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子說要「結婚」時,是早熟還是另有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同事陳醫生的兒子5歲了,這段時間經常跟媽媽說,「我喜歡班上XX女孩,我要跟她結婚。

」這件事引起大家的討論,有人說「這孩子太早熟了」。

其實,孩子並不是早熟,而是經歷著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婚姻敏感期」。


婚姻的敏感期一般見於4~5歲的孩子,孩子逐漸形成結婚的概念,這表明他(她)對性別、對自我、對異性已經有初步的感覺,孩子對婚姻的概念有了初步認知,而且真的投入了情感。

作為家長不要大驚小怪,一定要用平常心跟孩子交流。

婚姻敏感期最初表現為對自己父母的喜歡,會要跟爸爸或媽媽結婚,這是婚姻敏感期的開始。

孩子隨著年齡的長大,對婚姻的認識也會逐漸發展,孩子慢慢會意識到我應該跟同齡人結婚,於是幼兒園常常看到小男孩和小女孩手拉著手一起吃飯,一起玩,一起分享食物,一起回家,儼然一對小情人。

這個時候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早熟」或「早戀」的標籤,孩子正經歷著一種純粹的「喜歡」的情感體驗,是純心理和精神的,並沒有成人戀愛中「性」的意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著自己的情緒與情感。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接受,去欣賞就好了。

過一段時間,幾個月也許是一年以後,你會發現孩子不再喜歡異性朋友,而開始結交更多的同性夥伴,發展更多的友誼,他的婚姻敏感期就過去了。

在婚姻敏感期中,有的孩子會「移情別戀」,沒有緣由的喜歡上其他異性孩子而不再和先前那個要好的孩子一起玩耍,當然先前那個要好的孩子會因為「失戀」而委屈,甚至痛苦。

這時我們就去陪伴孩子看到他(她)的痛苦,允許孩子體驗這樣的情感,並引導孩子明白:你很不錯,所以有人會喜歡你,但他(她)也有可能去喜歡別人,這並不意味著你不好。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情感,認清自己的需要,理解別人的需要,這些經歷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積澱力量。

失戀是痛苦的,但兒童與成人不同的是:痛苦而坦然,深入而不糾葛,傷心而不自貶。

當一個兒童在童年順利度過婚姻的敏感期,將為他成人後的婚姻關係奠定基礎,能夠更好的理解情感,接納自己被拒絕,而不是強求一段關係。

婚姻的敏感期可以幫助孩子發現婚姻的本質和核心:關係是彼此喜歡的,相愛是結婚的基礎,達不到彼此相愛,可以重新選擇,不會因愛而失去選擇生活的能力。

因此,當孩子在婚姻敏感期到來時,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很高興,因為我們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愛和婚姻的觀念,豐富孩子的情緒與情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免責聲明 :

本文經卓正醫學顧問委員會審核。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

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可以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想看更多靠譜科普文章,請關注卓正診所微信公眾號(Distinct-HealthCar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少年開房警示:關注兒童「婚姻敏感期」!

最近,一則12歲少男少女逃學開房的新聞讓不少家長心驚肉跳。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甚至在上幼兒園的3歲寶寶就和班上的小女孩關係很「親密」了,天天一在起玩一起鬧不說,甚至還「幻想」結婚,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