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當著孩子面吵架了,他們的懂事或許藏著沒有安全感的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多懂事。
」 這是我們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
大家似乎已經把孩子懂事當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可殊不知,孩子懂事的背後承擔了多大的辛酸。
我曾採訪過很多在外人看來特別懂事,特能處理人際關係的孩子,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父母經常的吵架,讓孩子學會了看眼色行事,既要討好爸爸,也要討好媽媽,在兩個人都在氣頭上的時候,孩子卻充當了和事佬的一個角色。
所以在父母經常吵架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通常都有,膽小、謹言甚微、毫無主見的特徵。
或許那些在外人看來的懂事,在孩子心中都埋藏這一顆絲毫沒有安全感的內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是家長在孩子4到16歲最應該做的事。
1
讓孩子永遠被愛包裹著
看了新一期的《媽媽是超人》大家都在羨慕霍思燕有一個「寵媽狂魔」的兒子。
但大家卻忽略了嗯哼強烈的責任感是來自於杜江和霍思燕營造出的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
在嗯哼的小時候夫妻倆就經常在兒子面前秀恩愛,上班出門的時候都要吻別,下班回家都也會擁抱致意,讓兒子感受到父母非常的恩愛。
在這種被強烈的愛意包裹下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比同齡人具備安全感,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愛」的含義。
杜江霍思燕的行為,潛意識的讓嗯哼明白要大膽的去表現自己的想法和愛。
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更加自信、陽光更富有號召力。
這樣的孩子走到哪都是光芒萬丈的。
2
讓孩子不那麼「懂事」
大多數懂事的孩子就是因為不會拒絕,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長輩的給予他的教育就是要懂事,禮貌。
所有事情都得憋著,看人眼色行事。
甚至有些孩子在童年就成長在爭吵不斷的家庭中,這讓孩子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在父母吵架生氣冷戰時,孩子需要進行站隊,此消彼長讓他形成了一種,媽媽在身邊就說媽媽好話,爸爸在身邊就說爸爸好話的性格。
即使一件事情在孩子認知里認為是正確的,也有可能因為別人的否定而讓他選擇妥協對方。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缺乏主見意識,這種不好的習慣一旦在幼年時期形成會對其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例如;
學習中缺乏反思意識,特別在數理化科目方面會只聽老師的片面之詞。
生活中被同學有很過分的要求也不會去拒絕。
交朋友的時候會想著辦法討好他,使自己處於一個卑微的地位。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拒絕,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我們應該採用遵循內心的教育方法,只要不是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線的行為,我們都應該鼓勵孩子去做。
這樣的孩子培養出來會更加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決斷力。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都教導孩子要聽話,與人為善。
但這對於年僅四五歲的孩子來說太過空泛和苛刻了,在孩子4—16歲的時候我們更加應該培養他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做事去遵從內心。
不輕易的去否定自己和迎合別人。
要知道,讓孩子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才是我們家長最應該做的,至於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則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看完《我的前半生》,我最心疼這個孩子
凱叔說在後台收到過這樣一條留言:「我好苦惱,無論是日常交際還是在工作中,我總不肯拒絕別人。寧願委屈自己,也要避免衝突,不然怕關係不保。畢竟有很多人都說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其實類似的情況也同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