活方式影響下,孩子個性也是比較追求物質享受,不求上進,極度缺乏吃苦精神。
我們在劇中看到羅子君離異後,孩子因為嫌棄新家又舊又破而大哭甚至失眠;因為下雨天沒有傘而埋怨媽媽自己的鞋濕了......
那凌玲和佳清呢?單親媽媽的身份使生活有些艱難,她沒有過分強調享受,告訴孩子「如果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
她對孩子的愛是陪伴式成長,即使自己工作再多,也會到家陪孩子做功課、周末帶佳清看電影...
-
敲黑板!知識點來勒!
別讓你的孩子陷入物質享受旋渦,我們看到現在很多家庭富足,家長放任孩子從小過於滿足孩子的物質享受,所以有時家長也會詫異孩子說出「媽媽,我同學都有那品牌運動鞋你給我買雙」、「媽媽,同學都要送老師鮮花和禮物,我也要送」。
無形中增加孩子攀比、挑剔的心理,也減弱了社會適應性與耐受挫折的能力。
其實最洽淡的做法需要讓孩子明白物質能帶來的樂趣是有限,讓孩子從小建立對真理、對心靈、對知識的追求,父母平時可以多陪伴孩子讀書、周末帶著孩子外出郊遊,讓心靈空出來體驗非物質帶來的滿足和長久的喜樂。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孩子成長的相關知識,請收聽線上微課,收聽方式,點擊寶島童醫匯頭條號底部菜單「健康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