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丨家長,也許你正在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什麼是專注力
一個寶寶,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帶著強烈的生命衝動: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成長和發展。
這種衝動在每一個寶寶身上都是強烈的、首要的,無需由外人來催促。
這種衝動使寶寶具有高度的專注力:他要尋找和吸收所有能使他成長的營養,讓自己獨特的自我逐漸形成和豐滿起來。
當我們把自由給予寶寶時,通過觀察,我們才能發現他的興趣在哪裡。
我們要把"興趣"這個概念提取出來,使父母能夠注意到,而不至於忽略。
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發現,只要寶寶發現了他感興趣的事物,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人打擾他,興趣就會保持相當的時間,並維持一定的強度,我們就能看到寶寶在專注地做這件事情。
寶寶能夠被興趣引導,持續地把精力投入一件事情中,這就是專注力。
一個寶寶專注力差, 排除生理的問題,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兩點:
第一,他缺少在自由選擇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
第二,他成長的環境裡充滿了干擾因素。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為寶寶提供能讓他專注自由的探索,不受打擾的環境。
在美國,很多學齡前兒童會被診斷有ADD(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注意力缺失症,所以這邊很多媽媽從寶寶很小時就會不自覺地焦慮,擔心寶寶會有這樣的問題。
因此,美國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寶寶的專注力問題。
小寶寶天生就是動個不停的,所以當我們在談寶寶專注力時,我們首先需要有個正確的預估。
比如,對於一個1歲還不到的寶寶,我們不可能期望她可以集中注意力10分鐘。
關於每個年齡段的寶寶注意力到底可以有多久?美國的不同機構做過不同的研究,得出以下公式:
寶寶專注力時間=生理年齡~生理年齡+1
舉個例子,如果你家寶寶2歲了,那她的可以全心全意專注一件事的時間大概是2~3分鐘。
看完這個,是不是大家和我一樣,頓時鬆了一口氣?
我們是如何破壞寶寶的專注力的
寶寶的專注力與生俱來,並且後天潛能巨大。
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用心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手觸摸,再大些用心學走路學說話,聽成人之間的對話等。
寶寶因成長需要而產生興趣,因為興趣而專注,因此,寶寶們的專注力是天賦。
可是這樣的天賦,也會因為父母們的「三種錯」被毀掉。
錯誤一:給寶寶太多玩具
父母們都很忙,沒時間陪寶寶,常買很多玩具陪伴寶寶。
可玩具太多,寶寶就不容易專心,經常一個玩具玩不到幾分鐘就換下一個,沒有專注的機會,沒能挖掘出每一套玩具更深的內涵,只停留在玩具表面的光色聲影中,邏輯思維無法得到深刻發展。
錯誤二:沒時間陪寶寶
寶寶似乎因為父母忙而「專注」地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反覆玩一種自己心愛的玩具,但這種專注力只是以自我中心開展,散漫無序,沒有經過教育者良好的引導與訓練,無法藉助與繼承人類最優秀的思維方式。
錯誤三:常打擾寶寶
「餓不餓?」、「吃水果嗎?」、「喝水嗎?」……寶寶在專注地玩遊戲時,有的父母一直在旁邊「伺候」,不分時機地關心、干涉、催促與強迫,寶寶根本沒有安靜獨處的時間。
這些父母,尤其是專職媽媽,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盯」住寶寶:身體、性格、學習、品德,事無巨細,無有遺漏。
這樣「關懷強迫」下成長的寶寶,他的生命力完全依仗媽媽的氣息,因依賴常常在難題面前導致焦慮無助,無法獨立專注思考。
如何保護甚至提高寶寶專注力
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只能通過他的感官來感知這個世界:
觸覺--用手、身體去接觸他能夠觸到的任何東西;
視覺--用他的眼睛去捕捉他需要的東西的形象;
聽覺--用耳朵傾聽世界上任何對他的發展有用的聲音;
嗅覺--用鼻子去探索這個世界所有的味道;
味覺--不僅僅用口來認識味道,也用口來認識他能夠接觸到的物質世界。
這就是蒙特梭利所說的"活動是兒童人格的一部分"。
