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兒童手足口病高發 如何巧預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每年的5-7月是兒童手足口病的高發期,而且多發於5歲以下的孩子,所以家長們要做好全面的防護措施,避免孩子感染疾病。


廣州兒童手足口病高發

「2014年至今累計報告手足口病4000多例,無重症,無死亡病例。

」昨日,記者從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近期與氣候相關的感染類疾病——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智聰表示,防控關鍵是勤洗手、不亂摸口面等。

托幼機構和小學等機構需加強學生晨檢、疫情報告、清洗消毒、通風換氣、健康教育等措施。

皰疹或出現關節部位

「每年四月份開始,到八九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感染病區主任徐翼告訴記者,今年發病有所提前,「3月底、4月初,已經陸續接診不少手足口病的患兒。

」另據市疾控統計,截至昨日,已累計接到過4000例手足口病病例報告,大部分病例發生於近期,提示手足口病已進入高發期,並且預計這一高峰會延續到9月。

徐翼指出,手足口病的患者以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為主。

症狀主要是患兒手、腳、口腔和臀部會出現皰疹。

「今年患兒的皰疹仍然主要出現在口腔內,大點的孩子會喊嘴疼、吃不下飯,但小嬰兒不太會表達,嘴裡長皰疹疼了,可能就只是會流口水,家長應該多留心。

」徐翼還提醒家長說,除了上述部位外,有的孩子的皰疹也會出現在軀幹四肢,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也不少見,家長需要留心觀察。

95%患兒都屬於輕症

徐翼表示,門診中,95%的患兒都屬於輕症,病程7-10天可以痊癒,家長不必過於恐慌。

「但是也不要太掉以輕心,過去手足口病病毒只是侵犯手腳,現在還會損害腦幹,甚至導致最兇險的腦炎——腦幹腦炎。

」徐翼稱,5%的手足口病患兒病症會加重,發展成腦脊髓炎、腦膜腦炎、腦炎。

因此,若發現孩子持續高燒、精神不佳、嘔吐、筋跳、手腳抽動等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

我們提醒各位家長,在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內要多注意防範,另外這種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就在於讓孩子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要保障孩子清潔衛生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多清潔家居、經常晾曬兒童用品等。

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

嬰幼兒喜歡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裡撕咬,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3歲以上的發病率較高。

1.常見託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

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見的腸道病毒中柯薩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兇。

此外柯薩奇病毒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

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7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到5天。

手足口病嚴重嗎

手足口病屬於兒童常見疾病,到醫院治療後,塗抹醫生開的藥膏,大約一周左右就會康復,爸媽不用太擔心。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手足口病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

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

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

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

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據國外文獻報導,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

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

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後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

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

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

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治療方法

1、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2、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3、口腔因有糜爛,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4、若伴有發熱,可適時合理的選用安全、有效的退熱藥,如:對乙醯氨基酚、布洛酚。

5、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手足口病能預防嗎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鍊。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6、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7、家長要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去,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的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風。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掃後應立即洗手。

任何疾病都是防勝於治,所以在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內,家長們要做好預防措施,加強鍛鍊身體、飲食要均衡,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家裡環境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全面防護,讓孩子遠離疾病的騷擾。

這裡沒有最讓你煩惱的孩子,只有最歡樂的寶貝成長故事,不要錯過哦!關注我們,微信號:superbaby_7(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