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這樣教育孩子不對,很多父母卻還是忍不住去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總是對孩子指手畫腳,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父母地位。
其實這樣做完全是錯誤的,不僅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還有可能引起孩子逆反心理,使孩子和自己對抗,結果是事與願違。
據美國教育專家一項的研究結果顯示,與肉體處罰比較起來,父母對孩子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更有可能在以後的歲月給他們造成心理問題。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馬丁·H·泰切和他的同事在6月號的《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撰文指出:「對那些有心致力於受虐待孩子福利的個體來說,不應該低估對孩子責罵產生的後果。
」他們還表示,我們應該對孩子所遭受的各種不同的創傷給予細心的關注,因為與那些特定的身體上的虐待相比這或許更具嚴重性。
研究還表明:遭受辱罵或者經常被指責,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心情緊張,這又影響了他們大腦中某些脆弱區域的正常發育,導致他們在精神病學方面出現一些嚴重後果。
媽媽見悅悅練小提琴的姿勢不對,就提醒女兒,誰知女兒很不服氣。
可能因為情緒不是很好,媽媽就突然來氣,數落起悅悅來:上課時老師讓看老師的姿勢,你的眼睛卻往別處看,結果總是不能正確模仿;學琴的人那麼多,可外面有人進來,只有你分神扭頭去看;說了她多少遍琴頭要抬高,還是拉不了半分鐘就低下去了;很多事情並能做到可是偷懶不做……
悅悅見母親責備也不吭聲,依然不緊不慢的練,但她眼裡含著淚。
和大部分在火氣中的父母一樣,悅悅如果說一句讓媽媽覺得她自己做的不好的話,媽媽的火氣可能就會消了,可悅悅不支聲。
媽媽就覺得那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於是越發煩躁,想起最近悅悅的種種不聽話的表現,順便就提起來責備悅悅了,火氣越來越旺。
結果自然是悅悅沒心事練琴,效果不好,而媽媽也越來越覺得這樣控制不了情緒的責備有點過分,結果一個自己在責備孩子,一個自己在責備自己……。
最後悅悅哭了,媽媽也難受的流淚了。
孩子容易犯錯,並經常犯同樣的錯誤,父母的批評指責是必要的。
但態度一定要誠懇,倘若大聲訓斥,甚至拳打腳踢,結果收效甚微或適得其反,使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
為此,父母不應該總是以權威的口氣指責孩子,即使責備孩子,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1、指責孩子要適時、適度
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應及時給予責備,趁熱打鐵,不拖拉。
在責備孩子時,態度要嚴肅,語氣要平和,擺眼前事實,講錯在何處,不要翻老帳,拉三扯四地就會喧賓奪主。
孩子聽了煩,當做耳邊風,會事與願違,達不到目的。
2、向孩子說明過失的後果
如果孩子不慎抓破了同伴的臉,有的父母開口便責罵孩子:誰讓你去抓人家的?看我不打你的手。
這樣一來,反而強調了孩子的過失行為,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在與你的責備相對抗上,根本不會想到反思自己的行為,也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遇到這種情況,家人可以用說明過失後果的方式來調動孩子的情緒體驗,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把別人的臉都抓破了,流了血,如果是你是不是會很疼呢」,從而喚起孩子的同情心,這樣他才能反思自己的過失行為,並逐漸改正。
3、語速放緩慢,態度要溫和
有的父母一見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問青紅皂白自己先激動起來,連珠炮似地數落孩子,孩子往往因懼怕而一句也沒聽清楚,更沒聽進去,說了也白說。
如果說話時的語速放慢些,低而有力,讓孩子聽清楚你所表達的態度,則更有利於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
4、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有的父母責備孩子後,常常忽略了這一環節,把孩子冷落在一邊,常常使孩子將委屈的情緒轉嫁到父母的責備上,而產生牴觸情緒。
因此,父母應在孩子有悔過表現時,如:傷心、流淚、反省時,通過替孩子擦眼淚、摟抱、撫摸等舉動,告訴他你是為他好,是愛他的,引導他說出對過失的認識,這樣,你的責備不僅認孩子認識到了錯誤,也增進了父子、母子間的感情。
家長不分場合的指責,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為人父母,對孩子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大家都能理解。有時孩子做的不對,我們肯定要教育,不過,相較於大人而言,孩子的內心更加敏感和脆弱,自尊心也更強。家長不分場合的指責,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家長督促孩子反省錯誤需要幾點好方法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家長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那麼,家長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聲家長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楊雅的女兒離家出走了,楊雅急得直哭,立刻全家總動員開始大搜尋。幸好當晚就收到女兒同學家長的電話,得知女兒一切安好。楊雅這才鬆了一口氣, 她不明白,一次小小的爭吵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那天女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