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殘忍的媽媽,才會讓孩子過早懂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很少被質疑過,但對孩子來說,過早的懂事,背後往往是深深的無奈和自卑,滿滿的恐懼和壓力。

懂事的孩子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不敢對抗權威;處處迎合討好大人,不惜忽略自己的感受。

他們用盡心思讓身邊的人高興,卻往往沒有勇氣表達真正的自己。

所以千萬別把孩子的「懂事」看得理所當然。

願我們的孩子在幸福中慢慢成長,只懂該懂的事。

要求一個孩子懂事似乎再正常不過,「懂事」作為一個褒義詞也好像從未被質疑過。

《爸爸去哪兒》讓我們認識了兩個可愛漂亮的小姑娘,一個是多多,一個是夏天,但網友們幾乎清一色地更喜歡夏天。

喜歡多多乖巧的大有人在,只是聚焦在多多身上的爭議更大。

多多想要養一條狗,戰戰兢兢怕媽媽不同意。

後來媽媽以要好好練琴、好好寫作業作為條件,才答應了多多的養狗要求。

面對問題,多多有點兒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夏天剛相反,喜歡諾一,就開心地跑去找他玩,大聲地說出來。

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拿走了,就會嚎啕大哭;前一秒還和小夥伴鬧矛盾,下一秒就開心地抱在一起。

知乎網友@我就叫覺覺 為多多這種「懂事」下了個定義:過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權衡利弊而忽視了自身意願,從而喪失了這個年齡段放肆、任性的權利。

家長們,你們知道自己對孩子做的什麼事最殘忍嗎?就是你們狠狠地讓孩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

有研究表明,那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懂事,往往是和一些負面的童年經歷相關,經歷過童年家暴和有被拋棄經歷的孩子,大腦中支配恐懼和焦慮的腦神經迴路與成人類似,他們的青春期比正常的孩子也來得要早一些。

「你要聽話,凡事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這似乎是很多父母常說的一句話。

不管發生了什麼,只要孩子可以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就會停止懲罰和訓斥。

這似乎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免於被打罵的恐懼令孩子將內心深處的委屈藏起來。

然而,更多的時候,孩子並不真正清楚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當不好的事情來臨,他們會第一時間無條件認為是自己的錯,這樣的模式被內化後,會因恐懼而內疚,從而變得懂事、順從。

這樣的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寄託到別人的身上,因為別人的認可而快樂,因為別人的否定而難過,因此會更容易感到抑鬱。

我們都是通過不斷地經歷「壞事」而長大的,不斷變得懂事、謙虛、順從、體諒他人,但這一切都建立在獨立自我的基礎之上。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習慣性地自責往往會演化為對於自身價值和能力的否定。

而這種被迫懂事的過程,無論是在小時候還是長大之後或多或少都有負面的影響。

文 | 新生命幹細胞 圖 | 網絡

◎ 本文版權歸新生命幹細胞所有,侵權必究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種殘忍的教養

轉自:公眾號:(談心社) 槽值「小時候家裡很窮,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有一次我父親和別人聊天,說我不講吃,不講穿,一心學習。我當時就在旁邊聽著,除了辛酸我還能做什麼呢?我總不能任性地去要這要那,除...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殘忍的教養

「小時候家裡很窮,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有一次我父親和別人聊天,說我不講吃、不講穿、一心學習。我當時就在旁邊聽著,除了辛酸我還能做什麼呢?我總不能任性地去要這要那,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這是讀者留...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殘忍的教養

「小時候家裡很窮,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有一次我父親和別人聊天,說我不講吃、不講穿、一心學習。我當時就在旁邊聽著,除了辛酸我還能做什麼呢?我總不能任性地去要這要那,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這是讀者留...

讓孩子過早懂事,是殘忍的教養

1.「小時候家裡很窮,總是穿得破破爛爛的。有一次我父親和別人聊天,說我不講吃、不講穿、一心學習。我當時就在旁邊聽著,除了辛酸我還能做什麼呢?我總不能任性地去要這要那,除了懂事我別無選擇。」這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