兒童必須使用他的感覺,透過活動來發展自己——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能的發展,而專注力的缺失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之一。
1、一個安全舒適的玩耍區域
這是一個很簡單卻經常會被忽視的問題:寶寶玩耍的地點、環境也會影響他的注意力。
如果寶寶在玩耍的區域有潛在的危險,家長會一直提心弔膽,一直在說「不可以」,那這種提醒自然就會打斷寶寶的專注力。
因此,從寶寶出生開始,我們就要有意識地給他建立一個安全舒適的玩耍區域,這是鍛鍊寶寶專注力的基礎建設。
基本的物質需求、愛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脅,注意力就會大打折扣。
另外,寶寶自我的成長和他的基本需求總是交融在一起的。
一旦基本的物質條件不能實現,與之相聯繫的成長主幹就會受影響,注意力就會從自我成長中被外力吸引出來,寶寶就難以將興趣點放在成長的過程中了。
2、兩歲以內不看電視/視頻
很多研究都指出,電視/視頻對兒童發展專注力有很大的危害。
很多寶寶可以對著電視一動不動半天,但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種狀態下,寶寶其實並沒有主動地調動他們控制專注力的肌肉群,而是刺激過度的狀態,簡單說就是「目光呆滯、大腦放空」狀。
3、簡單、開放式的玩具
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小寶寶天生就是願意花很多時間專注研究一個簡單的玩具或者物體的。
他們拿到一塊帶花紋的布,會先仔細看花紋,然後再用自己的身體去實驗一下,比如用嘴巴啃啊、揮舞啊、放頭上啊、揉捏啊等等,可以玩上好一會。
但由於現在很多玩具大部分都是聲光電的,他們受到過度刺激反而變得容易疲倦,影響專注力。
4、做好觀察者,懂得適時退出
這是我們平時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好心辦壞事」。
我們自己想想平時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當寶寶一個人自己在那玩積木時,我們湊過去會說,「呀,積木不是那麼搭的,這個要放這裡」;或者是也不管寶寶是否玩好了,直接把寶寶抱起來去換尿布了。
這些我們覺得特別正常的事情,其實都在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5、給寶寶選擇的權力
我們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更有專注力,寶寶也一樣。
因此,每天給寶寶玩具時,給他選擇的機會,而不是我們要求他玩這個玩具。
這裡說的「選擇」不是說在遊戲墊上「呼啦啦」一下子給寶寶十幾種玩具放著,這只會分散寶寶的專注力。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提供三四個選項,讓他可以在有限的玩具中自由選擇。
其實,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沒做什麼。
我們很少很少打擾寶寶,同時,我們也很少很少教導寶寶。
我們只是提供必要的環境,然後,讓自己消失。
也許,「儘量」不打擾,大家是比較容易理解和認同的。
但是,「儘量」不教導,大家的理解和認同,就會難好多。
我想跟大家分享:很多很多時候,絕大多數時候,教導,其實就是打擾。
專家介紹
易俊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
耶魯大學地球科學碩士
目前研究個性化學習下的項目性學習,設計個性化課程讓孩子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和整理知識,提升辯證思維能力、利用正念認知啟發孩子的創造性和對自我潛能的覺察能力,培訓孩子在順其玩伴的網際網路世界裡的適應能力和領導能力。
她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讓更多的孩子早日察覺到自我、擁抱真實,實現自己獨特的人生價值。
喜歡請訂閱,更多育兒乾貨請關注優兒學堂微信公眾號【yoparent】優兒學堂是由劍橋大學博士蘇德中創辦的擁有來自全球300多位兒童心智成長專家,是爸爸媽媽的高階育兒學院!
家庭教育:孩子做事經常三分熱度、半途而廢怎麼辦?
【家長心事問答】Q:我家寶貝真的很讓人揪心,無論學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是半途而廢,只有三分鐘熱度。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沒有長性?又該如何讓孩子堅持下來呢?A:大部分的孩子由於年齡和心智發展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