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犯的那些錯,為什麼不能勇敢地承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孩子,我打你是天經地義"
"遇到事兒就知道哭哭哭,你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大部分孩子,對這樣的話應該一點都不陌生。
曹保平導演拍了一部叫作"狗十三"的青春片,和以往市場上拍攝的青春片相比,這部《狗十三》真的是太平淡了,沒有閨蜜開撕、沒有複雜的感情戲,它僅僅講了一個"十三歲少女李玩逐漸長大"的故事。
曹保平說,這部電影更像一部犯罪片,因為,"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
1.有一種暴力,叫作"為你好"
十三歲的少女李玩,來自一個重組家庭,和爺爺奶奶、爸爸後媽生活在一起。
爸爸很愛李玩,他表達愛的方式,是給女兒塞錢。
李玩的爸爸脾氣暴躁,女兒"聽話"就如沐春風,女兒"不聽話",反手就是一巴掌。
李玩喜歡物理,可在爸爸的逼迫下進了英語小組,爸爸還告訴孩子是為她好。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在你家,或者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很常見?對於一些父母而言,"聽話"是衡量兒女是不是好孩子的標準,聽話就有獎勵,不聽話就棍棒教育,還稱"是為了你好"。
在大是大非面前,家長是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但是在興趣培養、生活觀念、就業方向等個性化問題上,家長還是不要過多干預。
對繪畫有興趣的,不要強制孩子學音樂,喜歡安靜的不要強制讓他外向。
就讓他們去撞南牆吧,這才是真正為孩子好!
2.只要求孩子懂事,從不問他是否高興
爸爸送給李玩一隻狗,取名叫"愛因斯坦"。
在愛因斯坦融入李玩的生活之後,爺爺在買菜時不小心把狗弄丟了。
後媽出了主意,買了一隻和愛因斯坦相似的狗。
家人騙李玩說狗子找回來了,它在外邊弄髒了,洗乾淨就好了。
李玩不信,跑出去找狗,家人又去找李玩。
爺爺扭了腳、奶奶差點走丟,李玩被爸爸像捉小雞一樣拎回家一頓胖揍,逃回臥室後又被拽出來繼續打,老人在一邊數落李玩,說在李玩心裡爺爺奶奶還不如一隻狗。
在家人眼裡,他們真的在乎李玩嗎?在乎!但是他們看起來更在乎自己的顏面,死撐著不想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錯了。
在李玩眼裡,她真的在乎一條狗嗎?在乎!但她更在乎家人給她一個真相、一個真誠的道歉。
大人在進行一場名為"皇帝的新衣"的演出,還要孩子閉上嘴賣力地鼓掌。
如果親子關係變成君臣相處,那家庭教育和封建朝堂有什麼區別?小孩子分對錯,大人也不能只講利弊。
霍思燕教育兒子的方法被廣為讚揚,在他們的親子關係中,錯了就是要認錯,大人也一樣。
讓孩子懂事,更要關心他是否高興。
3.為人父母,需要不斷修行
我們的孩子,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李玩?我不確定答案,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我不想讓孩子成為下一個李玩。
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不斷做功課,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就像學生要在學校學習一樣,做父母也要不斷修行。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真的要換位思考,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傾聽他的聲音,尊重他的想法。
因為大人對孩子的傷害,會影響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