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課 要相信寶寶是上天給的最美禮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都是最優秀的

要欣賞你的孩子

很多准媽媽在談論到寶寶的照顧,擔心寶寶出生後自己無法照顧好;還有的寶媽認為寶寶的出生,使自己時時刻刻都要為寶寶照顧一切,甚至認為寶寶的出生將會完全支配自己的生活,成為生活的全部。

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記住了:寶寶天生是既通情達理又友善的人。

當寶媽認為寶寶真的餓了,就放心大膽的抱起寶寶餵他母乳,如果寶寶不餓,他(她)就會拒絕你的,甚至將母乳推到一邊的。

與寶寶進行肢體、語言溝通,讓寶寶學會感受和學習媽媽的快樂與慈祥

要多跟寶寶進行語言與肢體溝通

還有很多寶媽生怕擔心寶寶的睡覺,所以總認為寶寶應該多睡覺(事實上,現在很多老家的人還認為寶寶應該多睡覺,剛出生的孩子應該保持17小時/天)。

其實,這種認識我不完全的。

要大膽去疼愛自己的寶寶,並積極逗逗自己的寶寶。

微笑、說話,跟寶寶玩耍,溫柔的愛撫寶寶,寶寶是可以感受到來自媽媽的關心和喜歡心情的。

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是可以感受到外界的聲響的,也知道自己的爸媽對自己的「愛」。

現在很多所謂的「胎教」,其實就是通過母體的改變來讓寶寶「感知」的。

所以,這種愛的傳遞在寶寶生長中是非常重要的。

試想,一個沒有得到過任何愛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將會有缺陷,冷酷、麻木不仁、特現實。

寶寶的合理需求要儘量滿足

對於寶寶合理的需求要儘量滿足

雖然現在二胎放開了,房價在暴漲,但作為寶爸寶媽一定要想法換一個大房子,自然心理壓力很大,但對於寶寶合理的願望一定要滿足,要大膽去滿足!

在剛出生的幾個星期,寶寶會各種哭啼。

因為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寶寶感覺不舒服——可能是餓了,或消化不良,或者是對於外界一些刺激聲音不適應,感到緊張了。

聽到寶寶哭聲,寶媽會有焦慮,會主動抱起寶寶進行安撫,這是母性使然,對寶寶來說需要媽媽的擁抱與愛撫,這是母子正常肢體與情感交流。

這種交流幾乎貫穿寶寶生長的每個階段。

保持寶寶生活環境相對「安穩」(這裡不是絕對安靜,而是不引起寶寶即時應激反應為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是最漂亮的

寶寶是最漂亮的

「自己的孩子,別人的老婆」這是上世紀9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話,雖然有調侃,但是還是有很多寶媽甚至在剖腹產後,不敢看自己的寶寶,先對醫生問道「長得漂亮嗎」?英武在產房的時候,就碰上這樣的寶媽——在孩子出生後,皮膚有點黑。

結果,寶媽因此一晚上在哭泣,還怪身邊的寶爸和婆婆,沒有傳遞給孩子好的基因。

任何一個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理智告訴我們這種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寶寶的臉蛋各不相同,寶寶從出生到後面幾個月,變化是非常大的。

有的寶寶可能發育水平不一致,還有的頭髮看著黝黑髮亮,有的體力發展較早,很快就可以坐、立、走,像個「嬰兒運動員」,有的牙齒長的很慢,還有的精細化動作方面發展較緩慢(比如用手指取果盤裡面的草莓,常常搞的滿身都是草莓汁兒);還有的說話跟同天數相比較為遲緩……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所謂的擔心「孩子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孩子是不是智商不夠?」等疑慮完全是暈人自擾。

自信的寶寶會更健康

好苗不愁長!

其實,每個把寶寶都有不同的品質和成長模式。

還有的寶媽在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體重只有6斤,就認為孩子個頭將來長不大,因此有點憂慮。

記住中國有句古話:好苗不愁長!

有的寶寶骨骼長得很快、很大,有的卻是骨骼小;有的就是典型的「嬰兒肥」,有的看著就像「營養不良」,而事實上寶媽寶爸都在將最好的富有營養給寶寶。

這就是每個寶寶的成長模式。

寶寶心理生理品質從孩提時代培養

寶寶心理、生理品質培養要從小開始

不論寶寶脾氣怎樣,模樣如何,我們都要愛他(她)們!按照心理學的經驗總結,寶寶小時候很多成長環境將會嚴重影響。

即使寶寶有某些缺陷,或者缺乏某些品質,寶爸寶媽也不要感到「束手失措」,要勇敢面對。

哪怕孩子長的再丑、再笨,只要寶媽寶爸能夠用愛包圍,寶寶將來長大也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而這種優質品質的培養,需要寶爸寶媽用心去培養。

每個寶寶從出生後,對於外界環境都有感知,甚至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當我們用心去培養,尤其是對於寶寶的「所作所為」能夠接納,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變得「很自信」。

哪怕是孩子在忙碌而有興趣的「撿垃圾」,作為寶媽要「參與到寶寶的」「尋寶」過程,對於寶寶哪怕「撿來的紙片」也要進行鼓勵與讚揚,並同時提醒寶寶:下次如何避免將髒東西沾染在自己乾淨的衣服上,或者更寶寶討論「撿來的紙片」有何「價值」?勤於「撿垃圾」的寶寶,是在探尋這個世界,所以要鼓勵寶寶、不要輕易「否定」寶寶的行為舉止。

模仿是小孩的天性

{!-- PGC_COLUMN --}

寶寶的「錯」就是寶媽的錯

對於寶寶「犯錯」,如寶寶將寶媽的眼鏡「拆掉一隻腿」,要對寶寶進行批評,但是不要有任何言語上「過激」的行為出現。

這個時候,寶寶認為自己能夠將眼鏡拆卸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應該得到表揚才對的。

在寶寶18個月之前,對於寶寶的這種「破壞行為」,要進行「糾正」,但往往原因在寶媽寶爸身上!(寶寶在2周歲之前,都是處於一種模仿大人的心理認知階段,見後文分析)。

英武的寶寶,在大概15個月的時候,學會了媽媽的「惡習」。

那近段時間,因為腰傷發作,愛人都無法彎腰。

所以,每次在電視櫃取放東西,都是用腿將抽屜直接「頂回去」。

結果,寶寶悅悅直接「模仿」媽媽的動作,將抽屜裡面東西取出來後,也同樣用腿往回「頂」,看著「頂」不回去,直接轉身用「小屁股」將抽屜「頂回去」了!當英武看到愛人錄製的小視頻,真的感嘆寶寶的模仿學習能力太強悍了。

如果寶寶的行為不能得到父母的即時「認可」,就會讓寶寶產生「自卑感」,時間長了就沒有信心。

當寶寶逐漸長大後,會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慢慢地也就感覺「無法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華」,自己的技能也沒有施展的舞台。

這種情況在家境優渥或者貧困家庭中都會出現,如果這種情況下父母沒有重視,當寶寶長大後「自卑心理」將會非常嚴重,甚至影響終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