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外出,爸媽記得要幫寶寶做好「防曬」工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總聽家裡的長輩說:「趁著出太陽,帶著孩子曬一曬太陽,有助於鈣質的吸收。
」其實這裡容易出現一個誤區,曬太陽固然可以有助於吸收鈣質,但是小寶寶曬太陽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不然可能得到反效果。
很多家長誤以為只有陽光強烈的時候,寶寶才有曬傷的危險,而事實上,真正傷害皮膚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光線。
而在霧天和陰天,孩子在戶外活動,可能會受到更多紫外線的照射。
另外,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曬到陽光更會令其症狀惡化;敏感體質的寶寶,曬了太陽,就容易開始長蕁麻疹,這些類型的寶寶最好避免直接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的艷陽下曝曬了。
0-6個月的寶寶皮膚十分嬌嫩,皮膚是成人厚度的三分之一,而且角質層功能尚未能夠健全,因此在紫外線對寶寶的傷害尤其大。
不過小寶寶不能塗防曬產品怎麼辦?不用擔心,6個月以下的寶寶可以使用物理防曬——穿上長袖衣褲、戴上寬帽沿的帽子、避開直射陽光就好了。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選擇化學型、物理型以及混合型這3大類型的防曬產品為寶寶進行防曬。
化學型防曬
透過塗在皮膚上的化學成分被紫外線吸收分解來防曬是化學類防曬作用機轉,但通常這樣的防曬類型會有較多的副作用,因為成分結構類似女性荷爾蒙,有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干擾發育、產生內分泌系統問題,尤其是「氧苯酮」(oxybenzone)以及「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這兩種成份,甚至有研究提出與癌症有關,因此,現在對於化學型防曬品的接受度較低。
物理型防曬
也稱礦物型防曬,其中有兩個較為重要的成分是「氧化鋅」(ZnO)以及「二氧化鈦」(TiO2),塗抹這類型防曬於皮膚上將形成一屏障,有點像是鏡子的作用把太陽光反射出去,是現在的主流選擇。
若單純從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成份來看,礦物型防曬的確較為安全,但並非礦物型防曬乳就是100%安全可靠。
防曬乳除了防曬成份之外,還有防腐劑或香料等,有些香料具有刺激性、有些成份還可能釋出甲醛,因此,不能光以防曬類型來判別是否適合寶寶使用,而應該要仔細確認成分標示才行。
目前寶寶的防曬產品種類較多、牌子也比較雜。
市面上的防曬霜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採用物理遮光劑,主要是將照射到皮膚上的紫外線反射或散射出去,不會刺激皮膚,以避免對皮膚的損害。
但是物理防曬劑中的二氧化鈦、氧化鋅只溶於油,防曬效果越強,產品就越油,因此皮膚感會產生不透氣及油膩狀態。
但是寶寶使用的話,就必須要選用不含化學成份的防曬產品,而SPF為15的防曬霜是最適合寶寶的。
混合型防曬
是指以上兩者的混合,對於寶寶來說,最好也不要選用了。
不過因為寶寶的皮膚比較細嫩,因此在使用物理型防曬產品前,除了需要對產品的挑選多加注意,選擇不強調防水性,容易清洗,不含色素、香料、酒精等成份的產品,還需要對產品進行測試。
在為寶寶塗抹防曬乳之前,最好在耳後或手肘內側等較嫩的肌膚處,適量塗抹防曬乳在一小塊皮膚上進行測試,觀察是否有發紅、起疹等現象,待安全後再給寶寶使用。
最後,寶寶塗防曬產品的頻率應該更加注意。
原則上,約2小時補擦防曬品一次,但也要視每位寶寶的個別情況作出調整。
若寶寶流汗較多,擦拭防曬乳的次數就應該更加頻繁;若寶寶進行游泳等活動,就應在碰完水、擦乾身體後立即擦防曬乳了。
爸爸媽媽記好了嗎?
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
本文來自「呢啲媽咪LadyMami」原創,如有抄襲,將追究版權,支持原創,歡迎轉發,如需轉載,請標明文章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