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走讀和住宿,到底哪個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擇校問題解決後,現在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選擇無非就是住校還是走讀?
這猶如一個「死結」,真是個令家長頭疼的事情。
那麼究竟怎麼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今天唯唯就來跟大家說道說道,希望能給各位糾結的家長一個答案。
首先分享一位家長的留言:
無論住校還是走讀,所謂的陪伴是心與心的陪伴
我的女兒是名准初三的學生。
初一開始女兒就住校了,兩年前我們娘倆懷著好奇緊張的心情去面對新的開始,孩子憧憬的非常的美好,而我一直忐忑不安。
正如我感覺的,從軍訓開始的小故事破滅了孩子對集體生活的憧憬幻想,開始摩擦不斷問題不斷,一個小學乖巧幾乎不會出現錯誤的乖乖女變成了一個個性的與老師矛盾不斷的問題少女。
那一年她哭,我背後默默的哭,親戚朋友我去諮詢,長輩師長我去請教,到底孩子怎麼了,我選擇的住校生活真的錯了嗎?
一年的磕磕絆絆,我們一起成長。
孩子的能力變化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慢慢的談心,每周末接送的路上那一個小時是我們這兩年最最開心的時候,孩子講著學校的見聞故事,我聽著開心快樂,迷茫感動。
孩子就是這兩年的集體生活長大了,無論住校還是走讀,所謂的陪伴是心與心的陪伴。
回想起來,住校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我們所考入的民辦學校總校是可以走讀的,但孩子渴望獨立,渴望成長,所以選擇住校是我們和孩子溝通以後尊重她的意見確定的。
我們現在回頭看看,包括我們身邊的朋友,知道我們這兩年故事的朋友老師都覺得這兩年孩子成長了很多。
住校與走讀,伴隨與陪伴,不是在身邊不在身邊決定的。
龍應台的目送里講過,孩子的成長就是看著她的背影漸行漸遠。
而我相信,我與女兒的教育陪伴是目送她的一次次離開的背影,逐漸成長堅硬的步伐,而我們的心永遠是緊緊的貼緊的。
給即將進入新學期的孩子的家長們的建議,問問孩子,尊重他們的選擇,孩子的健康成長,不會因為分開就失去了教育。
也並不是因為每天呵護關懷備至孩子的成長就絕對不會出問題。
只有我們尊重孩子,做好他成長的導航員,孩子才不會因為距離而失去的親情,相反會更加珍惜相處中的每一天。
觀點1 有條件走讀還是走讀的好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與父母相處時間逐漸縮短的過程。
所以,是否住校一是考慮孩子的意願,同時也可根據家庭情況判斷。
首先是距離學校的距離。
如果走路五分鐘十分鐘,完全沒有必要住校,如果上學需要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就要考慮住校了,尤其是女生,安全第一位。
其次是家庭情況。
父母有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洽,是否溝通順暢等,如果孩子非常反感和父母在一起,適當的距離也是必要的,家長可以用五天的時間,醞釀情緒給孩子一個輕鬆的周末。
再就是考慮孩子本身的意願。
不少孩子本身強烈要求住校,家長不妨順著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孩子會有強烈的脫離父母掌控的意願,家長要理解孩子。
同樣,如果孩子希望多和父母相處,吃家裡的飯菜,就順著孩子的意願來。
雖然住校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但是不是必要條件,在家裡住,只要父母方法得當,一樣可以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自理能力。
建議 選擇走讀:要做個有智慧的家長
對走讀的學生和家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
走讀有四點注意:
1. 安全第一,嚴守交通規則,少騎車;
2.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準時到校;
3. 碰到特殊情況,及時聯繫家長和老師;
4. 按時上學回家,不隨便進網吧等場所。
對此,家長應監督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
到了中學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需要家長來管,這是青春期所特有的特點。
但是,家長並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應該暗中作為監督者,監督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把控孩子行為的大方向。
其次,與孩子多溝通。
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多跟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情,聊聊孩子學習上的困難等,幫助孩子排憂解難,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最後,做個有智慧的家長。
很多時候,孩子上了一天學,回到家,很累。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平衡的心理。
在孩子在家的時候,放下手機,看一本書,這樣會對孩子產生很好的示範作用,也能營造家庭中學習氛圍。
觀點2 真正需要心理斷奶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孩子寄宿是有一定優點的,比如:
(1)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受家庭寵愛會有任性、自私的現象。
在學校寄宿的環境裡,學校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機會,讓 孩子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
孩子需要處理好與室友的關係,多為別人考慮。
有助於孩子更快的成長,完成好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2)初中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處理不好與家長的關係。
在校寄宿的孩子一周5天在校,2天在家,可以有效的緩解容易與家長發生矛盾的問題,使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3)初中就住校的孩子,會提前適應集體生活。
在面對高中必須住校時,會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與同學相處融洽。
(4)住校的孩子可以更多的節省時間,相比於走讀的孩子不用每天奔波與學校和回家的路上。
此外,作息時間也更加規律,隨著學校規定的時間早起早睡。
同時,寄宿生活與學校教育研究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大程度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對於家長來講,真正的愛是放手。
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各種問題,獨立成長。
真正需要心理斷奶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建議1 如果住校,家長要做的就是儘量放手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家庭都會選擇住校:一是學校離家遠,交通不便,或者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不得不住校。
第二則是父母覺得孩子依賴心重,不夠獨立,希望通過住校,來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
如果選擇讓孩子住校,就要學會放手幫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學校。
除了物質準備,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不用每天幾個電話甚至前來看望,這樣其實是在干擾學校的同學和自己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的獨立起來。
選擇了這所學校,選擇了住校,就應該認可這個學校和學校的管理方式,平時和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的動向就好了,不要過多的干擾孩子。
建議2 學校的事情儘量交給老師和孩子處理
家長要給自己打好預防針:孩子第一次住校,難免各種不適應,出現問題很正常。
有些家長很緊張,孩子在學校的一點小問題,又是找班主任,又是找寢室老師,比如能不能給孩子換下鋪啊,宿舍對面是廁所味道不好想換宿舍,宿舍太吵了,不喜歡舍友等。
實際上有時候孩子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的,家長最好先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小問題不要急於向學校、老師提要求,讓孩子自己試著去解決,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而家長容易緊張,恨不得天天跟著孩子,隨時幫著解決問題。
所以,家長做好後勤就行,必要時言語上疏導一下。
真有什麼孩子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及時和學校、老師聯繫。
不要出現突髮狀況,就選擇重新走讀。
所以,不管是選擇走讀還是住宿,關鍵是家長要知道怎樣與孩子相處。
你認為呢?
最後,送給所有家長一句話:我們都只能陪孩子走他人生的一段路,他最終能依靠的只有自己,15歲,你不放心放手,18歲,你不捨得放手,等他25歲,你想放手時,發現他已經不會獨立的解決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